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亟待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统一社会保障体系.这一工作面临诸多障碍,为了顺利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接,就必须转变观念,建立多元化筹资体系,构建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分地区、分步骤、有差异地进行,建立全国统一社会保障网络,改革现行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2.
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农村人口城市化,逐步推进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放宽入户地的许可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改革等相关的基础配套制度不断完善,是实现城市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推进城市化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应该出台户籍制度改革、财税改革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配套政策。取消城乡分割二元户口登记制度。减税鼓励创业,尤其是创办小微企业,实现产业和人口的城市化。否则,只能是土地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了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城乡二元结构。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是影响我国发展的最重要的体制性障碍。城乡二元结构主要包括二元户籍制度、二元土地制度、二元社保制度,甚至还有二元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电价制度等。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存在,造成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形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很大弊端。比如,二元户籍制度人为地限制了人口自由流动;二元土地制度导致同地不同权,土地资源配置低效;二元社保医疗造成城乡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等严重不均衡。所以《决定》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这是一个很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特殊社会群体,是社会生活中的边缘人,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但却和土地、农村有着紧密联系。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与他们思想意识、社会制度、乡土记忆、城市体验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民工身份认同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各种问题,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对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重塑和调适。  相似文献   

6.
王光花  张智强 《价值工程》2012,31(13):13-14
延安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主要面临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差距大等问题。制度因素是造成延安市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原因,尤其是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障碍严重制约了延安市城乡的统筹发展。因此,要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进行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分治格局。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分治格局,把劳动力分为城镇和农村,这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目标模式相背离,造成不同的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保障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的城乡差别,它不仅限制农民自由迁徙的人身权利,也使农民失去了平等就业的机会和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这是极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城市偏向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是这种城乡福利水平扩大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努力打破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社会福利体制,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促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邵红蕊 《价值工程》2014,(22):316-317
从路遥《人生》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残缺给城乡交叉地带的知识青年带来的悲惨命运。文章试图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角度,深入分析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个人的发展是如何受制度框架影响的。通过回顾城乡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借鉴西方城市化建设的经验,对改革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了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城乡二元结构。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是影响我国发展的最重要的体制性障碍。城乡二元结构主要包括二元户籍制度、二元土地制度、二元社保制度,甚至还有二元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电价制度等。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存  相似文献   

11.
李欣珏 《价值工程》2011,30(8):11-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差距日益增大其主要原因是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体制。如何实现与实践城乡一体化是时代面临的统筹城乡发展难题。本文主要以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实践中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创新实践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从中提取可推广的普遍性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及其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工作重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路径依赖和制度规模效应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实行制度变迁,具体而言要基于城乡公民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迁移自由权利、教育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土地财产权利,加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已经实行工业化的国家在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时,基本上都实行了适度向农村、农民倾斜的正向制度安排,有效地促进了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也有一系列与城乡发展相关的制度安排,但却是一种与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不相适应的逆向制度安排,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因此,需借鉴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的成功经验,打破这一逆向制度安排,实现城乡一体化制度的再选择。其具体措施是:改革现行户籍制度,统筹城乡居民迁徙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促进农民就业;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土地流转权益;拓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尤其是农民工、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以及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丰 《城市问题》2013,(1):98-10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游离于城市的边缘,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呈现出一种"虚城市化"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遇到不平等的对待、农民工缺乏城市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认为当前应当对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公共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不断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并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16.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改革涉及领域更宽,利益关系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必须着眼于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通过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经济制度体系。本报告着重对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发育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还称不上是一次彻底的、成功的改革,与加速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它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和能力,提高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门槛和成本,人为地造成了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对立,成为阻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制度瓶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以去利益化、城乡一体化、迁徙自由化为目标和方向,在中央的统一规划下,剥离户口所附着的福利功能,恢复户籍制度的本真功能,同时改革嵌入户籍制度之中的其他二元制度,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8.
以城乡户籍统一为目标的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二十多年,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因是存在诸多与改革不适应的制度性因素。从医疗、养老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计划生育制度、兵役制度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城乡户籍统一改革的不适因素,给出了相应的完善与调适政策,同时提出了户籍制度改革自身的调适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是造成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的重要的制度性原因,本文就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户籍制度的改革进程以及对户籍制度改革建议三个方面简要地探讨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城乡关系如何从二元分割向一元融合转变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以渐进改革的方式,经历了工业化主导的松动型城乡关系、土地城镇化主导的单向型城乡关系、新型城镇化主导的融合型城乡关系3个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演进阶段.新时代,亟待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关键是深化城乡二元要素结构的改革,尤其是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以实现城乡发展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