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显, 并且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城乡人口迁移较为频繁, 逐渐形成了人口半城镇化现象, 分析人口半城镇化是如何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我国人口半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特点及形成原因, 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口半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并区分了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得出结论: 在短期, 人口半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城乡收入差距, 但在长期, 人口半城镇化却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 即人口半城镇化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 “U 型” 关系, 本文用系统GMM 模型实证检验了 “U 型” 关系。 最后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 逐步解决半城镇人口的购房落户问题; (2)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信息平台; (3) 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全国数据,考察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关系,发现1990~2014年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倒U型变化,其拐点在2005年。根据1996~2013年省域面板数据特征,使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分阶段检验,结果表明,1996~2004年城镇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在2005~2013年城镇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样利用1996~2013年省域面板数据,估算每个省份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一般为东部沿海省份。可见,城镇化是否产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是有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的。就目前及未来而言,可以把城镇化作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手段。但其真正发挥这个作用,还依赖于有关政策的完善与创新。对经济发展阶段较滞后的地区而言,应积极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果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2005~2016年面板数据, 分别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 对老龄化、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静态面板模型结果表明, 东部地区老龄化、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曲线关系均呈“N 型”, 西部区老龄化与碳排放之间呈现“N型” 曲线关系。门槛模型结果表明, 各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增加不利于降低碳排放, 但在不同的老龄化程度下, 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产业政策对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结构特征, 会对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本文选取了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 对产业政策、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发现, 税收优惠、创新补贴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 专业化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 关系, 多样化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U型” 关系; 专业化集聚对税收优惠、创新补贴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多样化集聚的调节作用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收入差距来源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却呈现出扩大的趋势。鉴于此,本文从理论层面就城乡各类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进行分析,还运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就城乡各类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以及运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城乡各类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得出:城乡各类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不同,以及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也不同,在制定和实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时,应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政策方针。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 PVAR模型研究了我国1998~2012年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短期内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缩小作用,但是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并不一致。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也存在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推动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缺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效果,同样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不断推进, 沿线国家合作交流日益紧密, 既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 也彰显了同舟共济、 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本文利用 2000~2017 年面板数据,从经济、 制度、 社会三方面选取36 项具体指标构建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 结果显示沿线国家城镇化质量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 但存在较大差距。 基于空间邻界矩阵检测, 发现各国城镇化质量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 采用SDM 模型从消费投资、 产业发展、 就业水平、 自然资源以及科技研发方面对城镇化质量进行驱动因素分析, 为 “一带一路” 倡议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两大体系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强度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FDI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结果表明FDI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积聚特征,同时FDI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显著,且在各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此外,FDI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具有门槛特征。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FDI强度跨过门槛值时,FDI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会呈现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 2004~2017 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 构建跨期经济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 从理论及实证两方面探讨环境污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力。 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环境的健康效应视角, 环境污染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且以 SO2 排放总量和 COD 排放量分别作为解释变量的计量检验结果是一致的; 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恶性累积的负外部性, 当门槛区间值越高, 即期初城乡收入越大时, 环境污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张效应越强; 城镇化、 政府行为、 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也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因此, 在均衡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中, 政府应注重环境污染成本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及固有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外贸进出口总额、外贸依存度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控制变量人均GDP、城镇化比率第一产业GDP贡献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否存在一定的影响。首先本文阐述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回顾了现有的国内研究现状,对对外贸易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对外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现状进行概述;其次,本文运用2002-2017年在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设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为因变量,外贸进出口总额与外贸依存度为自变量,人均GDP、城镇化比率、第一产业GDP贡献率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并得出实证结论;最后,本文针对回归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0~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样本,构建城镇化及其与就业、收入差距、投资、贸易等因素的交互项共同影响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模型,据此实证分析了中国及各地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城镇化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从作用机理看,城镇化主要通过增加非农就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呈现从东部到西部依次提高的梯度分布,东部地区的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2.
宋炜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0):148-154
本文在标准平滑转换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转换参数,利用2000~2014年间中国工业层面的数据估计了城镇化、能源消费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效应。研究发现:当能源消费系数高于0.0587时,城镇化、能源消费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变化。城镇化率每提高1%,会导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7.5667%;而能源消费每提高1%,则会导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1.2132%。进一步纳入城乡收入差距因素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结论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只有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善于利用城镇化效应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才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型城镇化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升级的新思路,新型城镇化进程产生的诸多绩效是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本文系统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影响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数据可得性以带状选取东中西部各3个省份,每个省选取3个中大型地级市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将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升级之间关系图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合,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结论表明:在时间上,2005~2011年,两者有负相关关系,2011~2015年,两者有正相关关系;在空间上,东部新型城镇化对产业升级有正向影响,中西部前者对后者无正向影响。根据实证结果和新型城镇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富活力和制度优势的微观经济实体,对现代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京津冀区域经济要协同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要优化,区域内上市公司要发挥带动作用。本文采用2003~2016年京津冀十三市的面板数据,在验证通过京津冀十三市产业结构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上市公司对区域产业结构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协同;总资产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呈现负效应,而上市公司的数量、投融资数额、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本文在研究基础上,从上市公司角度提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升级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动力之一,本文结合引力模型和现有的文献基础,推导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影响的非线性关系。具体来说,把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两方面,而把城市化划分为人口城市化与生产率城市化两方面。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生产率城市化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生产率城市化的影响表现为正“U”型关系,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生产率城市化的影响不显著,并对其原因予以解释。同时,本文加入了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对其影响的直接效应与调节效应,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于人口城市化与生产率城市化的作用要强于通过政府调控机制作用于城市化的效果,同时,产业结构高度化比产业机构合理化通过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作用于人口城市化与生产率城市化的作用要强,并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中坚力量,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有力支撑。本文基于科技金融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三者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利用我国30 省2007~2015 年均衡面板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变量之间存在单向作用关系,即科技金融投入的增加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但分地区来看,各种原因导致上述作用路径均未能切实到达顶端。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三者的动态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投资、城市化速度和经济增长构成PSVAR系统,分析了三者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得到结论:(1)结果支持既有文献关于投资促进城市化、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判断;(2)经济增长对投资的长期弹性为0.490387311,表明投资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3)城市化速度对经济增长的累积响应为 -0.002826893,表明从长期看经济增长会抑制城市化速度,使得城市化进程速度趋缓。根据上述实证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鼓励消费和扩大外需的情况下投资也不能忽视,但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背景下,我们要依靠有效的投资而不是落后产能和重复投资;经济增长从长期看抑制城市化进程,我国少数大城市集中大量资源,吸引大量人口,但伴随这些高收入,大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并不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因而我国采取新型城镇化规划,启动国家中心城市布局建设,实现经济空间的优化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省为例,对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Panel Data模型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不同收入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低收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高收入地区,因此应加快中、低收入地区城市化进程。缩小地区经济差距,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