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我国沪深A股2003~2010年数据为基础,本文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权力对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显著负相关;管理层持股弱化了管理层权力对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的负面影响。相比于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低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对公司分红的影响更显著。此外,产权性质不同的公司,管理层权力对公司分红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技术经济》2015,(10):117-125
选取2009—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1208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持股比例对股利分配(股利分配的额度和倾向性)的治理效应。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股利分配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即在一定范围内,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股利发放的倾向性和力度就越大;而管理层持股比例一旦超过某一临界值,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反而会降低股利发放的倾向性和力度;市场竞争对管理层持股的治理效应产生显著影响,体现为当竞争程度相对较高时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则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可能性和分配额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选取沪深两市2012-2014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我国市场化水平检验管理层持股比例对现金持有量和现金-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U型关系。(2)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在一定范围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降低了现金-现金流敏感度;但超过某一临界值之后,管理层持股增强了融资约束,即增强了现金-现金流敏感度。(3)市场化水平对管理层持股和现金持有量以及现金-现金流敏感之间具有调节作用,体现在:强化了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负相关性,缓解了融资约束效应。  相似文献   

4.
如何促进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社会各界长期关注但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2] 85号)文件的实施为自然实验,从管理层动机出发考察股利税成本和公司治理机制谁是决定公司现金分红的更深层次因素。研究发现,在差别化股利税政策实施年份,上市公司分红意愿和水平显著提高,并且管理层持股越多,现金分红增加的可能性越大,而在股利税不变的年份则不存在这种关系,表明股利税调整能够激励管理层根据自身利益提升现金分红。同时本文还发现管理层因股利税调整而提升现金分红的行为符合投资者利益。异质性分析表明,降低股利税对管理层分红动机的提升作用仅在公司治理水平较高或制度环境较好时发挥,表明相对于股利税,公司治理机制是影响现金分红的更深层次因素。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降低股利税能够达到促进上市公司进行分红的目的,但要充分发挥股利税促进分红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经理管理防御对现金股利支付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系统阐述经理管理防御对企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我国上市公司为对象,选取2004~200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理人的经营业绩、财务杠杆和公司规模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影响比较明显;而经理人持股比例、经理人员任期长短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现金股利政策影响不明显,这主要与我国目前企业不同性质的股权结构、经理人员任免等政策有关。但当第一大股东持有的为流通股份时,其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明显呈正相关。以上说明,经理管理防御对企业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实证研究外资持股对企业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基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外资持股不仅提高了企业现金股利的分配水平,还降低了现金股利分配的业绩敏感性.这样的结果说明外资股东可能会推动企业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脱离对实际盈利情况的考虑,从而分配更多的现金股利.进一步研究发现,外籍高管是外资股东影响企业股利分配政策制定的重要途径,而增加外资持股时长或国有股东控股都能对这种现象起到抑制作用.本文基于现金股利业绩敏感性的视角对外资在华股权投资的行为特点和投资心态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市场开放及外资引进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虹  隆威 《现代经济信息》2012,(2):255-257,260
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股利税的委托-代理模型,基于模型对上市公司股东、经理人、董事会的行为逻辑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股利税对公司现金分红的影响。另外,本文还以我国2005年股利税减半征收为契机,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的分红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股利税变动前后的对比分析,最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股利税通过影响投资者的实际收入、经理人的收益情况,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股利税的大小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影响明显,降低股利税有利于刺激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管理层持股较多的企业,股利税的减征促进了它们的分红。  相似文献   

8.
李翔  邓可斌 《经济前沿》2014,(2):132-147
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抑制隧道效应是我国证券市场实施引入外资股东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研究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从现金股利隧道效应角度实证检验引入外资股东是否能有效控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实证结果证明:(1)外资直接持股能够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间接持股则没有明显作用;(2)直接持股外资大股东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的抑制作用与其持股比例密切相关,当持股比例适度时,外资股东能够抑制第一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降低第一大股东隧道效应。但当外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成为第一大股东或与第一大股东接近时,外资大股东的监督作用和隧道效应抑制作用会消失。无论是改变现金股利隧道效应的度量因子,还是使用更为保守的样本,这一结论都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9.
现金股利与大股东现金流操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分派现金股利是股东从公司获利的方式之一.本文以2004-2006年房地产行业、批发零售业和综合类行业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研究现金股利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和产生的现金流后果.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影响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并存在"超能力派现"现象,即公司派现后未分配利润和现金流量净额小于零,说明大股东通过现金股利分派转移了公司现金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大股东掏空的视角探究了现金股利政策的制度根源。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成长性对现金股利支付率具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现金股利政策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即使大股东存在掏空的动机,第一大股东仍有较强的激励优化现金股利政策和公司资源配置;而且,第一大股东优化公司资源配置的激励随着其持股的增加而增强。第一大股东在决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峥  叶莉 《技术经济》2020,39(3):30-36
现金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决策问题,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了高管团队特征(规模、年龄、性别、学历背景)对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团队的规模越大、平均年龄越大,企业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表明企业管理团队人数越多,年龄越大,越容易采用较高的股利支付率,而管理团队的平均学历越高,越倾向于选择较低的现金股利分配率。说明更高学历的管理层认为,较低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才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股利支付水平。男性管理层和女性管理者对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高低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股权越集中,管理者的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会被弱化。也就是说,股权集中度会显著削弱管理者特征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该实证结果也印证了上市公司中代理问题的普遍存在。研究结果可为企业管理团队的合理配置提出可以借鉴的依据以及实证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宋常  刘笑松  黄蕾 《当代财经》2012,(2):121-128
对于公司高额现金持有行为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和融资约束理论,文章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多角度考察与实证检验,发现高额现金持有公司具有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好、股利支付少、高管持股低、代理成本小等诸多公司特征;通过融资约束分组检验发现,高融资约束公司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显著为正,融资约束使得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现金积累倾向与偏好。实证研究表明:与委托代理理论相比,融资约束理论更适用于解释中国上市公司的高额现金持有行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行为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行为成为广受热议的重点话题。本文从媒体关注视角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行为。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媒体关注的增多可以显著提高公司未来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2)媒体关注与“铁公鸡”公司、“微股利”公司的比例显著负相关;(3)与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媒体关注对民营控股公司未来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的正面影响更为显著;(4)媒体关注对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问题更严重的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的正向影响更强。进一步的研究还显示,媒体关注与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的正相关关系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低、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分析师跟踪少的公司样本中更显著。以上结论说明媒体关注是除行政治理外,另外一种督促上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重要机制。本文除了具有丰富媒体治理和股利政策两方面理论研究的贡献外,对监管机构规范资本市场股利支付行为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The economics of dividend policy has focused on the single tight narrative that dividends keep managers honest, mitigating concerns that they over-inves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ritique of that agency narrative, arguing that pressure from short-term focused investors, executives and board members pushes the firm into preemptive actions of returning too much cash via dividends. We analyze three channels of influence for investor pressure through 1) threat of takeovers, 2) shareholder value oriente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asured by director independence and board equity incentives, and 3) trading and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patterns. We find that firms adopt a higher dividend payout to discourage takeover bids. Also, FTSE 100 firms, that are most focused on shareholder value governance in the form of equity-based compensation and a higher shar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display a higher dividend payout. Frequency of trading and ownership by transient investors seeking current profits also predict increased dividend payout. Traditional agency theory, focused on dividends as a tool for managerial discipline, is not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results, which rather support a narrative of short-term investor pressure on firms irrespective of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15.
孙刚  朱凯  陶李 《财经研究》2012,(4):134-144
文章研究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税收成本差异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作为股利政策的决策者,控股股东须权衡股利政策的成本和收益,其中税收成本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对税收成本的关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由于税利分离程度较高,民营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税收成本更为敏感,尤其是在自然人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研究发现,自然人控股公司最不偏好采用现金股利的分配方式以规避税收成本,而国有控股公司更倾向于发放较高的现金股利。实证结果支持了文章的假说,即不同产权所隐含的税收成本差异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Debt financing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but we find, using a large sample of public listed companies (PLCs) from China, that an increase in bank loans increases the size of managerial perks and free cash flows and decreases corporate efficiency. We find that bank lending facilitates managerial exploitation of corporate wealth in government‐controlled firms, but constrains managerial agency costs in firms controlled by private owners. We argue that the failur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ay derive from the shared government ownership of lenders and borrowers, which nurtures soft budget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17.
该文将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划分为商业化、市场化和股份化三个阶段.通过使用1994年到2003年的上市公司数据,我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在逐步上升,但是企业盈利在不断下降.该文进而分析了在商业化和市场化两个阶段的银企关系.我们发现,借款较高的公司企业绩效较低,公司治理水平较差.银行贷款和经理代理成本的协同关系在银行市场化时期并没有得到改善.该文认为,现有的银行市场化举措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银行坏账问题,而银行股份化是值得考虑的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公司异质性、在职消费与机构投资者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实证检验了在代理成本不同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管理层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有效降低管理层在职消费,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在代理成本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明显;同时,管理层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这一负相关关系同样在代理成本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而且在代理成本不同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Grounded in agency theory,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board independence on managerial ownership. We exploit the passage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and the associated exchange listing requirements as an exogenous regulatory shock that raises board independence. Our difference-in-difference estimates show that board independence leads to significantly higher managerial ownership. In particular, firms forced to raise board independence exhibit managerial ownership that is 26.35% higher, relative to firms not required to raise board independence. Thus, board independence and managerial equity ownership constitu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that act as complements, rather than substitutes. Our empirical strategy relies on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and is far more likely to show a causal effect than what has been documented in the literature. Finally, an instrumental-variable analysis reinforces our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选择深沪两市2004年~2007年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市场化指数衡量区域微观环境,藉此分析其对现金股利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将研究样本区分为股权集中度较高和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两个子样本,考察在不同的股权集中度情况下,区域微观环境对现金股利影响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