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延迟退休已经是媒体和劳动者们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人们的预期寿命和受教育年限在不断提高,导致了劳动成本加大、养老金亏空、人才浪费等问题。为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考虑适当延长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文章分析了现行退休年龄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延长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明显偏低,实际退休状况也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预期寿命增长和养老金支付的巨大缺口等问题,延迟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而不少学者认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会造成就业压力和企业竞争压力.对此文章给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证明,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谢新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3):169-171
随着人口老龄化,提高退休年龄成为趋势。文章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涉及到就业、企业成本和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在保证就业和社会公平目标下延迟退休年龄。文章指出,建立以最低工作年限为法定退休条件的弹性退休制度,需要通过经济激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并以政策限制和避免国有企业滥用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定退休年龄基本沿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存在着退休年龄较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提前退休较为严重等问题。实施延迟退休对维持养老保险的运行、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延迟退休年龄需要有合理的政策来减少成本和规避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老龄化社会的加速来临给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巩固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就长期而言,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应对老龄化的有效措施,也是客观趋势。现行的女性提前退休政策给养老保险和性别平等带来了机制性障碍。作为渐次延迟整体退休年龄的第一步,率先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使之与男性同龄退休,兼具养老与性别平等的双重意义;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等,为延迟退休提供了可能性:渐进、差别和有弹性的退休政策则是女性延迟退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延迟退休是一项追求公平和追求社会人力资源的系统工程。对于吃财政饭的官员,必须严格控制退休年龄;而对于那些能够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可以自愿延长到法定最迟退休年龄;对于那些长期从事高危、高污染行业、劳动强度大的人群,可自愿按“法定最早退休年龄”退休。  相似文献   

7.
刘羽帆  吴江 《开发研究》2015,(1):142-146
探讨在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通过对男女预期寿命、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预期寿命,以及对其他不同工作技术要求的人群的预期寿命比较,发现收入低者、女性,以及低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在法定退休年龄延迟的决策下会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建议延迟退休年龄的决策不能单一实施,必须有配套的政策,保护弱势群体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8.
张鲁 《中国经贸》2014,(13):76-76
有关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争议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步延迟退休年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我国现行退休年龄制度,深入揭示了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存在的诸多矛盾,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利与弊,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日前,当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长透露:“有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此消息一出遭到90%的人反对。  相似文献   

10.
赵志泉 《改革与战略》2012,28(5):209-212
肇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欧洲各国陷入严重财政危机。为缓解债务压力、减少财政赤字,欧盟各国相继改革退休制度。其中,以延长退休年龄为政策首选。欧洲退休年龄制度改革引起我国国内各阶层强烈关注,并围绕我国是否应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形成支持与反对两大阵营。前者主要包括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公务员、专家学者和部分在职者;后者主要包括大学生、待业者、部分私营企业主和一线工人。专家建议与网络民意的偏差缘由可以借助人力资本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得以解释。文章认为,延迟全民退休年龄应满足一定先决条件。现阶段,该条件尚不成熟,但这并不妨碍先行退休年龄改革整体设计和局部试验。  相似文献   

11.
贺泉 《科技和产业》2006,6(11):51-53,61
自我国实行养老保险改革以来,城镇职工的养老问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在现实的运行过程中,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我国广大城镇职工的权利,解决广大职工的养老问题;以及商业保险公司如何利用这有利的契机,融入到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进程中。本文将浅谈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老龄化时代社会养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于2000年步入老龄社会,养老模式逐渐由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促进我国养老模式选择的合理化运作,本文将就我国的养老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分析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独具特色的养老模式选择,并对我国现今所面临的养老保障不足及人口红利等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一方面,尽管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较改革开放初期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距离法治社会目标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人群的法律意识差距较大,有的甚至十分淡薄,"权大于法"、"情大于法"、"惧法厌讼"等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意识理论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仅以宁夏移民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为背景,对法律意识的内涵、影响法律意识形成的因素及法律意识的培养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为民族地区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旭 《特区经济》2011,(1):140-142
2010年11月,全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初步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步入老年社会,而且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速。然而,与该消息一同报道出来的是:我国养老保险金存在着若干亿元的巨大亏空。在法国,萨科奇政府推行的养老改革计划,推迟了法国工人的退休年龄和全额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引发了大规模的罢工,造成极大地动荡。综合这些隐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金供求平衡的矛盾再次被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该问题细致深入的分析,试图对我国解决该矛盾提出一些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何伟纲  裴俊 《特区经济》2008,(9):166-167
中国老龄化问题已是一个严峻的客观现实,本文在分析中国的老龄化五个突出的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六个方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农村老年医疗保健机制,依法维护农村老龄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完善农村社会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护理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具有护理保险法律法规健全、内容细致多样化及具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等特点,这种制度为日本老年人提供了很好的护理保障。我国在未来要面临更加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构建我国护理保险体系。在发展我国护理保险体系时,我国应确定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注重法律法规的建设;创新护理保险产品种类;加强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王立剑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47-149
运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账户基金购房是缓解住房难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统筹账户基金功能的对策之一。文章勾勒出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账户基金购房的政策框架,进而利用精算学原理,以保障缴费者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为原则,构建动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账户基金购房的年龄限制与动用比例的精算模型,并给予现实模拟。  相似文献   

18.
The efficient organisation of social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for modern societies. The paper discusses evidence that shocks in labour income have largely persistent effects and analy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observation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institutions for wage contracting, social security, and pensions. In an optimal contract, wages reflect variations in individual productivity for incentives reasons. However, the optimal contract insures workers against firm specific shocks. These can better be born by shareholders who can diversify risks on capital markets. Progressive income taxation provides further insurance. On top of that there is scope for additional insurance based on ‘verifiable’ information on unemployment and health conditions. As final form of ‘insuran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self-insurance. Income shocks can be absorbed partially by precautionary saving. The individual’s saving plans for retirement and for precaution are, therefore, related issues. In an institutional setting with mandatory saving for retirement, an integration of disability 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pension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in a lifetime savings account allows for this interrel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how to deal with the uncertainty in the return on savings in the framework of a lifetime saving account.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特区经济》2011,(2):254-255
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与农业保险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农业保险的开展又得益于其法律、法规的完善。迄今为止,我国农业保险仍在低谷徘徊,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就是农业保险的发展没有法律的规制与保障。因此,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律保障机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