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大县域经济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并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这一指导思想上的突破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一、充分认识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长时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但是,“三农”问题之所以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过去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以及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存有偏狭,仅仅把眼光局限在“三农”本身,即就“三农”论“三农”。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要从…  相似文献   

2.
刘卿斐 《城市建设》2010,(2):194-196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拟通过界定“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分析现阶段农村、农业和农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新疆农村的实际情况,指出其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加快新疆城市发展 促进农民小康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新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必须依靠就业空间的拓展和非农收入的增长。城市不发展 ,“三农”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但“三农”问题依然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有关“三农”问题理论的历史回顾 ,指出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是“三农”问题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 ,强调了只有从中国“三农”的现实情况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才能在加速工业化中逐渐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存生 《发展研究》2007,(6):102-10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瓶颈在于“三农”问题。建国后我国的“三农”问题大致经历了城乡自由流动时期、城乡隔离时期和城乡互动时期。尽管各个时期“三农”问题的表现不尽相同,但其背后都存在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正是这一问题的长期历史累积使其成为“重中之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拓展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认识边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因此,解决“三农”问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三农”问题渊源于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严重失衡。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进农村工业化 ,加快城镇化进程 ,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重视小城镇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于山西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欠发达地区来说,“三农”问题依然是目前最为严峻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从经济层面,还是从社会发展的层面上说,都使得我们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也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抓手。新农村建设是山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是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统筹山西城乡社会发展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阻碍,也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棘手的难题。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动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新世纪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三农”问题仍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的核心问题,造成“三农”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固化、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财政投入不足和农民整体素质较低等。要采取综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减免农民税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但是,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1.农村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