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分配财政资源的不同方式会引起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和行为的重大变化。本文构建一个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并且采用省级数据来说明在90年代中期伴随分税制而来的财政集权如何加剧了地方政府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的行为转变。研究发现,虽然中央政府从财政集权中受益,预算收入和经济增长速度却因地方政府的行为变化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基于利益关系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有着不同的利益,利益关系成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问题,两者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地方经济增长问题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许多新的利益集团和利益群体。地方政府为了显示政绩,与利益集团联盟,在经济上为GDP和利税进行竞争,在政治上为晋升而竞争。为了改变地方政府从辖区利益出发解释和执行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制度上创新,构建和谐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分配财政资源的不同方式会引起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和行为的重大变化.该文构建一个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并且采用省级数据来说明在90年代中期伴随分税制而来的财政集权如何加剧了地方政府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的行为转变.研究发现,虽然中央政府从财政集权中受益,预算收入和经济增长速度却因地方政府的行为变化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各级地方政府是中央宏观调控的执行者和地方微观经济的指导者,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文从当前地方政府所处的利益格局出发,深入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非政府主体、地方政府与其他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得到一个理解地方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经济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中揭示出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驱动力缺失的原因,认为中央政府的外力干预是打破这种路径依赖的关键,并从中央层面进行激励约束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分配财政资源的不同方式会引起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和行为的重大变化。本构建一个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并且采用省级数据来说明在90年代中期伴随分税制而来的财政集权如何加剧了地方政府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的行为转变。研究发现,虽然中央政府从财政集权中受益,预算收入和经济增长速度却因地方政府的行为变化而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成为我国改革的共识,但从政府主导换到市场决定这个"挡",存在一定阻力。经济要换挡成功,首先必须是"制度换挡"。经济增速下行,更增加了换挡难度,而且经济增速下行也可能成为抵制"制度换挡"的理由。我国经济下行"制度换挡"主要体现为三方面:一是在投资和产业发展上,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二是在研发投入和创新上,要由自上而下的创新为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创新为主。三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要把地方政府之间的寻租竞争转变为地方政府之间创新的竞争,这种竞争既有科技、实业方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竞争。这三方面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财政分权化改革使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财政主体。现阶段,由于其特殊地位和利益要求,地方政府在总体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大量违背中央政策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对资源配置、公共利益和政府形象都带来了负面影响。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转变地方财政职能,加强地方财政监督,是规范地方财政行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以"经济增长"竞争为实质的"晋升锦标赛"有效地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但这种竞争模式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扭曲了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行为,也带来社会矛盾的加剧。基于中国财政分权、政治集权的制度前提,本文提出地方政府应为"居民满意"而竞争,该竞争模式使得地方政府在为政治晋升竞争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辖区居民的利益,促使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行为发生改变。这种竞争模式,加强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同级政府的监督,促进地方债务向更注重效率、结构更合理和管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权力主导型分税制的内在缺陷及完善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行的分税制其内在机理是一种权利主导型的分税制,它过早、过快、过高地将财权集中于中央,对转型中的地方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性,并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出现异化。它忽视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极为突出、最大量的事权仍在下面这一事实,过高地将财力向中央集中,必然形成财权与事权的逆行。要完善分税制,必须彻底地摆脱计划经济的“统制”观,树立起分配的生产观,并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层级。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济人假设也适用于政治领域,组成政府的人和组织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他们会借助政府的强制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地方政府也有其自身的利益。由于有着多重的利益目标,政府竞争既有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纵向竞争,还有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地方政府也会有不同的竞争行为选择。建立健全的竞争制度,可以规范和引导地方政府竞争。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竞争的博弈行为与流域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政府间竞争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问题,但是带来了许多流域环境污染问题。结合我国当前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特征,建立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投资博弈模型,探究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对流域水环境保护投资方面的影响。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使得环保投资不足,带来类似囚徒困境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要使得流域水污染治理投入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鼓励地方政府竞争的政策应该被重新认识,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来约束地方政府在流域水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竞争策略,引导地方政府在流域水环境保护方面采取合作行为,最大限度地把地方利益有机整合到全流域利益当中去。  相似文献   

12.
作为"经济理性人"的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其公共行为中表现出强烈的公司化行为。这种行为背后固然有它特殊的体制动因和角色动因,但随着该行为的变本加厉,它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的负外部成本,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滋生权力寻租和腐败等问题。应通过归位地方政府的公共行为,以法律形式明晰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各自的职责权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现有的人事考核体制。  相似文献   

13.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责的合理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分配不合理是中央与地方间频繁"收权、放权"的根本原因,中央地方职责边界模糊则是利益分配不合理的制度基础。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央与地方刺益均衡点的存在。在这一点,两者完全可以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达到利益均衡。其次,排列出政府行为的优先顺序。再次,明确提出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职责边界的总体原则和主要做法。最后,提出通过法律固化两者职责边界、化解地方保护主义、推动政府间合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权理论及其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源产权利益分配关系既是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约束条件,更是研究的基本视角之一。分权型政府主导下的、有限制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在实践上表现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利分配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区域竞争,这必然会对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变革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建立一个从分权到合作的M型分权模型,可以解释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政府间分权关系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地方政府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发现地方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根源来自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和行政集权体制之间的矛盾,在财政分权与行政集权的体制设计下,地方政府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主体,而地方官员由中央或上级任免,承受上级政府以经济增长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压力,这导致地方政府重视GDP和财政收入增长而忽视公共服务提供。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路径及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经济危机或经济的周期波动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与以往相比,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经济危机在策源地、表现形式等方面有了一些显著的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经济危机的性质发生了转变。80年代以前的经济危机,是一种市场机制的危机,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而80年代以后,始发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危机,则是一种政府干预的危机,是政府失灵的表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是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要想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规范政府行为,在完善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减少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资源与需求双重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美华 《技术经济》2006,25(11):25-28110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处在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为主导或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之中。其增长方式仍然带有明显的粗放或外延型增长的基本特征,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热情和投资冲动产生了“行政性的重复建设”。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得到一定程度发挥,地方政府的行为和利益实现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而产生了“市场性的重复建设”。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约束型特征较明显,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地区形象是一种生产力,税收竞争是地方政府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地区形象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囚徒困境、Bertrand、智猪博弈等模型分析表明,无序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虽然暂时存在比较利益,但其边际效益是完全递减的,对地区形象的塑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规范、中央协调、负所得税机制、政府效能调整、"3R"外在约束等方面来规范和引导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问题,以期塑造良好的地区形象。  相似文献   

19.
差异化的地区经济集聚程度,使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行为存在"逐底竞争"和"逐顶竞争"之分,而产业集聚因素也将对地方税收竞争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6-2011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区间税收竞争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产业集聚对地方税收竞争态势的影响也不同。因此,中央政府在协调地区间的税收利益时,应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经济区,提高经济集聚水平。即利用集聚租实现非匀质地区间自发的税收协调,同时要加强匀质地区间的税收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特征便是地方政府与以前相比获得了更多的权力.这一现象虽然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带来的一个问题便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常出现由于利益不同导致的博弈.在这种经济环境仍旧处于制度相对不稳定的状况下,企业实施适当的政治策略,能够影响政府法律法规的制定,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文章从制度基础观的合法性角度分析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益博弈这种不稳定环境中,企业应如何实施政治战略,以建立竞争优势,实现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