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机器人时代     
在电影的世界里,工业机器人无所不能,战争机器人所向披靡!这些神话般的描述让人们对机器人世界充满了向往.这种向往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推动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不过,当我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机器人手臂、机器人玩具时,一定会大失所望——它们不过是一台精密机床或一台更先进的没备.但是,不要忘记,就是这样的机器人“雏形”开启了我们走向未知世界的大门——它们替代人类繁琐的劳动,帮助人类完成不能完成的工作,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伏虎 《中国广告》2007,(7):50-51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你”,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聚合裂变时代。1.互联网让群众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了!——前所未有的“聚合”时代。a.1个“你”不可怕;10万个“你”有点可怕;1亿个“你”那是相当的可怕;10亿个“你”,那是!  相似文献   

3.
吴之 《广告大观》2011,(9):45-46
一个“达芬奇家具”事件,让我们仿佛又回到“假洋鬼子品牌”时代,因为“达芬奇家具”可不是今天才发现的“现象”。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无论是之前的“欧典”、“澳优”还是最新的“味千”事件,都在提醒我们,“假洋鬼子品牌”不是什么新鲜和可惊讶的事情,关键我们要从中思考到什么?  相似文献   

4.
由上海交大精密工程及智能微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863计划”专题专家颜国正教授领衔研制的“微小型多关节电磁蠕动机器人”、“微小型压电惯性机器人”、“微小型电磁惯性机器人”三个功能独特的微小型机器人,代表着中国在微小型机器人领域高科技的先进水平,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中大出风头,赢得国内外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评价。近期又将随中国展团远航意大利,参加7月在米兰举行的“今日中国科技展”。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入侵     
正20世纪早期,机器人开始通过文学和影视为人熟知。从《大都会》《我,机器人》到《机器人总动员》和《终结者》,机器人都表现非凡。但走出电影屏幕后机器人让人有些失望。虽然它们能做一些像探索火星或地板吸尘之类的,人类不能做和不太想做的事情,也在少数制造业部门大展身手,但能胜任工厂以外工作的智能机器人还很少。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除了硅芯片、数字传感器和高速带宽通信可以改善其性能之外,还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创业家》2014,(4):89-90
在儿童教育中,“学”与“玩”似乎是永恒的矛盾,但贝尔机器人巧妙地找到了二者的结合点。对于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学习”就是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而一提起玩,又不外乎电脑游戏,或是家长带着去旅游景点转一圈……能否有一种教育模式,能让“学”与“玩”这两件看似矛盾的事,很好地结合起来呢?  相似文献   

7.
冯晓霞 《光彩》2016,(8):26-33
机器轰鸣,穿着工作服在吵闹的车间里卖力干活,周而复始地重复同一个工序,拿着廉价的工资——这是过去人们对车间生产线上的工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在广东东莞,这种景象正在发生改变. 近两年,随着东莞掀起“机器换人”的热潮,东莞的劳动力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低技能、高风险岗位上的工人越来越多地被机器人代替,同时,随着企业对机器人需求量的扩大,那些新兴的机器人研究、生产企业迅速成为东莞企业中的“明星”,在车间埋头操控机器人的年轻工人,可能是百万、千万级别的富翁.  相似文献   

8.
《华商》2010,(7):10-10
在新闻界混了二十多年,真正让我感受到新闻行业也是“高危行业”却是最近十多天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第一件可称为“撞车门”事件,勇敢揭开紫金矿污染事件和公关黑幕的《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邵芳卿和《中国青年报》记者陈强,两记者的家属在同一天内都遭到了“撞车”,巧合的是两起“撞车”却无人受伤;  相似文献   

9.
日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将“解百纳”商标判归张裕所有,似乎已让这场历时6年之久、号称中国葡萄酒业知识产权第一案画上句号,但长城、王朝、威龙等葡萄酒企业随后将商评委告上法院,让事情有了戏剧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0.
一、大文化——跨文化——商场现代化文化有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两大类。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以及整个人们的生活方式,故被称为“大文化”,即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所说的:“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我国文化学者何晓阳对广义的“大文化”具体地缕析为“四个层次”说: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制度文化层;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11.
刘阳 《市场周刊》2014,(1):128-133
中国制造业使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力的趋势已现端倪,这令人不禁想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讨论过的“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富士康欲三年内引入100万台工业机器人,以取代人工。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全球最大电子代工厂商之一,未来的富士康是否真的会用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成简单重复的工作),取代工人?那么,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仿生型机器人具有人类统一欣赏的外观特征、又兼有技术含量与极大的应用价值,其技术和产业化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拥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创客"系列仿生机器人代表的,则是机器人娱乐项目、服务业以及野外作业的开发,可以充分地利用和发挥机器人的特点和优点。文章总结智能仿生机器人的分类并分析未来市场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说法,“中国的事情是把‘蛋糕’做大,经济上去了一切好说”.“蛋糕”应该做大,而且必须做大,非如此无以民富国强,社会主义也将是空中楼阁.但“做大蛋糕”就够了吗?显然不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为表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这两对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需要同频共振,功能耦合.但有人只说做“蛋糕”却不说如何去做,也不说如何切“蛋糕”和做大“蛋糕”还该做些什么.为增加点产值,热衷雇佣劳动加私有化,贪污受贿也算“机制灵活”.有此扭曲,社会上一些不正常现象,原因在于对基本矛盾的把握不准确.为引起注意,有必要反观历史,在历史进程的宏观展示中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舟山群岛新区大小岛屿1390多个,是名副其实的“千岛之城”. “千岛之城”古称海中洲,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已有6000多年.在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和对外开放进程中,舟山市政府狠抓基建,拓展腹地,积聚优势,蓄势待发. 1390多个岛屿连成的群岛散落在海面上,空中俯瞰,一座座绿茸茸的山头美不胜收,像仙女撒下的颗颗翡翠镶嵌在东海洋面上.这便是位于我国东部海面的舟山群岛.  相似文献   

15.
宋晨光 《新财富》2004,(6):71-71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被称为“中国机器人的摇篮”,使命感一直是公司原发的驱动力之一。“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不忘产业报国的梦想,发展中国自己的机器人产业始终是公司追求的目标。”新松公司总经理曲道奎这样概括新松的企业理念。  相似文献   

16.
进入八月份,天气有转凉的“前兆”,对于辛苦工作的大家来说可是很有好处,毕竟每天汗流浃背地去上班可不是件舒服的事情。这个周末包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在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上(连赶三个场子)挥汗如雨,对于俺的减肥计划可是大有好处,赶紧回去称称体重,相信会有成果的!我们大多数人天天坐在办公室中忙碌着,很少去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人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为了健康大家还是多多锻炼吧!毕竟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让我们看看本期的包子“露馅”。大家有任何数码采购方面的问题可以发邮件到zhangnan@maxvisiongroup.com。  相似文献   

17.
张春来 《中国工商》2005,(6):148-149
这“三性”——悟性、理性、韧性,自古至今不知成就了多少事业,给人类带来了多少福祉。然而何谓悟性、理性、韧性?对此,让我们举一些实际事例进行分析,就容易明白得多了。于是,我写出了这篇《例释“悟”、“理”、“韧”》与各位切磋。  相似文献   

18.
吕莱 《国际市场》2009,(12):48-49
牛顿的苹果让他发现了地心引力,伊甸园的苹果让人类体味了人性的本源,而乔布斯和沃兹尼克的苹果只是为了传达一份可爱与亲和、在计算机行业的微型机时代,“苹果”的奇迹一直为人们所乐道,那个被咬过一口的苹果标记如今成了时尚和技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前言:没有费用支持,做市场根本无从谈起。但是,年年增长的销售费用又是让企业比较挠头的事情。因为,有很多费用并不是全部用在了市场上。 就象“灯下黑”一样,很多公司的业务人员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灰色收入”。由于“地下腰包”的存在,费用内部管理就象是漏洞百出的船,如果任其发展,漏洞将越来越大,最后可能是整条大船的沉没。唯有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才能堵住这些漏洞,让费用用在刀刃上,把它变成企业的正当利润。[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国内消费市场趋于理性萎缩,我们的确感受到了危机来临。老子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从辩证的观点看,有得就有失,有利就有弊。2009年,作为快消品包括糖果企业,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应该思考如何将经济低迷的“危”转化为品牌突围的“机”?过往经验表明,经济衰退时期常常也是品牌最脆弱的时期,一旦犯错则有可能是致命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