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带动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进行界定,以2011~2017年两类产业的49个行业数据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然后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两类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效应, 结果发现:(1) 近年来,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虽然在个别年份出现下降, 但整体上存在一个上升的趋势,现阶段全国整体上两类产业处于中度协调阶段, 且处于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阶段的跨越阶段;(2) 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对劳动力就业有着正效应, 且影响作用最大。 传统产业的 R&D 经费内部支出对劳动力就业也有着正效应, 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就业效应是负的;(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的就业效应是正的, 而工资的就业效应是负的。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发展民航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民航产业集群的构成和民航产业集群(包括民航产业链)的区域经济特征.再分析和总结出机场与产业集群的经济关系,然后论证了京津冀地区发展民航产业集群的优势。一并提出在京津冀地区发展民航产业集群的设想及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产业政策冲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促进了处理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受到产业政策影响更大;相比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受到产业政策影响更大;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改善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来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政府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压力,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4.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第三产业产值与GDP的关系以及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贡献程度。研究第三产业产值与GDP的关系,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及扩大就业渠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 1996~2017 年京津冀产业碳排放面板数据, 采用脱钩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同步关系,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 (LMDI) 分解分析模型探究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 研究表明: 1996~2017 年京津冀产业能源碳排放平均年增长率 3.50%, 增加主要由河北拉动, 工业、 民用和交通部门是碳排放主要部门; 京津冀三地产业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由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关系;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是碳排放的两个主要抑制因素, 并且抑制作用逐年增强, 经济强度因素对碳排放有正向影响,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京津冀碳排放影响程度较小。 因此, 可以从严控高能耗产业、 增加技术投入、 借助经济杠杆、 提高环境补偿等方面着手京津冀减排。  相似文献   

6.
区域城乡差异及协调发展的新探索──评介《中国地区城乡经济关系研究》我国是一个疆域广阔、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大国,国情决定了城乡问题与区域问题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城乡关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经济的发达状况。因此,只有把城乡经济(差异)与区域...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相关理论构建城市集聚测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的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并使用传统差异系数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内部主要城市间的集聚差异,利用区域特定差异指数判断了京津冀地区空间差异的方向,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城市集聚影响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近10年来的城市集聚程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城市间集聚程 度差异明显;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外围地区的差异增大,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差异不明显;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及第三产业对城市集聚水平影响显著,是影响城市集聚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城市间集聚加剧的重要直接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冯超  孟宪生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10):153-160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将始终面临着持续上升的就业压力, 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 必然要求从战略高度审视就业问题, 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对于劳动力丰富的中国来说, 增加社会就业总量更加迫切和重要。 本文采用 1978~2017 年时间序列样本数据, 运用协整检验 (Cointegration Test) 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 Causality Test), 研究了物质资本、 教育资本投入及 R&D 投入对就业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 经校验分析表明, 从长期均衡分析来看, 物质投入及教育投入对就业增长有正相关性, 而 R&D 投入带来的是负相关性。本文据此得出结论,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基于我国国情,各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也是无法避免的,经济差距过大会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进而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造成三地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财税政策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的深入研究,并针对该区域的财税政策进行分析,提出了缩小京津冀地区经济差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基于我国国情,各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也是无法避免的,经济差距过大会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进而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造成三地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财税政策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的深入研究,并针对该区域的财税政策进行分析,提出了缩小京津冀地区经济差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发展时期,在政府指导下,由市场形成的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增长速度较快的产业。它们即可是新兴产业,也可是传统基础产业;即可是主导产业,也可是一般产业。其形成的原因,在于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质量提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经济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也不同,而产业结构变动则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方法.对1978-2005年京津冀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是河北省,其次是天津,最后是北京.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的是天津,其次是北京,最后是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的是北京,其次是天津,最后是河北省.实证分析结果与目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吻合的,进而提出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今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治理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 政府正在不断增加京津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问题引发了专家学者与管理当局的广泛关注。 本文运用EBM 超效率模型对京津冀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进行系统地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呈逐年递减趋势, 其纯技术效率总体上不高, 规模效率一直在下降, 总体效率较低。 然后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 发现科技水平、 资金管理水平和环境政策对京津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 并做了具体的分析, 结果显示, 科技水平越高、 资金管理越完善、 环境政策越合理、 环保产业自身发展水平越高,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值就越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京津冀区域物质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物质代谢分析指标,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5~2012年间的物质代谢规模、强度、效率。结果表明:(1)京津冀物质代谢规模呈上升趋势,河北省物质代谢规模明显大于北京和天津;(2)河北和天津物质代谢强度呈上升趋势,北京市物质代谢强度呈下降趋势,且整体上低于河北和天津;(3)京津冀物质生产力2012年相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14.63%、74.8%和14.28%,环境效率分别提高了17548%、86.65%、7.21%。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也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十一五” 规划初期、“十二五” 规划初期和“十三五” 规划初期经济数据的样本对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发展质量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 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了实质性提升, 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性在不断增强, 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逐步让位于经济、社会和生态更加均衡的发展。但京津冀区域发展能力不协调、不平衡现象仍然严峻, 社会发展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长三角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 提出实现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推动区域发展质量提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何砚  赵弘 《工业技术经济》2017,36(11):29-36
本文借助超效率 CCR-DEA 模型和 Malmquist 指数,对 2008~2015 年京津冀 13 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效率进行了动态测评和对应项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与津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效率极为不平衡,北京大幅领先于津冀城市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差距有逐年缩小的趋势;(2)京津冀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其可持续发展效率在提高,但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意义上的纯技术效率几乎没有提升;(3)京津冀各城市投入--产出系统虽处于可持续发展效率意义上的规模经济阶段,但不具有持续性。未来京津冀三地应充分利用建设雄安国家新区的战略性历史机遇,统一认识,密切合作,促进京津冀城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对河北省来说可谓意义非同寻常的一年——酝酿多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从构想到逐渐落地。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习近平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并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一周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起到了支撑作用,但贸易摩擦等问题日趋加剧,迫使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面临着不均衡、不全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构建了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2017~2021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与制造业转型绩效的关联度进行计算,并对不同数字化发展水平地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最大程度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发展领先的地区应该更加重视绿色发展,中等的地区应该更加重视创新和成果的转化,落后的地区应该更加重视营销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取多项指标构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2年度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作用水平,结果发现:①两者的协调度还处于中低水平,除个别发达省份以外,大多数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刺激;②从空间分布上看,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马骁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5):121-126
本文构建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的有序度和协同度,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区域经济协同有序度较高, 天津和河北区域经济协同有序度较低;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度经历了先上升、 后下降、 再上升的过程,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关系不稳定, 协同效应不明显,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