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江浙农业规模经营条件和适度规模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苏、浙江两省发达地区出现的农业规模经营是在农村劳动力一定程度地转移之后发生的一种现象。这种农业集约经营方式、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它明显地不同于原来计划体制下形成的集体耕作的经营方式。从经营主体经济收入与非农业劳动力年均收入应当均衡的角度来看.耕地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取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人均非农业纯收入水平、农业经营总投入.农业经营总产出、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因素、土地所有者与经营方所订协议条件和上地经营的机械化程度。影响农业适度规模的因素还有许多不确定的条件。关于耕地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的定量分析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浅议农村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建忠 《经济师》2007,(9):85-86
农地的规模经营的目标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而农地的适度规模是评价农地规模经营的重要量化指标。文章从分析我国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入手,以城镇居民的年劳均收入为参照系,并给出了计算现阶段我国土地经营适度规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法、合理、适度流转,是我国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前提。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实际走访和问卷调查,对当地土地流转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影响当地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的主要限制性因素,针对克服这些限制性因素,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大量增加,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规模经营,有效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本文对现代农业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思路,以此达到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土地经营的规模研究--小块农地经营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施蒂格勒的生存检验法,研究了我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问题。从理论上和经验上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经营并没有确切的最优规模界限和最优生产模式,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行为当事人将选择交易费用最低的经济组织形式。中国农民在可兼业的条件下,小规模的个体农户的经营方式是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通过对我国农村要素市场的研究,验证了克莱因、克劳福德和阿尔钦假说,在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和农用机械可以拆分、进行跨区作业的条件下,大的机械化农场就不是规模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强调走单纯的大机械化农场的农业发展道路的主张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以公共部门经济学中的皮考克和怀斯曼提出的“内外因素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理论”为依据,分析各个主要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因素对财政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以此建立财政资金的供给——需求制约模型,提出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财政支出的适度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在区域扩张和信贷规模受限的影响下,多元化经营成为新的扩张途径。本文对我国81家城市场商业银行2002-2011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经营不能改善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增加传统存贷款业务能够提高经营绩效,而非传统业务降低经营绩效。引入规模因素后发现,规模越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和非传统业务对其经营绩效的不利影响越小。最后,本文建议城市商业银行应避免盲目扩张,业务拓展应从自身特点出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特色业务。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大量外资之所以能不断进入我国进行投资和从事各种经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成本优势所带来的竞争力,得益于我国投资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所创造的条件,使企业能够把各种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利润。我国的商品出口在过去二十多年间之所以能够持续迅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优势,得益于外贸企业经营环境所具备的条件,使得外贸企业能够把成本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影响成本控制的不利因素在增多,控制成本遇到的压力在增大。对于这些影响因素,企业应有足够的重视,否则企业将失去不可或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赵哲远  吴次芳  盛乐山 《经济地理》2003,23(4):508-512,546
通过分析温州市城市土地经营中存在的非市场行为,认为城市土地经营需要适度的政府干预,指出城市土地经营可供选择的交易方式和客体类型,并商讨发展城市土地经营的主要对策: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以多种形式经营划拨用地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潜伏的局限性日渐显露出来。大户规模化经营、农地股份合作制、集体合作社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式,预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史名茶大多出自名山寺院,名茶产于名山寺院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背景,包括具有相对充裕的土地、劳力以及稳定的消费需求条件。寺院与名茶相辅相成,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寺院名茶生产与生活的自身特点。由于寺院名茶的发展,从而对于寺院经济及其整个佛教事业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国的寺院经济以丛林经济为主,名茶生产更为普遍以至于持续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水平,这一切是与寺院名茶生产的经济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典型农业地域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文博 《经济地理》2001,21(1):105-109
本文论述了农业地域的的概念和特征,运用定量方法划分出我国的典型农业地域,并分析了我国典型农业地域农业发展的基础和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行农业产业化,实现工业和农业的共同开发是我国典型农业地域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并重点论述了农业产业化的涵义,组织形式的选择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蓉 《经济与管理》2006,20(3):69-72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流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流通性外贸公司在市场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管理水平的高低。当今中国的外贸流通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良好的管理理念的指导,在管理上仍需不断改善。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它强调全面的、全组织范围的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的努力,使顾客达到并超越期望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速膨胀,债务风险凸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并提出防范与控制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当前土地征收过程中集中爆发出社会矛盾冲突事件,根本原因是征收制度不合理,改革旧的征地制度是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项伟大的改革是离不开理论指导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综合借鉴土地改革比较成功的主要国家的经验,通过深入分析,把握征地制度的一般发展规律,能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作用。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土地征收制度,基于此论证了征地制度发展规律符合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比较全面地归纳分析了征地制度变迁的五种路径依赖机制;本文还阐述了征地公平与效率的定义,指出征地公平与效率存在冲突,期望我国的征地制度改革应选择温和的路线。  相似文献   

16.
农地使用权流转与相关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静 《经济问题》2001,(7):44-47
在稳定家庭承包制,实行土地使用权长期化的基础上,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法律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这为土地使用权市场的构建提供了政策依据,只有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才能促进农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核心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多尺度调控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丽华  谢炳庚  张晔 《经济地理》2012,32(7):118-122
根据长株潭核心区1989、1996、2000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资料,提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时间、空间及功能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核心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调控的尺度选择具有多尺度性。8—9年是最佳的时间分析尺度,2km左右的分析粒径是最佳的空间分析尺度,而功能尺度则是融合了时间与空间尺度及生态功能的特征,具有更复杂的变化,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多尺度的差异化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8.
Along with our country urbanization advancement quickening, the scale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d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ollecting land. These questions have directly restricted the land collection work to develop smooth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questions which collection work is up against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d proposal aiming at the peasant losing territory being short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cess of pricing compensation, social security vacancy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9.
Externalities of investment,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present a growth model in which investment in physical capital shows positive externalities which build up knowledge capital. A prerequisite for these spillovers to take place is that a country devotes time to education. Externalities associated with investment need education to raise the stock of knowledge capital. Analysing the competitive economy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model may explain why some low-income countries show convergence whereas others do not. Furthermore, we demonstrate that in the social optimum the level of investment is always higher than in the competitive economy whereas the time spent for education may be lower or higher. We also show how the competitive economy may replicate the social optimum for an appropriate choice of a lump-sum tax and an investment subsidy. Empirical evidence is provided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plausibility of our model.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行政成本世界第一,而且呈较快增长态势,究其原因,疏于监管流于形式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畸形膨胀的行政成本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中国政府行政成本管理,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