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丽华 《商业研究》1992,(10):14-16
<正> “四放开”改革已成为当前深化国合商业改革的热点,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项改革,从实质上看它毕竟关系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个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属性问题。对此,本文仅就浅层次上的几个认识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动力与阻力共生于一个发展矛盾体中,源自于生产方式的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协调与不协调的统一。因此,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进而来自生产力本身的发展和调整改革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法律观是以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为依据建立的。社会的发展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金海燕 《华商》2008,(16):66-67
民法本身有其独有的价值。从哲学的角度而言,民法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故此,有很大部分是与其他法律共有的:通过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生作用。但民法特有的:通过特殊的方式对生产力三要素(主体,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产生作用,从而用特殊的方式对生产力发挥作用。笔者在此试图论证民法作用生产力的这一特殊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分为三”是一种较为时髦的哲学词语,长期以来,因冒犯“一分为二”之圣条而被湮没。事实上,“一分为三”在自然界和社会层普遍存在,例如自然界的物质结构有原子、电子、中子三类,社会学中有生产力、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三层。“一分为三”体现着平衡、稳定、协调、和谐、共存、互依,能深刻地剖析和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为“三农问题”大声疾呼,发出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呼喊。表现了对这一问题的严重关切。“三农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和焦点。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呢?笔者认为,“三农问题”实质上是在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适时地对农业生产关系中那些不适应或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努力寻找和发现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农村集  相似文献   

7.
《商》2015,(15)
<正>前言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来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这对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分工既为因也为果,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分工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推动力,而且,生产力的发展又会导致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如此循环反复。当代分工的发展符合三层动力机制,即生产力—分工—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两市一省"和中有分,分中有和"。"分"是指在一体化发展中要做好分工,明确功能定位,发挥各自优  相似文献   

8.
越南自革新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尤其是近几年来,越南更是在整体低迷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了每年至少百分之六的经济增幅。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里说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我们通过对越南外交政策的调整进行研究,分析了越南自冷战后对外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把握了这种调整内容背后的动因,从而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在未来更好的把握同越南的外交中心,另一方面也对给我国的外交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涉及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关系的重大变革,其实质是要解放生产力,为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的、迅速的发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但这种改革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搞得快慢和好坏,对国民经济全局影响十分重大。所以,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一定要慎重从事,要在国民经济全局所容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致于因变革过猛或改革失当而发生国民经济的剧烈波动,造成紊乱。  相似文献   

10.
安体富 《财贸经济》2016,(12):17-27
研究财政学的学科属性与定位问题,对财政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在高等学校的学科分类中,一直将财政学列入经济学科(应用经济学),这曾为大家所接受.但目前在财政学界,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本文从财政的性质(本质)、财政学在西方经典经济学中的地位、如何认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如何看待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问题、关于“财政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的争论以及如何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等,多角度论证了财政属于经济范畴,财政学属于经济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郭申夫  马骏良 《商业研究》1995,(12):18-20,23
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的必要性郭申夫,马骏良,于晓萍目前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改革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取消农业税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到了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综合改革阶段.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这一改革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提出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理论观点。鲜明的改革思路,不仅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也坚持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准确地把握时代特征 ,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 ,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理论勇气和革命胆略 ,与时俱进 ,进行理论创新 ,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与阐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阐发和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整个科学体系都融汇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六大 ,第一次明确具体地把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这个...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商业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商业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管理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并从下述两个方面来说明“管理关系”的涵义。(一)管理关系是“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对人的活动、对物的使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所产生的经济联系(经济关系)”(二)“管理关系按照它的属性划分,有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属于生产力范畴的,也有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各个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不符合潮流的发展,造成某些企业濒临破产,出现很大的危机,所以必须进行改革,我国的基本国情对企业管理的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协调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是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被全球化了,并成为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阻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人人说话     
看了,我想哭,我多灾多难的祖国。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经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改革发展了30年,成就有目共睹,而我们的上层建筑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还说,政治与经济,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建国三十二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商业的生产关系基本上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的,但是也有不适应和不完善的部分。这集中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存在“吃大锅饭”、“端铁饭碗”的弊病,企业经营好坏一个样,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影响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二是经济效果低,服务质量差。三是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仍然存  相似文献   

20.
编读飞信     
正特斯拉开放专利,希望吸引更多汽车企业参与进新能源汽车市场,以把蛋糕做大。那么如何把握垄断与开放的尺度,和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权衡?Re:特斯拉开放专利的细则还没有公布,但吴碧瑄表示,如果别人把专利去做坏事肯定是不被允许的,另外,特斯拉并没有放弃对专利的申请,主动权仍掌握在特斯拉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