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低碳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理应积极响应控制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文章论述了农业与气候变暧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包括农业与温室气体增加之间的关系,以及气候变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并减缓全球变暖,是实行"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供给侧改革的新时期,既要保障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更要注重农业低碳经济效率的提高。与既有文献将碳排放作为"非合意产出"不同的是,本文基于"碳投入"视角,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探讨中国七大农区低碳经济效率的关联效应及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在低碳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农业低碳经济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从整体和区域两个角度来观察依旧不尽人意,农业低碳经济效率差距存在明显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地区间差距仍在不断拉大,区域间不均衡发展已成为常态;与此同时,农业低碳经济效率在空间上亦有明显的溢出效应。究其原因,农业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基础教育、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化及工业化之间的综合作用是造成上述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低碳化”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哥本哈根大会标志着"低碳化"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化可包括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产业以及低碳技术等几个层次的内容,而低碳城市是低碳化的载体。我国由"高碳化"向"低碳化"的转型势在必行,应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低碳化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一批循环型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然而,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循环农业在目前运行的环境下,并不能充分实现"低碳经济"的内涵和要求。以安徽省为案例,对现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并在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循环农业模式与主体功能区相结合的崭新理念和运作方式。在不同的功能区内选择和创新使用不同的循环农业模式,必将为低碳经济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低碳农业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途径。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农业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政策工具,值得发展中国家深入研究和借鉴。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和应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学习国外低碳农业政策,吸取国外低碳农业政策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本文在梳理国内农业领域低碳政策的同时,与国外低碳农业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适宜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发展低碳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新途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观,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主题,新型工业化必须以低碳经济为"引擎"开拓经济发展的新主题。低碳农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面,低碳工业是新型工业化的主线,低碳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周丽 《新经济》2014,(20):81-8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低碳经济、低碳农业的发展是应付这种状态的必然选择,低碳农业经济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农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阐述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我国农业低碳农业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时代的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球  谢德姣 《时代经贸》2010,(12):149-150
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农业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根据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特点,结合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特征,提出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对策、措施或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区域产业循环模式是众多低碳农业模式中的一种,具有较好的实际操作性和产业价值提升能力。本文阐述了低碳农业的内涵及特色,并以对湖南省祁阳县的实际调查情况为案例,分析其低碳农业发展的特色和及采取的主要措施。考虑到基层低碳化困难、产业链条薄弱等因素使得低碳农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低碳农业区域产业循环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中国农村发展年鉴》(2015—2016)和《甘肃统计年鉴》(2000—2016)中的相关数据,在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表征"高碳"因素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柴油使用量、农用化肥施量、农药用量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及表征"低碳"因素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园地面积、林地面积、沼气池年产气总量、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总量和太阳房使用总量进行回归;接着在回归检验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各因素对全国及甘肃省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影响率。通过对回归结果和影响率分析,得出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成果显著,但化肥、农药等"高碳"要素依然对农业经济影响仍然较大;甘肃省低碳农业情况与国家平均水平比较,差距较大。最后,针对如何促进低碳农业,尤其是甘肃省低碳农业大力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化工业发展迅速,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环境压力日益凸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与环境问题,创建低碳经济区非常重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创建低碳经济区的有利条件,其路径选择应从政府加强低碳宏观调控、企业加强低碳能力建设、公众加强低碳生活践行、积极谋求低碳国际合作这四个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环保观惫的深入人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农业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根据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特点,结合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特征,提出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对策、措施或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第一个经济区,实现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更好地融入"泛北"、"泛珠"、CAFTA乃至全国的战略需要。文章从广西北部湾的重要区位入手,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政府、农户与消费者在农业低碳经济运行中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三者的动态博弈围绕低碳农产品的供给展开,农业低碳经济是三者利益目标动态博弈均衡的结果。在影响农业低碳经济运行的诸多因素中,政府的低碳政策有效性、低碳农产品供给主体自身的成本收益以及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的接受度具有决定性意义。农业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保证低碳农产品政策供给的有效性,提高农户生产低碳农产品的期望以及消费者购买低碳农产品的期望。  相似文献   

15.
以"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高碳汇、高效率"为特征的低碳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面临着生产规模小、投入产出率低、农业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和农民认识不足等挑战。农业合作组织是在农户自愿参与的基础上,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发挥宣传低碳农业技术和理念、增加低碳农产品附加值和强化政府与农民的有效沟通等方式来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通过农业合作组织推动我国低碳农业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10月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要加强海上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泛北部湾区域作为中国—东盟"10+1"框架下的新兴次区域,也作为中国与东盟跨海连接的纽带,其经济合作备受关注。中国与泛北部湾其他国家的海上旅游合作不仅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宗旨高度一致,也可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先行兵,合作意义重  相似文献   

17.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持续问题的重要思路。循环农业,是建设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形成严峻挑战的背景下,走低碳发展之路是全球大势所趋,也是广西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现阶段,广西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能源结构、发展阶段、技术水平"三方面的挑战;因此,从广西的区情出发,体现特色,量力而行,稳步发展低碳经济,是最现实、最基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低碳转型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但现有研究缺乏对农业低碳转型路径的深入探讨。本文在MLP框架基础上,从微观利基层、中观体制层、宏观景观层三方面构建了农业低碳转型的理论模型,并运用NCA和fsQCA对中国31个省份案例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究农业低碳转型路径的前因组态。研究发现:(1)预设的6个前因条件均不构成高/低水平农业低碳转型的必要条件。(2)存在5条驱动高水平农业低碳转型的路径,具体分为两组,分别是“数字基础+数字金融”主导模式,“科研人力+机械投入”主导模式。(3)中国东中西部的农业低碳转型路径存在明显差异。研究不仅深化了对农业低碳转型理论机制的认识,也为农业低碳转型工作提供了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当前,广西与越南的经贸合作规模空前。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依托北部湾经济区优势打造海路物流中心;多方融资、通过高科技以及现代管理理念打造规范化的陆路物流;还要高瞻远瞩,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打造与低碳经济融为一体的低碳物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