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建伟 《财经研究》2005,31(8):100-110
文章对法律经济学的主流范式在当代的思想流变及其理论困境作了阐述,指出了法律经济学理论未来发展的趋向是,从主流范式的注重对法律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分析走向比较制度分析,而且在研究对象方面应将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立为治理制度和合作秩序,只有如此,法律经济学才能从主流范式的封闭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中走出来;最后,文章指出了法律经济学的比较制度分析范式的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命题.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学领域中,高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十分基础和广泛。将经济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对经济学问题进行分析,是研究经济理论和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研究了极限、导数、积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旧福利经济学对我国目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梳理了新旧福利经济学的不同点,认为改革初期的中国,更适合借鉴新福利经济学的理念和方法,而在目前,中国需要旧福利经济学的指导。文章最后指出新旧福利经济学的缺陷,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初次分配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批评性和讨论性学术书评。文章概括了侃书和写书的优劣,说明了该书所取形式和所论内容的紧张,指出了该书与其说是一本制度经济学著作,不如说主要讨论的是制度哲学问题,批评了该书作者关于理论只是和只能解释理论,不是也不能解释实际的观点,在评介现代制度经济学最新发展的同时,揭示了该书作者在讨论过程理性和情景理性、均衡分析和秩序描述、哈耶克的法律观和规则观中的推进之处和不当之处,通过这些评论,旨在校正关于经济学制度分析可能出现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文章反思了传统比较经济学的内在缺陷,提出了比较经济学新的研究任务。在此基础之上,文章通过对新老制度主义的社会经济本体论和比较研究方法论的对比分析,说明了老制度主义对比较经济学的新发展更具理论价值,并通过对“比较制度分析”和“比较创新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异同点的对比,追溯了各自多样化的学术研究传统及其在比较研究上所存在的局限性,最后指出了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传统的创性转化对比较经济学的新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经济学基本的供求原理,文章指出我国现阶段区域农业制度问题根源于农民和企业的制度供给和需求的主体地位的缺失。为解决该问题,促进区域农业制度的优化,文章借鉴毛泽东的群众思想和公共选择理论,先提出经济群概念,初步分析它的实质、效应、以及基本分类;接着从经济群的视角提出了我国区域现代农业制度优化的基本框架,最后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实证分析经济群对区域现代农业制度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谢文芳 《经济师》2005,(5):196-197
文章阐述了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并提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互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的理论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尽管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谁占主导的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它们的理论分析都表明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文章在对比分析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善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互动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经济发展过程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统一过程,而且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边界问题上,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和芮切特)、旧制度经济学家(霍奇森)以及经济思想史家(卢瑟福)不仅边界刻画依据不完全相同,而且他们对新制度经济学智力成果的描述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某种制度分析是否属于新制度经济学关键是看该理论是否假定环境存在着不确定性、人是否具有有限理性,是否明确地或隐含地以交易费用为正为前提。而新制度经济学的边界在旧制度经济学家和经济思想史家那里被进一步放宽。他们深入到本体论层面,认为某种制度分析只要坚持方法论个人主义,那么它就属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内容。而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边界刻画更能准确、客观地反映新制度经济学的智力成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分析跨区域调水制度创新问题,指出了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制度原因,并说明调水不能彻底解决受水区发展与可持续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并可能使区域之间产生新的问题,然后运用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说明制度变迁的方向,提出了制度供给途径,并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致力于弄清三个方面的问题:(1)通过梳理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理性偏好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理性的边界,揭示主流经济学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局限性。(2)通过考察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条件,提出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逆否命题,探索摆脱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途径和社会福利函数存在的条件。(3)根据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指出个体主义方法论在分析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时遭遇的困难,进而提出用整体主义方法论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本文认为,制度和规则是社会的灵魂,在规则的语境下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不是对立而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2.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制度经济学由旧制度经济学发展而来,早期旧制度经济学就是经济历史,忽视了产权和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主要新在产权和交易费用上,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施蒂格勒和张五常对其有重要贡献.中国的经济改革符合新制度经济学规律,中国应该感谢这些人.但是由<交易费用、风险规避与合约安排的选择>一文提出的风险和懈责问题及其而诱致的风险度量、投机及博弈理论等则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坚持观察与验证假设是张五常和目前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歧之所在,新制度经济学应该朝着合约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为科斯所认可.  相似文献   

13.
影响我国技术交易效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目前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影响技术交易的三个主要因素,运用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指出了影响技术交易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若干假定1.制度的内涵和外延本文作为一种尝试,在开始着手分析前,先对制度及制度运行过程作一些假定和探讨无疑是有益的。关于制度,我在此将其简单归纳为习惯和规则,所谓习惯,是指人们处理所熟悉环境中的问题时所遵循的有效行为准则,而规则则是某一群体中成员所必须共同遵守的准  相似文献   

15.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分析 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套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制度由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实施机制三部分构成。有效的制度能降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抑制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制度为人们在广泛的社会分工中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它能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会计学是经济学的分支,与会计相关的一些制度也同样符合经济学中的制度含义。  相似文献   

16.
傅殷才具有系统的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学术背景和学术素养,他坚持用马克思的立场、理论观点和方法做指导,将制度经济学派置于西方经济思想发展进程中进行研究,科学地评价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他揭露了制度经济学派理论思想的阶级性,并对“工艺决定论”、社会乌托邦构想等进行批判.他研究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理论的目的是践行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社会责任:借鉴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研究成果中的科学智慧,推进中国完善市场经济规则与制度.傅殷才对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即只有符合马克思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政策制度才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与旧经济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一方面表现出它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它对旧经济的依附性。新经济的出现,在理论方面,对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一些严峻的挑战,但还没有形成对传统经济学的致命的击,传统经济学应针对新情况作必要的修正与充实;在政治方面,并不意味民族国家从此逐渐消失,发达国家鼓吹民族国家消亡论,是在借“人权大于主权”来干涉他国内政;在制度方面,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旧有的制度不能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在思维方式方面,我们应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在版图与实力、自力更生与国际采购、坚持主权与丧失独立、集权与权力等诸如此类问题方面,应树立新的思维与观念。  相似文献   

18.
宪政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是经济学回归为“政治的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它是对约束经济行为者和政治行为者的选择与活动的不同法津——制度——宪法规则的运转性质做出相关解释的经济学。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发展从来也不能脱离制度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经济改革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以经济为核心、以宪法制度为框架约束的公共选择过程,理应以宪政的思维去理解和推进这项改革。  相似文献   

19.
郝蜀文 《经济师》2006,(7):211-211,215
随着全球贸易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文章先对会计国际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借助于制度经济学的知识,指出会计国际化的实质是各国的利益之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会计国际化发展中所面临的处境,最后对中国会计如何顺应国际化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用法经济学原理分析公司法规定的意义及主要的经济学原理,指出对法律规则的意义、作用的判断,经济学分析主要着眼于效率和经济机制,与法学重视公平有所不同,但基于长期效果的分析其结论往往与法学家殊途同归。公司法强制性规定较多,经济学家认为利用企业理论中的控制权概念可以给予解释。本文对公司法中有关股东会和董事会的职责界定、公司中大小股东关系、对外投资限制等规则,利用经济学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