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必要条件,也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管理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构成生产力的“软件”因素;是“一般生产力”;管理能优化配置资源,产生更大的社会生产合力;管理已成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生长点、突破口和关键性因素。承认管理也是生产力既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又有利于我们从生产力的高度来重视管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提高管理理论修养和实际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所有制可以归结为人们对“他从事生产或再生产的条件”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始终是人们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两个要素。所有制则是生产条件的社会形式。任何现实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进行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也只有在一定的所有制形式中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这样,不仅生产资料存在归谁所有的问题,而  相似文献   

3.
<正> 一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生产力问题的讨论,仍有方兴未艾之势,除了继续讨论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的要素、生产力发展动力等问题外,很多同志还围绕着如何建立生产力经济学这门学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有益的探讨。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什么是生产力许多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基本是相同的,但表述上不完全相同。例如有人说,生产力“是指人类社会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并在生产中积累起来的社会物质力量。作为一种社会物质力量,就只能是现实的,不应该是潜在的”;蔡钤说,生产力“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劳动力和被人们认识、利用的自然物、自然力结合一起构成的一种物质力量”;晓亮说,生产力“指的是,在现实的社会生产中实际发生作用、能够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怎样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三资”企业?通过对综合国力、外国经济学家对中国评价以及社会主义中国必须牢牢保住自己“球籍”的论述来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运用数学集合论原理,论证“社”与“资”的集合交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它姓“社”不姓“资”。以胜于雄辩的事实阐述了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当今国际投资特点,及我国的实践,论述了资金表现为一切社会生产能力的主体。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我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的又一标志。文章从理论和数学原理方面论述了我们应当大胆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一、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又反作用于生产。由于生产是实际的起点,因而是起支配作用的要素。能分配的只能是生产的成果,而社会商品和劳务的多少,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表现为以同样多的劳动生产出比过去更多的商品或提供更多的劳务。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会主义信息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信息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信息作为生产力中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诸实体性要素的粘合剂,作为促进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启动机,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伴随始终的。信息与材料、能源并列为一切劳动过程的三种不可或缺的要素。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经济信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人格范式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家的界定现有关于企业家的定义和描述可以分成三种。1.制度经济学派的“技术结构阶层”。制度经济学派从“技术决定论”出发,认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决定社会权力转移和社会制度演进。在封建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土地;在资本主义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资本;步入后资本主义时代(现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专门知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理论知识成为社会核心,成为决策的依据,这时权力也从资本家转向技术阶层。技术阶层是指科技人员、管理阶层,企业家是管理阶层中的一部分。2.熊彼特的“创新功能说”。  相似文献   

8.
<正> 经济理论界关于生产力要素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二元论,即认为生产力要素包括生产工具与劳动力;三元论:即认为生产力要素除生产工具与劳动力两方面外,还应加上劳动对象;多元论,即认为生产力要素除生产工具、劳动力和劳动对象三方面外,应当还包括能源、交通、科技、自然生产力、科学教育信息、管理水平等内容。其中,“三元论”是理论界传统的观点,“多元论”是近年来形成的观点,“二元论”则是以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为代表。三种观点各方一直对这个问题进行争论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商品的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 ,不是由物化劳动创造的 ,这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 ,也是区别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的标志。那种认为“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 ,科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就不能成立 ;相对剩余价值无从得来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不能成立 ;按资分配失去理论根据”的说法 ,不仅没有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而是与劳动价值论相对立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第四个阶段,即现代生产力或知识生产阶段。以知识生产力为标志的新一代的生产力是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效生产力,在未来的智能时代,知识生产力必然成为占有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力。 一、知识成为生产力的依据 尽管知识对经济的重要性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但传统的经济理论模型都是将其作为外生变量的。传统理论的生产函数注重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能源,但这些要素的增长会导致报酬递减。新技术的流入可以抵消要素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现代生产力发展中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何谓转化、如何转化的机制问题,认为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形态转换、功能转变和主体转移的三重统一,是科技成果物化、产业化和商品化的同一过程,是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实现这一转化过程,需要有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中介机制、动力机制(包括经济机制、政治机制、文化机制)和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s Socialism a possibility after Hayek? Ted Burczak—drawing upon a variety of heterodox traditions—provides a provocative answer.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回顾和评论了产业结构理论十年的发展历程,提出产业结构理论在我国经历了孕育、成长和成熟三个阶段;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理论的成长动因和发展特点,认为,强烈的改革与发展的参与意识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产业结构理论在我国出现和成长起来的基本原因,并不断地从现代经济学中汲取相应的理论养分;文章对产业结构理论讨论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实事求是的评论。  相似文献   

14.
Dertouzos, Michael L., Lester, Richard K., Solow, Robert M. and the MIT Commission on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Made in America: Regaining the Productive Edge
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 Gaining New Ground: Technology Priorities for America's Future  相似文献   

15.
李本光 《经济问题》2004,(10):71-72
就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基础进行了思考,认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生产力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人事管理学.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Controversy focuses on three questions: Is capital a distinct factor of production? Is capital quantifiable in a theoretically consistent manner? Are process stories necessary around convergence to, or changes in, equilibrium interest rates? To all, Kaldor answers ‘yes’ to Knight's ‘no’. The controversy is historically important in: 1) shifting issues in recurring twentieth century capital theory controversies from periods of production to production functions, from roundaboutness to diminishing returns; 2) revealing Knight's position on increasing knowledge offsetting diminishing returns over time as an unacknowledged ‘precursor’ of new growth theory; 3) marking the turning point for Kaldor's attachment to Austrian theory.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认为,马克思没有提出所谓的"一般生产劳动"范畴.全世界经济学界对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百年误解都源于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误读.由此,可以得到三个"无关论":(1)生产劳动理论与劳动价值理论无关;(2)生产劳动理论与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无关;(3)生产劳动理论与三次产业划分理论无关.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发展 ,是与社会条件相联系的一个历史过程。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它不仅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且还促进了社会关系的改变。社会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第一要务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要素的观点,认为生产力构成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等投入要素和表现要素劳动产品两部分组成。这样比较符合生产力的含义,同时可以进一步说明生产力如何决定生产关系,进一步全面理解生产力标准,有示于在实践上真正推动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是在工业经济的背景下总结出来的 ,但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则进一步验证了该命题 ,显示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具有高度的前瞻性。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 ,也应包括社会科学。所以自然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科学同样也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知识经济 ,就是要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知识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也就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运用 ,主要体现在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以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直至建立知识工业、知识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