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继徐福记之后,金丝猴食品多数股权又被外资收购。好时拟收购上海金丝猴公司80%股份国产品牌糖果休闲食品纷纷“外嫁”。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金融体系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西方各国频频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美洲银行入股建行、汇丰银行增持平安股份掀起新一轮的外资入股热潮;QFII增加投资额度表明资本的流入流出更加自由;外资金融机构产品创新的层出不穷令其争抢到了大量高端客户;海外金融人才的回流为中国的金融业发展输入了新的理念。如果说,在刚刚加入WTO之时,我们高呼“狼来了”,那么如今,狼已经露出锋利的牙齿。  相似文献   

3.
根据“入世”时的承诺,外资基金公司将进入我国的基金业。作为年轻的中国基金业,应正视外资进入国内基金业所带来的机遇与竞争压力,抓住机遇,变压力为动力,通过市场机制使自身不断成熟、壮大。本从我国基金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入世”承诺出发,分析了外资基金进入国内基金业带来的相应影响,并提出了发展我国基金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起友邦保险,熟悉保险业的人第一反应或许是"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将保险营销员制度引入中国的外资寿险公司"、“诞生于上海的外资寿险品牌”等,这些耀眼的光环无疑是友邦中国乃至友邦保险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外资并购高峰突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以来,中国并购市场精彩不断,各种收购兼并事件风起云涌,在这其中外资并购独占鳌头。2006年伊始,外资更是频频出手,不断大手笔并购中国的钢铁、金融、水泥、啤酒等企业股权。一时间,“外资并购”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而中国的各行各业也弥漫着并购风潮的种种气息。  相似文献   

6.
“限外令”难挡外资热情 2006年7月24日,中国建设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即第171号文件),国家外汇管理局随后与建设部联合下发了相关配套措施,规范房地产项下跨境资本流动秩序,遏制外资进一步加剧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但从随后的实际情况来看,外资的进入并没有因“设限”而止步不前。一系列的“扫楼”和参股事件表明,“171号文件”下发几个月来,外资进军中国楼市的步伐反而加快了。  相似文献   

7.
孙祁祥 《中国金融》2006,(23):43-45
经验表明,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来说,我国保险业的开放力度较大,开放速度较快,开发起点较高。例如泰国的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书(1995年)中只允许外资公司以收购泰国现有保险公司股份或新建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泰国市场,外方股权份额不得超过25%,3年后(1998年)对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修订也没有对这一规定作出修改;而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即允许外资在寿险、非寿险合资公司中的仔殳份比例分别达到50%、51%,并且允许外资非寿险公司设立分公司,加入世贸组织2年后还可以设立独资的子公引,放开业务范围和经营区域的时间跨度也不过3年。  相似文献   

8.
在入世之前和入世之初,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外资所带来的挑战,但当前中外资业务合作交流、外资参股的实例都在向我们证明,中资商业银行与外资金融机构之间在竞争更激烈的同时,两者的合作也会更广泛。而且当竞争达到一定均衡时,双方就只有“合作”这一条路可走了。本文通过对中资商业银行与外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模式进行理论分析,认为“资本型”合作模式将逐渐成为双方合作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正> 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作为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捷径,在中国入世的当口又得到进一步拓展。世界银行集团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不久前斥资2700万美元购买中国南京市商业银行15%的股份,在中国金融市场掀起又一波澜,成为迄今为止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内地银行中最大的持股份额。金融分析人士称,外资金融机构对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一直情有独钟,此次“洋股东”乘中国入世东风果断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列举了近两年进入中国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案例,并以西部城市——西安为例,分析了外资进入二线城市的主要投资特点和形式,提出应该肯定外资的引入有利于推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和成熟;但也存在金融等多方面的隐患。应进一步加强对外资引进的政策引导,保持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健康、独立和稳健。  相似文献   

11.
对于电“考虑”业说,2002年里似乎没有见到外资“狼”的影子。倒是自己家里的那场电改“小九九”,却搞得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12.
当维尔京岛、开曼群岛、萨摩亚等离岸中心成为向我国投资的重要地区时,不少专家便明确断言:这些外资是典型的披着“洋皮”的“假外资”,我们应该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中国的上市公司面临着法律、经济、市场这三个大的外部环境的制约,而这些制约也不利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要改善上市公司收购的外部环境,重点应该放在建立多层次和高效率的资本市场,培育市场中介机构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4.
《会计师》2014,(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进入本国市场并持有本国上市公司的股份,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以及公司治理和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大背景下,探讨外资持股后的董事会治理如何影响公司绩效将对我们研究外资持股对我国资本市场开放与经济增长的正负面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还在诧异身着大田快递工作服的速递员在送联邦快递的快件时,联邦快递集团的一项决议就把这个“混血儿”彻底外资化了。1月24日世界快递业巨头联邦快递集团宣布其旗下的联邦快递已和天津大田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以4亿美元现金收购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中由大田集团控制的50%股份以及大田集团在中国国内的快递网络。至此,联邦快递持有了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100%的股份。  相似文献   

16.
刘潜 《会计师》2014,(5):3-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进入本国市场并持有本国上市公司的股份,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以及公司治理和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大背景下,探讨外资持股后的董事会治理如何影响公司绩效将对我们研究外资持股对我国资本市场开放与经济增长的正负面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外资引起了我国国民的广泛关注,人们执己之词表示支持或反对,但是,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我们不可能立即阻止外资进入,所能做的就是分析外资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利与弊,然后汲取前车之鉴,更好的引进外资并且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8.
王益帆  李婧  彭鹏 《云南金融》2012,(7X):172-172
近年来,外资引起了我国国民的广泛关注,人们执己之词表示支持或反对,但是,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我们不可能立即阻止外资进入,所能做的就是分析外资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利与弊,然后汲取前车之鉴,更好的引进外资并且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9.
林华 《中国外资》2005,(9):64-65
<正>10年磨一剑,对于急需国家给予“合法身份”的直销行业来说,这剑已磨到了关键时刻。来自中国官方的消息称,中国直销立法目前已进入冲刺阶段。然而,当直销立法进入市场操作层面的讨论时,海外军团各自的小算盘便渐渐显露出来,都希望立法是“以自己的标准来推进”。特别是在针对内资企业方面,它们一直在游说政府先行对外资开放。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外资并购板块的主流先是汽车股, 继之是金融股,最后是航空股。但由于2002年我国股市处于调整期, 并购板块仅仅在年内的两波脉冲式行情中进行了短期炒作,并未脱离大盘呈现独立走势。2003年初,《外资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政策的适时出台,表明外资并购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外资并购板块再度成为市场资金高度关注的焦点板块。首先是垄断性强的行业。目前,国家对金融、通讯、电力、航空、传媒、港口等行业的外资准入一直有一定的限制,一旦政策垄断被陆续打破,这些行业必然是外资最希望进入的领域。比如银行业,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将在2006年前,分6次放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境内的限制。“深发展”已经率先成为外资银行正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验者。随着新桥投资获准收购“深发展”部分股份而成为国外战略投资者,“深发展”于2002年9月29日设立收购过渡期管理委员会,显示其并购过程从概念阶段进入实质操作阶段。其次是业内领先企业。外资进入我国市场,优先考虑合作的对象是国内的领先企业。一般来说,这些公司的股票大多是绩优蓝筹股,随着QFII的实施,绩优大盘蓝筹股将成为资金重点流向的板块,如航空运输业中的上海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