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会学习》2009,(12):10-10
最高人民法院新界定6种洗钱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11月10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刑法规定的4种洗钱行为之外,明确规定对以下6种洗钱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是通过典当、租赁、买卖、投资等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二是通过与商场、饭店、娱乐场所等现金密集型场所的经营收入相混合的方式,协助转移、  相似文献   

2.
政策动力     
《金融博览》2009,(24):8-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最高人民法院:新界定6种洗钱行为;财政部:制止财政违规担保向公众集资;税务总局:明确纳税人权利;证监会:规范基金评价业务;  相似文献   

3.
洗钱犯罪的金融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洗钱是一种隐藏犯罪所得的行为。洗钱行为和洗钱犯罪在我国同样存在,金融业是洗钱犯罪分子的首选渠道,为加强对洗钱犯罪的金融防范,建议采取:积极宣传我国反洗钱的法律、法规;实行金融实名制、报告制;建立全国“可疑洗钱犯罪报告系统”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清  樊国鹏 《金融与市场》2008,(2):43-44,47
近年来,互联网成为洗钱活动的新型载体,通过网络发挥中介作用,使洗钱行为产生了一种新形式一网络洗钱。如何有效地控制网络洗钱正在逐步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上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侧重从网络洗钱的方式以及监控难点来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梳理了互联网金融潜在洗钱行为模式有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网络借贷平台洗钱、互联网金融产品洗钱、虚拟货币洗钱四种,分析了客户身份识别和交易信息监测方面存在的洗钱风险点,并结合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监管的经验做法,提出了加快立法监管、深入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加强系统建设等互联网金融反洗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方金融》2022,(4):I0001-I0001
2022年4月12日,全区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启动会顺利召开。会议议题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安全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关于《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有关精神,研究部署自治区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专项工作目标、任务、措施,确保我区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取得实效。自治区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13家成员单位及各盟市、旗县对口单位1350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7.
从海量资金交易数据中识别出洗钱者账户,提取账户资金转移路径是洗钱犯罪侦查的关键.通过交易行为特征对账户进行风险评估,对交易行为风险进行异常分析找出洗钱可疑账户作为洗钱路径的关键账号.以关键账户为线索,对资金交易数据进行洗钱行为关联条件约束,构建资金流加权图结构模型,生成可疑洗钱路径.本文的实例表明,能够从大规模的资金交...  相似文献   

8.
肖正午 《河北金融》2010,(11):67-69
在当代刑法国际化趋势明显的环境下,近二三十年来各国刑法和有关国际公约中逐步规定一类新的犯罪—洗钱犯罪。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流动国际化的背景下,洗钱行为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洗钱行为不仅破坏了金融秩序,而且严重危害到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愈来愈被各国所重视,国际社会也加强了反洗钱的国际合作,频频签署打击跨国洗钱活动的国际公约。为了适应打击洗钱活动的需要,更好地承担国际公约的义务,洗钱行为逐步在各国刑法加以规定,洗钱行为刑罚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孙国鹏 《中国外资》2010,(18):40-40
洗钱是指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通过交易、转移、转换等各种方式加以合法化,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虽然各国对洗钱犯罪的界定不同.而且洗钱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是洗钱行为有其一定的共同特点.并且严重危害社会正常政治和经济秩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国际社会一直在积极的研究和建立金融系统的反洗钱机制,世界各国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打击洗钱活动。本文通过研究贸易洗钱的特点,构建了一套洗钱行为可疑特征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算法、决策树算法.利用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系统数据,建立国际贸易洗钱行为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洗钱罪的低查处率和洗钱罪的多发性并存,表明相关部门对洗钱犯罪打击力度不够。本文分析了洗钱行为的强隐蔽性、上游犯罪范围的局限性、洗钱罪的寄生性等导致洗钱行为难入罪的特点,提出完善法律法规、打通洗钱入罪障碍,健全合法机制、疏通洗钱入罪渠道,加强宣传引导、增强洗钱入罪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将自行洗钱行为排除在洗钱罪之外,其原因在于受事后不可罚行为理论的影响.从打击洗钱犯罪现实需要出发,我国应将上游犯罪的主体纳入洗钱罪的主体范围,对自行洗钱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体制机制的意见》(国办函[2017]84号)中提出修改惩治洗钱犯罪相关规定,将上游犯罪本犯纳入洗钱罪主体范围,但是否要对自洗钱进行立法一直是我国法律学术界的一个争议焦点。本文在整体视角下提出自洗钱行为的认识框架,对自洗钱行为的危害进行分析,构造了自洗钱和协助洗钱刑事立法的统一理论基础。本文基于这一理论基础,对我国现行洗钱罪相关规定进行全面审视和系统分析,提出自洗钱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体制机制的意见》(国办函[2017]84号)中提出修改惩治洗钱犯罪相关规定,将上游犯罪本犯纳入洗钱罪主体范围,但是否要对自洗钱进行立法一直是我国法律学术界的一个争议焦点。本文在整体视角下提出自洗钱行为的认识框架,对自洗钱行为的危害进行分析,构造了自洗钱和协助洗钱刑事立法的统一理论基础。本文基于这一理论基础,对我国现行洗钱罪相关规定进行全面审视和系统分析,提出自洗钱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洗钱行为因其对经济、社会的巨大危害,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众矢之的.洗钱行为方式多样,其中金融机构是洗钱活动主要的渠道之一.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金融机构反洗钱的多项法律制度,但<反洗钱法>颁行两年来,出现了操作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完善现行制度,建立协调机制、正向激励机制,并扩大对洗钱行为的认定范围.  相似文献   

15.
税收犯罪与洗钱行为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洗钱可以为税收犯罪清洗犯罪收益,为税收犯罪提供动力和资金来源,同时税收体系本身也是犯罪分子用以洗钱的渠道之一。由于这种密切关系,现有反洗钱机制对预防和打击税收犯罪有着独特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税收犯罪的定义及特征、税收犯罪与洗钱之间的关系、税收犯罪洗钱的特点和手法等,对预防和打击税收犯罪洗钱行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析金融机构反洗钱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洗钱是指犯罪分子利用金融机构把各种非法收入合法化,从而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金融机构在洗钱操作流程中的必经之路,理所当然也是阻击洗钱行为的关键环节。洗钱不仅削弱国家财政,而且会威胁国家安全,因此反洗钱迫不及待?金融机构亟待完善反洗钱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7.
洗钱行为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加根 《西南金融》2004,(12):50-51
本从洗钱的法律特征、行为特征、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等角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洗钱活动的特征,以期获得对洗钱行为的较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孙英隽 《银行家》2006,(7):80-83
洗钱行为使合理的经济环境遭到人为破坏,扰乱了金融秩序,削弱了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掌握控制金融秩序的能力。洗钱行为的过程和特征表明,金融机构作为资金活动的载体,客观上容易成为洗钱活动的渠道。因此,金融业是洗钱的高发领域,也是反洗钱工作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9.
电子货币洗钱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洗钱作为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威胁到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及经济发展,它的犯罪行为及手段随着货币发展以及货币制度的发展而变化。随着金融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利用电子货币进行洗钱犯罪开始出现并呈发展态势。如何寻求新的监控措施有效地防范和打击利用电子货币洗钱犯罪,已经成为电子货币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洗钱是指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通过交易、转移、转换等各种方式加以合法化,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虽然各国对洗钱犯罪的界定不同,而且洗钱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是洗钱行为有其一定的共同特点,并且严重危害社会正常政治和经济秩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