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东"双转移"是生产要素长期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要素由集中集聚走向分散集聚的过程。广东"双转移"通过一定的产业空间组织,促进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交织发展,产生产业升级效应、区域城市化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和区域协调发展效应,促进资源空间再配置和产业空间重组。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9月23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安徽工业大学和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主办,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中心承办,经济管理杂志社、区域经济评论杂志社协办的"2017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学术研讨会"在安徽马鞍山举行。  相似文献   

3.
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国内价值链处于重新构建阶段,近期珠三角地区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在国内价值链重构中的位置,对河南这样的内陆省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借鉴意义,在新形势下河南需要选择适合省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模式,由产业间升级模式向产业内升级模式转变,由"俘获式"向"自主式"产业升级模式转变,在未来的区域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4.
"淘宝村"作为近年来伴随电子商务发展出现在我国乡村地区的新现象,逐渐成为城乡发展研究中的新焦点。在对全国"淘宝村"空间分布格局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以广州里仁洞村为案例,剖析里仁洞村的产业发展与空间转型过程,解构与之伴生的"淘宝村"社会主体的身份更迭与转换。研究表明:我国"淘宝村"数量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里仁洞村经历了从工业化萌芽—商贸服务业转型—信息化产业升级三个阶段的空间转型过程;与此同时,本地原驻居民成为空间让渡者,在原驻和外来人口的博弈中塑造了信息时代下新的村落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5.
“转型升级”就是要加快实现工业发展动力从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为主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经济向高收入水平迈进和突出城市群竞争的背景下,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需突出空间的力量有机聚合体制变革、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向都市区经济迈进。这一转型,在空间上强调极化空间与密度经济,在产业上注重创新经济与现代产业体系,在政策上突出城市中心与经济一体化。强县经济向强市经济的跨越,是区域经济发展自然历史过程和区域政策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华市要完成这一转型,需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以共建、共荣和共享,削弱县际分割效应,做大都市区经济规模,做强都市区经济密度和推动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娅 《经济界》2010,(4):74-77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东部地区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并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集聚在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向外转移的“双向需求”,一方面通过向西部转移产业,东部地区可以不断向国际分工体系高端环节攀升,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可以将国际产业链转移模式运用到我国的区际产业转移战略中,延伸在国内的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在区域间的传递和转移,拉动中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以产业转移来协调产业升级、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特定体制框架下的路径选择使资源型区域不同程度地陷入"资源诅咒"困境,长期依赖资源产业体系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开放条件下借助外商直接投资(FDI)推动主导产业升级是破解区域发展困境的关键。从产业链的视角切入,以山西作为资源型区域的典型代表,利用1992—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外资流入对山西煤炭业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山西省技术创新作为FDI与产业升级的中介变量,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即FDI流入山西后,通过促进区域资源产业技术水平提升,最终实现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市场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探析数字金融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与空间滞后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且产业结构升级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中介机制,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双重驱动力。数字金融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作用于地理和经济邻近地区的市场一体化进程。从区域异质性来看,数字金融对市场一体化影响在东部地区呈现空间集聚特征,中部与西部地区尚未形成区域内协同发展格局。为此,应夯实数字金融基座、推动产业集群跨界共建、加速区域市场协调发展、驱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以此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从形态分析的视角,通过采用"蜂巢型结构"形态模型描述分析区域工业不同阶段的空间形态和组织形态的演进过程及其特征,并探寻区域工业空间形态和组织形态创新,发现:区域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组织结构形态的演进,本质上具有与生物组织结构形态进化相类似的性质。应该把区域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组织结构形态的演进,看作是产业生态群落和生态组织结构形态的改变,环境和制度是促使其变化的重要动因,可以借助新制度下的新体制机制作用来实现空间形态和制造形态的优化创新。  相似文献   

11.
后发优势是研究我国区域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从目前现有的后发优势的研究中发现,对后发优势嬗变及其产生的效应的研究还很少,但近年来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发展环境的变化,后发优势嬗变实际上已经在一些后发区域出现。本文从后发优势嬗变的角度对漳州的产业转型升级进行分析,对一个实行跨越型战略的后发区域来说应是一个颇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目前,京津冀产业转移已取得较大进展,顶层规划设计趋于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转移模式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转移还存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错位、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不明显、区际产业分工水平不够高、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紧密、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建议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重点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打造跨区域新兴产业链集群、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构建有利于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相似文献   

13.
安吉生态立县的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北安吉是我国紧邻发达地区的生态县典型代表,为了为区域保护住一片"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在周边区县大干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安吉有意识地抑制工业发展,致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区域平均水平。如今,安吉毗邻的发达地区逐步进入由工业化高级阶段向发达经济阶段过渡时期,亟需顺应区域发展趋势,走出"保护"与"发展"此消彼长的困局,引导安吉走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之路,为此制订适宜的空间发展策略,成为本研究集中破解的课题。本研究试图在空间统筹、产业引导、城乡协调、土地利用、生态技术运用方面提出可行的策略和适宜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河源市作为广东的生态屏障地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紧邻珠三角的良好区位优势。近5年来,河源市利用生态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一区六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该市谋划打造成"广东绿谷"。面对新形势,河源供电局秉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全力做好"一区六园"产业转型的电力供应工作,为转型产业提供了强劲的电力供应,为实现河源"绿色崛起"贡献了一份力量。特事特办攻克送电难点作为后发地区的河源,利用高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便是"华山一条路"。生产广东省著名品牌"仙石"牌水泥的河源和兴水泥有限公司,正通过引进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技术走转型升级的新路子,而优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目前,京津冀产业转移已取得较大进展,顶层规划设计趋于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转移模式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转移还存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错位、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不明显、区际产业分工水平不够高、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紧密、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建议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重点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打造跨区域新兴产业链集群、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构建有利于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软件定义"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上海在城市"大设计"产业体系中创新地提出了"软件设计业"的转型发展策略.通过考察软件设计企业在上海中心城区的集聚程度、集聚形态和集聚层次,可以看出,与传统软件业相比,软件设计企业在城市内部的区位选址有特定的偏好.进一步分析和总结这类企业集聚空间的分布格局和发展特征,结合城市存量空间与创新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要求,探讨这类产业集聚空间的优化策略与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7.
借鉴部分发达国家区域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在区域发展的"极化效应主导"阶段,应从经济转型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功能分区、财政转移支付与产业内生能力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在"扩散效应主导阶段",可从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产业链整合与产业技术联盟、"四化同步"与统筹城乡发展等角度进行政策工具创新,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和加速重构期,以及国际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应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当前我国产业链发展在外面临欧美发达国家对高端领域的阻击、东南亚等后发经济体对低端领域的侵蚀、数字+绿色时代提速产业链迭代升级步伐等环境压力,在内存在支持产业跃升的现代制造业发展不充分、支撑产业竞争的关键核心技术主导力不强、支配产业生态韧性多元的经济双循环不畅等短板。诸多重大变局和“两线作战”的困境给中国产业安全保障带来难题,我国产业发展战略要遵循其中的市场规律、发展规律、竞争规律,探索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独特产业链成长模式,着力化解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问题与风险。  相似文献   

19.
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文章以产业链整合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产业链的空间分布类型,并研究了产业链、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认识到产业链整合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链转移的三种模式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苏北地区步入工业化快车道,但作为后发赶超地区,也开始面临一系列挑战,集中体现为原有竞争优势加速削弱、转型升级动力不足、城镇化与新兴工业化脱节、"数字鸿沟"可能进一步拉大等风险,表明苏北原有竞争优势开始发生逆转。"新四化"同步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理念,为苏北新兴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路径。苏北地区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是抓住"新四化"提供的发展空间,用好"新四化"深度融合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以"新四化"同步发展作为新兴工业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