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王茂斌 《财经研究》2006,32(7):109-117
文章利用中国职工股上市的数据对上市公司内部人在其股份上市交易中的自利行为及其市场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因为存在承销商支持,公司职工股公司上市后短期表现强势;内部职工股公司未发现承销商支持的证据,但是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和送股除权等方式对二级市场股价进行支持。不同的上市时间安排是造成两类职工股公司自利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星  曾宏 《财经科学》2001,(5):61-64
本在明确了法人化职工持股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研究法人化职工持股的定坐方法的必要性,地法人化职工股的基本定价方法,基本定价机制和职工股的风险补偿问题,分析了职工股的价格变化区间,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职工股定价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3.
职工持股:西方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西方职工持股计划(ESOPs)及我国股份制企业已经实施的内部职工股制度,通过对西方规范的ESOPs的分析,我们认为,重建我国企业内部职工的股制度,可以发挥职工持股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以及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明确了法人化职工持股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研究法人化职工持股的定价方法的的必要性,探讨了法人化职工股的基本定价方法、基本定价机制和职工的风险补偿问题,分析了职工股的价格变化区间,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职工股定价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5.
章珂  范南 《经济导刊》2003,(1):34-37
在我国短暂的证券发展历史中,内部职工股上市是一个独特而暂时的制度。按照有关政策的界定,职工股被区分为“公司职工股”和“内部职工股”。其中,公司职工股是指本公司职工在该公司IPO时按发行价格认购的股份,股本数额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股票上市6个月后,公司职工股即可安排上市流通。内部职工股主要指向内部职工定向募集的股份。持有此类股票的大多是政府官员及关系人、公司中高级管理层及关系人、公司职工及“黑市”投资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内部职工股的发行比例、发行价格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2002,(10):61-66
<正> 定向募集公司的产生定向募集股份公司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产物。1992年5月15日,以国家体改委为首的十个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股份公司规范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13个配套文件。这些文件不仅首次确立了股份公司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合法性,而且根据中国国情对定向募集股份公司中的法人股和职工股从法律上予以了明确的规定,促进了定向募集公司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按照《意见》规定,“定向募集公司”包括以“发起方式”和“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公司,其中,以发起方式设立的公司主要面对国家大型建设项目,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公司的股份包括发起人股、其他法人股和经批准的该公司内部职工股。无论是以发起方式还是以定向募集方式设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参加企业改革座谈会,听到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抱怨:由于发行了内部职工股,不少职工忙于炒股票,不安心本职工作。由此可见这种内部职工股的弊端。据了解,有些上市公司的内部职工股是可以在股市上出售的。因此,需要对目前一些企业实行的所谓“内部职工股”作一番研究。 据了解,发行内部职工股的本意,是要利用发行股票并享受本企业股票在市场上增值的好处,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那么,现在有些企业发行的内部职工股能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显然是不能的。由于内部职工股本身不规范,同普通股没有区别,同样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出售,这就与发行内部职工股的本意背道而驰了。试想,如果职工把本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出售了,那意味着什么?那还有什么企业的凝聚力可说呢?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看,内部职工股一旦在市场上出售,而购进者并非本公司的职工。这样,它就融化到普通股当中去了,内部职工股本身也就消失了,这样的内部职工股还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8.
企业职工持股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职工持股制度作为一项产权制度创新登上了历史舞台。经过20多年的职工持股制度改造,人们发现它并不是解决国企症结的灵丹妙药。当实践中出现大量问题时,理论界才开始冷静的反思,职工持股制度真的与公有制经济是天然配对吗?职工持股制度在全球广泛推广,到中国后能否切实解决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呢?本文正是要通过对我国职工持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以期对该制度的立法提出建议。一、我国职工持股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统一的制度规定,有关法规相互矛盾。目前,国家在内部职工…  相似文献   

9.
论美国企业职工持股制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探讨了美国企业职工持股制的起源、实施原则和发展过程,强调了美国企业职工持股与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设置职工股的区别,并为我国建立和推广职工持股制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上市公司内部职工股流通的经验分析入手 ,探讨国有股流通问题。认为 :缺乏明确的流通预期是国有股流通问题的症结 ,并提出在明确流通预期的基础上 ,区分国有股存量和增量 ,分类设计国有股流通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期权本义是一种可选择的权利,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在一定期限内以一种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普通股的权利。如果说以前的”职工股”还有一些大锅饭的色彩的话,那么股票期权就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职工股的一种激励机制,它能把关系企业前途命运的高级人才与其自身利益很好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制度的结合,而不是情感或者说是义气的结合。股票期权是一种长期、灵活、极富激励效应的制度,它的根本目的是把员工报酬与公司的经营业绩紧密挂钩。期权计划的实施可以产生一种利益趋同效应,能有效地把企业骨干的利益与广大股东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职工持股法律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工持股制度(简称ESOP或ESOPs)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普遍推行,它已成为企业中一个重要的制度。文章针对职工持股法律制度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对职工持股制在实践中的若干具体问题的探讨,集中于职工持股制度适用的企业和职工范围、职工股占总股本的份额、职工购股资金、预留股的设置、职工股的流转等问题的讨论。其次,对中国职工持股制度中问题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秀元 《经济师》2011,(2):185-187
在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发展之初,政府无意干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随着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日渐庞大,经营管理问题不断显现,民营企业自发地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由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基于提高自身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而做出的一种主动选择,其内部审计的设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缺乏系统性。文章在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内部职工持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振环  白非 《经济师》2004,(9):169-169,171
文章结合在审判实践中的有关案件 ,对内部职工持股的含义、适用范围、股权行使主体、股权流转、预留职工股份、公司回购职工股等问题进行探讨。并着重分析实践中出现的类似于职工持股会性质的内部持股股权行使主体———“股东代表”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复杂,总共有国家股、法人股、A股、B股、H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七种之多;其中,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不能在股票市场转让。表1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其变动情况。表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其变动情况(%)股权分类1992年12月31日2000年12月31日增减一、尚未流通股份72.5864.28-8.31.发起人57.5657.11-0.45(1)国家股51.3138.90-12.41(2)境内法人股5.4216.92…  相似文献   

16.
论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股权结构畸形.国有股占比过高,股权过于集中。①我国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成公司后.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占绝大多数.且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②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③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东不仅有国家股、法人股、A股、B股、H股、内部职工股铂转配股之分.种类过多.而且A股、B股、H股三种  相似文献   

17.
企业治理机制及内部控制制度都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进行分析,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供相关决策者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晶 《时代经贸》2012,(2):89-89
当前,我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着内外监管不力、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主体不明等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由此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制约问题。对此,本文站在公司治理的角度,将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紧密结合,从二者的互动基础和互动机理出发,对当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结合公司治理提出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方案,以逐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内部控制效率,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两个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公司治理针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其目的是对经营者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内部控制针对经营者和次级员工(一般管理者和其它员工)的委托代理关系,其目的是对次级员工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层次的问题。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公司内部控制是在取得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为弥补公司契约的不完备性、降低代理成本而在内部设置的一种控制机制,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实现组织目标——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内部控制实现增值的主要途径有公司治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