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依次经历城乡依存、城乡分离、城乡融合三个阶段,这是中国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和开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新中国的城乡发展带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国内理论界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进行了长期探索;在中央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方针指导下,国内各地区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诸多富有创新精神和推广价值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雏形。  相似文献   

2.
当前,影响城乡进一步融合的深层次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还远远没有彻底消除。中心镇作为农村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必须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尽快打破二元结构,率先实现区域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新途径,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造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等和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机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放在突出位置.治理城乡二元结构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文章在分析二元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及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4.
赖扬恩 《发展研究》2023,(12):65-70
通过梳理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脉络,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建设在产业、要素、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坚持和加强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面领导,坚持走多元化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注重发挥各方合力整合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城乡产业关系是城乡关系的核心.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就是通过有效的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促使信息、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在城市和乡村两个地域空间、在不同产业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城乡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渗透融合、协同发展的一体化格局.本文主要论述了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实现形式、当前城乡产业关系存在的问题和推动城乡产业一体化的主要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乡发展的必然规律和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近年,在各级各部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地区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探索适应本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我国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状况得到极大改观.但是如何对我国政府积极探索并极力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在效率方面进行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鉴于此,本文将应用DEA分析方法对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效率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城市化不仅要解决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问题,还需要解决城乡一体化问题。城乡一体化是现阶段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城乡均质,其基本含义是通过体制一体化、城镇城市化、产业结构一体化、农业企业化和农民市民化,把城市与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使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理的交流与组合。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在于强化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的市场功能,发挥中心城市对外围区域的支配、联系和溢出等效应,促进城乡设施、产业、空间的紧密联合乃至融合。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的必然选择。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对城乡之间资源配置的分配作用日益显现。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村经济落后、人地矛盾突显、城市发展受阻等这些矛盾已经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发展。文章通过对一些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厘清其主要内容与发展脉络,分析了阻力因素。而后,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必须高度正视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最大的发展不充分这一重大社会现实,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在持续缩小城乡差距中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但依然面临着要素循环存在制度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农村居民消费动力偏弱、现代农业要素投入不足、农民增收渠道不畅通、“两山”转化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要充分把握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缩小城乡差距的内在逻辑,明确其路径选择、基础制度、空间格局、动力支撑、核心任务及生态本底要求,不断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持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5)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北京为了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积极推进城乡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处于较高水平。但目前,北京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文章在剖析北京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应从深化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城乡产业融合、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深化城乡结合部改造等方面深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叶帆 《时代经贸》2014,(2):183-183,18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仅靠市场来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往往能取得赶超的效果。应当把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优质要素流入农村作为下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以工业项目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并推进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基础设施等的一体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所提出的明确要求.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要求是城乡互通、城乡协作、城乡协调、城乡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具有特点不尽相同的阶段性,重点在农村,根本出路在于创新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文章对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和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说明,然后介绍了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的经验,报告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和部分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认为我国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经济发展、城乡收入、城乡居民的储蓄等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也在上升,但是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城市的发展远远快于农村的发展,城市和农村地区差距仍然很大等,文章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文章认为,只有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城镇化质量,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在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通过设定CP模型对城乡关系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推动城乡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包括本地市场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生活成本效应、拥挤成本效应和市场一体化效应等五大因素.其中,前三个效应对城乡关系产生负向作用,后两个效应产生的正向作用.五大效应交互影响,促进了城乡关系从分割逐步走向协调,进而走向城乡融合.使用四川省县域经济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与理论模型的结果相吻合,同时认为四川县域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发展前期,即城乡关系曲线的左侧,也就是城镇化加速期.根据这一结果,提出积极有序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构建完备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必然选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主要有进行制度创新,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保障;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城镇增长极的作用;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系;加大财政的保障性投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促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以GDP为导向的城镇化进程却通过加剧城乡资源的配置失衡、恶化农村病、引发城镇病,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加强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空间结构,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乔桂明  荣耀 《江南论坛》2005,(10):19-21
一、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日益融合、持续趋优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加强城乡联系,推进城乡平等与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一  相似文献   

18.
实施城乡良性互动战略,就是要通过综合运用市场和非市场力量,积极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金融资源配置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既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城乡之间全方位自主交流与平等互利合作、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使城乡购买力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于一体,是典型的城乡二元体制。重庆市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达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本文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含义与重要性,分析了重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了重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乡资源流动决定城乡互动关系,在原生工业化国家,商业部门起到了聚集农村资本促进城市工业发展的作用,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同时为农村提供资本和技术,城乡之间没有形成巨大差距。该文从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逻辑出发,比较了中国与原生工业化国家城乡资源流动与城乡关系发展态势,强调了商业部门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依靠政府替代市场将农业剩余转移到工业部门,形成了城乡隔绝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并没有好转,商业部门的迅速崛起使问题进一步深化。要缓解中国城乡关系的困境,必须综合治理、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