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章以2010年12月31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15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承销商声誉对创业板公司IPO融资超募以及超募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对高声誉承销商和低声誉承销商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发现:(1)承销商声誉与融资超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的IPO融资能力更强,能够获得更高的超募率和更多的超募资金,因而融资超募更为严重;(2)承销商声誉与超募资金使用效率呈负相关关系。高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的超募资金使用效率,明显低于低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表明高声誉承销商支持公司非效率使用超募资金的倾向更加突出。研究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背景下,承销商声誉机制的约束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以logistic模型构建融资约束指数,研究了公司融资约束、IPO申购情况与创业板企业IPO资金超募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超募率与上市前融资约束程度负相关,否定了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是超募动机一说;创业板市场IPO申购情况对超募程度有显著影响.网上与网下IPO申购偏差越大,超募越严重;网下申购竞争越激烈,超募也越严重.这一结论意味着,通过建立和完善网上与网下IPO申购的制衡机制,抑制机构投资者抬高股票价格行为,可有效缓解创业板高超募现象.  相似文献   

3.
我国创业板市场自推出已六年有余,其中2012年之前上市282家。从前282家来看,整体超募现象在好转,但超募问题仍然没有有效解决。本文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净超募比率前十的股票具体分析,找出其超募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发现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超募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特点。基于上述现状,本文利用金融学中基本理论分析超募所导致的危害,并提出几点建议:改善新股发行询价机制、加快创业板市场注册制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的步伐,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信息披露,健全监督机制及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创业板市场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三高一破"、超募资金使用不当、上市企业公司治理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我国IPO超募现象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懿 《生产力研究》2011,(3):110-111
主流观点认为,新股发行机制改革以来,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现象严重。对于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业务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小企业来说,数额巨大、没有规划的超募资金使用确实存在较大压力,决策不慎可能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带来较大不利影响;同时也可能导致市场投资者承受较大损失、社会资源配置失效等问题。文章拟对我国新股发行机制改革以后I,PO超募资金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超募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进入股票市场常常会超额募集大量资金,这种现象在创业板尤为严重.这些超募资金本应该按照招股说明书的承诺进行使用,可是近些年来,上市公司频繁改变超募资金投向的行为已经司空见惯.本文以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研究的方式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投向变更的主导原因,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创业板自2009年9月成立以来到2012年12月31日,共有355家企业上市成功,已成为地位仅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它为有潜力的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重要渠道,从而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创业板是对主板的良好补充。但创业板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的"三高"现象一直备受质疑。创业板上市公司截至2013年3月1日的发行价格平均为29.71元,发行市盈率平均达55倍,然而创业板的指数却从最高点1239点跌到861点,多个创业板公司出现业绩下滑情况,公司普遍存在业绩不达标的情况(梁建敏,2013),导致市场对创业板的热度下降,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呢?是否如主板一样,创业板也存在IPO效  相似文献   

8.
五问创业板     
创业板十年磨一剑推出以来,"三高"、"超募"、"造富"等现象一直伴随其身.截至2010年9月14日,创业板公开发行并上市117家企业,平均发行市盈率65倍,平均发行价每股32元.117家企业招股书中预计募集资金总计279亿元,平均每家2.4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竟高达832亿元,平均每家7亿元;总计超募553亿元,平均每家超募4.7亿元,平均超募比达198%.  相似文献   

9.
创业板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板是专为高成长性的企业设立的.高成长意味着高风险,因此,创业板的运作理念在于强调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的配合,要求较频繁并及时地披露信息与权益公开,强调"买者自负"和"由市场自行决定".近来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发的<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创业板上市公告书>均对创业板公司的信息披露做出了严格规范.除了满足主板市场的信息披露要求外,创业板公司更要根据创业板的特点进行持续信息披露.具体而言,创业板公司应在以下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五问创业板     
创业板十年磨一剑推出以来,"三高"、"超募"、"造富"等现象一直伴随其身。截至2010年9月14日,创业板公开发行并上市117家企业,平均发行市盈率65倍,平均发行价每股32元。117家企业招股书中预计募集资金总计279亿元,平均每家2.4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竟高达832亿元,平均每家7亿元;总计超募553亿元,平均每家超募4.7亿元,平均  相似文献   

11.
在公司股权结构集中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实施盈余管理并进行股权再融资后会引起公司利润回调,并可能对公司长期经营能力造成影响。本文以沪深两市实施股权再融资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导致公司股权再融资后业绩下降。进一步地,在热发市场中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幅度更大,引起股票错误定价的程度更高,导致股权再融资后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下滑的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在发生控股股东股权稀释的公司中,盈余管理引起公司股权再融资后业绩下降的程度更为严重,这表明控股股东利用股价高估的“机会窗口”侵占外部投资者利益的动机非常强烈。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有关保险资金持股与资本市场稳定相互关系的讨论多止于推测,少有学者以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考察。在理论上,保险资金持股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抑制经理人负面信息隐藏,作为市场“稳定器”降低股价暴跌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引发投资者跟风炒作,导致市场情绪高涨和股价高估,成为股价崩盘风险的“加速器”。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保险资金持股上市公司是否加剧市场暴跌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保险资金持股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是公司股价崩盘的“加速器”。这一结论在经过DID模型、工具变量回归、PSM+OLS等内生性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民营、小型和财产保险公司,在股市投资规模更大的国有、大型和人寿保险公司更能引发市场跟风炒作,加剧股价崩盘风险;不过,当保险资金作为前十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时则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不仅为保险资金持股与资本市场稳定相互关系的讨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规范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奖"的获奖企业为例,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企业公众形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事件后的企业绩效,获得良好企业公众形象的企业要明显好于未获得的企业;并且,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会降低后期企业绩效对前期企业绩效的敏感度。另外,良好的前期企业绩效将有助于企业获得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这一结论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塑造和维持企业良好公众形象的积极性,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乾坤 《技术经济》2007,26(2):64-66
当前我国短券与企业债之间的竞争格局使得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具有可能性,但市场时机、信用评级、发行主体和定价机制等现实问题仍是其发行难点。通过回顾美国垃圾债券的兴衰史与日韩债券市场的挤压效应,认为中小企业发债在优化公司债券发行顺序、创新集合发债模式、设立垃圾债券基金、完善债券定价机制等方面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5.
尹筑嘉  黄建欢 《经济经纬》2008,13(2):105-108
从理论和逻辑上分析,股价操纵与公司治理之间应存在密切关系。笔者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操纵案例,选取对照样本组并运用二项逻辑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表明,被操纵的公司不但在信息披露方面呈现出异常行为,而且在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等公司治理方面也出现了异常。这证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与股价操纵行为存在着紧密联系。其启示是,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是遏制股价操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服务化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重要内涵之一,按生产关系分为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产出服务化反映了制造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服务环节转型。基于产品市场竞争视角,从市场势力和产品差异化两方面探究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构建产出服务化测算指标,选取2008-2018年中国1987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PSM-DID方法对制造业产出服务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显著提升了企业绩效,但存在明显的地域与所有制差异。东部、中部地区以及民营制造企业产出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西部地区以及国有制造企业绩效的提升在考察期内并不明显,外资企业产出服务化降低了企业绩效水平;(2)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可通过“市场势力”效应和“产品差异化”效应共同促进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但在地域与所有制上差异显著,东部、中部地区以及民营制造企业存在“市场势力”效应和“产品差异化”效应,西部地区、国有以及外资制造企业产出服务化虽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势力和产品差异化水平,但对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并不明显。因此,应从市场环境、社会分工、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保障,帮助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关系管理对资本市场可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5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资本市场可见度的公司结构性特征和制度性特征两类因素,考察投资者关系管理对这两类因素可见度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对公司的市场价值特征和股权结构、董事会等制度性特征的调节作用明显,可以显著提高资本市场可见度。上市公司应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等自主性治理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ain和Kini在1994年首次提出上市公司IPO后普遍存在着经营业绩下降的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这一现象也被称学者们之为“IPO效应”。IPO效应已经被国内外学者证实广泛存在于各国证券市场之中,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板作为创业板的过渡,已有了几年的运行经验,研究各种因素对中小板公司绩效的影响对发展完善创业板无疑会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样本公司的详细考察,根据对深圳中小板IPO公司特点的分析,认为有无风险投资背景是影响研究结论的因素。因此,拟对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IPO进行分组研究,比较它们在绩效上存在的差异。拟采用统计描述、显著性检验和回归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在进行显著性检验时,本文分别采用了参数T检验来考察上市前后的业绩差异。除了对上市公司IPO前后的差异进行比较之外,本文还设计了横截面回归模型来解释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上市前后的业绩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新三板是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引入做市商制度,通过发挥做市商制度价格发现、流动性提升等功能,有利于改善科技型企业经营效率。基于DEA模型,对341家做市转让和协议转让科技型企业财务经营绩效进行研究,借助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两类企业经营效率开展系统对比。结果发现,做市商制度对于科技型企业经营效率的综合影响并不显著,做市转让企业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上均不存在优势;通过DEA松弛变量分析发现,做市商制度在价格发现方面的功能有所体现,但不足以对企业融资需求产生显著影响,在促进企业经营改善效率方面的功效亦未显现。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了相应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0(4):440-450
The paper introduces two approaches to identify corporate behaviours that should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pension funds in the context of debates over sustainability, while remaining within a narrow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fiduciary duty. The approaches are based on two simple models of how different societal spheres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and influence long-term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se models allow exploring the idea that corporations can influence trajectories of societal change—keeping in mind that pension funds care about these trajectories because they care about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the economies in which they invest. The model underlying the internalising investor approach assumes that corporations are the only actors in society. In this model, pension funds will maximise their expected ability to meet their liabilities if companies internalise negative externalities and spill-over effect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of market failures for the economy as a whole. The model underlying the civic investor approach comprises companies and various actors (the state, NGOs, corporate stakeholders) engaged in shap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that mediat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spheres. In this model, pension funds will want companies to facilitate effective responses to societal problems. These approaches allow us to identify a number of corporate behaviours that should be of concern to pension fu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