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一大障碍,它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运用博弈论建立会计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的审计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行为及博弈均衡结果,从而发现会计事务所审计失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资信监控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王浣尘 《商业研究》2004,(16):133-135
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资信监控进行了分析。根据模型的不同假设前提,构造了单阶段和多阶段的博弈模型,得出博弈双方的均衡战略,以及某些关键因素(如评估机构对上市公司的惩罚系数及监督成本,上市公司的资信欺骗额等)对博弈双方的影响,提出了减少上市公司资信欺骗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完全非合作博弈的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军伟 《财贸研究》2006,(6):94-100
频频发生的上市公司违规实际上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违规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是控股股东、中小股东与监管者,他们之间的博弈是不完全、非合作博弈。本文建立了违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监管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发现了影响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违规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安排、违规成本与监管力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治理结构、立法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实施对监管者监管等有效治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的不诚信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难题。运用博弈论的原理建立两阶段博弈模型、多阶段博弈模型、无限重复博弈模型、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 ,对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得出可以及时发现上市公司是否做到诚信的结论 ,提出加强监管力度 ,引导博弈双方采取理性行为 ,推动证券市场向双赢或多赢的局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上市公司高管失职和监事会监管的分析,引入有限理性的博弈概念,构建两者之间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监管的最优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和监事会之间不存在博弈的长期演化稳定策略,监事会对高管行为的监管存在"激励的悖论"。必须通过调整高管失职罚金及监事会监管成本、加强信息公开和完善法律法规等手段,解决高管失职行为的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学林 《商业时代》2012,(34):55-56
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了解经营者履约情况的主要途径,在信息披露过程中伴随着两者的博弈,其结果直接决定着信息披露的质量。因而,分析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博弈过程及结果,了解博弈均衡的条件,将有助于制定改进信息披露质量的措施。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经营者与投资者的博弈过程与博弈结果,并提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志柏 《商业研究》2006,(17):113-116
上市公司MBO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博弈过程。MBO能否成功取决于实施方、反对方与主管方三者的博弈策略选择,而每个博弈方的策略选择又受其位置、习惯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的上市公司构建了MBO博弈模型,并且给出了该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依据博弈模型,对伊利股份MBO的失败和鄂尔多斯MBO的成功就有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财务呈报管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外部性。本文将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财务呈报管制问题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分析,从理论上揭示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的行为动机及博弈均衡结果,指出监管制度安排的重要性。并借助于博弈分析的结论,给出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呈报管制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怀中 《商业会计》2011,(35):33-35
现金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所有者对公司利益的分配。由于上市公司有着非常广泛的股东参与基础,不同类型的股东对现金的偏好不尽相同;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容易出现经营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背离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行为,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采取管理层持股,通过参与公司利益分配的方式来应对这一代理问题。因此,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可以说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其他股东及管理层在博弈中达成的均衡结果,而这三方之间的博弈关系又集中体现在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方面。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博弈分析的上市公司舞弊处罚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斌  刘星 《商业研究》2003,(3):79-81
在上市公司舞弊事件累禁不止的情况下,运用博弈分析方法,探讨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舞弊审 计的监督博弈问题。结果表明,加大对注册会计师失察的处罚力度是防止上市公司舞弊的唯一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配套的证券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导致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严重地打击了投资者对我国股市的信心。利用博弈理论构建上市公司与证券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系统地分析双方在信息披露与监管的博弈过程中各自的动因和可能出现的结果表明,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机制,必须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不断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充分发挥媒体及社会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2.
殷红  杜彦宾 《中国电子商务》2013,(16):198-198,200
本文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的信号博弈理论从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廊三方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鉴证报告披露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表明,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博弈均衡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内控披露水平、伪装成本、风险戍本以及伪装被发现的概率。为了实现分离均衡,应当提高内控信息披露法规体系的可操作性、加大违规处罚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新 《财贸研究》2011,22(6):149-152
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入手,基于博弈论视角,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和政府监管行为进行博弈分析,探讨上市公司和政府两个行为主体如何选择各自的行为策略及相互作用机理,并借助于博弈分析的结论,提出有效遏制公司会计造假和提高政府监管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上市公司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有可能进行虚假会计信息的披露,为抑制该行为的发生,有必要建立有效监管制度,进而在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利益矛盾中,保障投资者的正当权益.本文构建两个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模型,第一个模型为无监管制度博弈模型,第二个模型为存在监管制度的博弈模型,通过两个博弈模型的对比可以发现,监管制度对抑制上市公司进行虚假信息披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证券市场中政府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博弈假设1、博弈参与方为证监会和上市公司,它们都是理性的,追求个体效用的极大化,同时每个参与人都知道其他参与人都是理性的。博弈双方都了解博弈的结构和自己的支付,但不了解对方的具体决策。2、上市公司与其管理者的效益函数是一致的,主要关心自身实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上市公司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有可能进行虚假会计信息的披露,为抑制该行为的发生,有必要建立有效监管制度,进而在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利益矛盾中,保障投资者的正当权益.本文构建两个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模型,第一个模型为无监管制度博弈模型,第二个模型为存在监管制度的博弈模型,通过两个博弈模型的对比可以发现,监管制度对抑制上市公司进行虚假信息披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博弈关系,定量的找出会计信息披露中各方存在的利益关系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因,然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现状,本文以动态博弈分析为基础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诸多问题,建立了博弈模型进行动态分析。对均衡结果与实际结合进行分析,找到问题发生的源头,并提出了问题解决对策。有助于上市公司内外部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对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财务报告供应链参与主体的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月明  高妍 《中国市场》2010,(45):110-111,130
本文分析了财务报告供应链过程及其参与主体,构建了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上市公司与政府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与政府监管部门以及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揭示注册会计师与独立监管机构的行为动机及博弈均衡结果,并借助于博弈分析的结论,给出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监督的启示和建议,强调了诚信教育在审计监督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