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信息的角度出发,指出内部控制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企业是否会选择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受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高低的影响;另一方面,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监督方面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起到抑制影响。进而得出结论,通过降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能够减少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利用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A+H”股公司2017年率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制度背景,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与双重差分回归(DID)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高了真实盈余管理与未来盈余的相关性,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增强了真实盈余管理传递未来盈余信息的非机会主义动机。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一效应主要存在于审计质量较低、内部控制较弱的公司中;而且当关键审计事项描述段涉及应收账款减值和坏账准备、应对段涉及估值专家工作、公司净营运资产较低时,这一效应更显著。这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可能通过改善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限制应计盈余管理空间而增强真实盈余管理的非机会主义动机。  相似文献   

3.
陈丽蓉  周曙光 《财会通讯》2010,(10):42-44,47
本文以2008年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效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盈余管理(|DA)|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显著负相关;与内控部门是否定期提交监督报告和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由此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是影响盈余管理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选择2012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基于GLM方差分析法和传统最小二乘法的检验表明,内部控制可以显著地抑制应计项盈余管理,却无法显著地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内控制质量越高,企业更倾向通过改变现金流支出和酌量性支出来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用2SLS方法校正内生性问题后,主要结论依然得到了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2008~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对高管权力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抑制了权力高管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却引发了更加严重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检验发现,在法制水平较高的地区,内部控制更能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活动,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却没有明显增加,说明较好的法制环境促进了内部控制治理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正逐步完善,但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对盈余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尚缺乏必要的实证证据。文章以"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标准,以我国2009年至2011年深市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的影响,并进一步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2007—201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投资机会集、内部控制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投资机会集的增加,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动机将显著减弱;加入内部控制治理机制之后,随着投资机会集的增加,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使得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弱;在进一步加入市场化进程和产权属性之后,投资机会集与内部控制的交互作用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只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显著,并且这一效应只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考察公司内部控制以及会计师事务所选择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与聘请高质量审计师之间没有显著关系;总的来说,内部控制质量和高质量的审计师都能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二者在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过程中存在替代关系;内部控制以及审计师的作用受到会计师事务所注册地与上市公司注册地是否在同一省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与以往单纯从内部控制这一规则治理机制出发研究盈余管理的文献不同,引入关系型交易这一关系治理机制,探讨两种不同的治理机制及其交互作用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随着供应商/客户关系交易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进行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供应商关系型交易诱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对客户关系型交易诱发的应计/真实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内部控制审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然 《会计之友》2015,(3):125-129
文章以2011—2012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部控制审计、事务所行业专长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两者在影响盈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更低,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能明显抑制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两者之间以替代方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2011—2015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认知。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增加了审计风险,且对注册会计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决策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真实盈余管理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拓展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视角,也为理解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保盈动机的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的研究主流侧重于披露盈余管理,而忽视基于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文章在对国内外真实盈余管理文献进行回顾及评述的基础上,以中国A股微利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暂时性促销、过量生产以及减少酌量性费用开支这三种经营活动中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微利企业异常经营现金流量、异常产品总成本、异常酌量性费用的分析,验证了微利公司经营活动中基于保盈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09—2017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通过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发现,相比于大股东没有在年末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质押的公司其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更低,股权质押比例越高,其信息披露质量越低,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会缓解这一负相关关系,并且大股东股权质押后,主要是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2005—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激励与约束的视角,结合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的高管薪酬激励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对高管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大多数企业已建立了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高额薪酬能抑制冒险的盈余管理行为,只有当高管薪酬水平较低时其盈余管理程度才会提高;高管的薪酬激励强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而且激励强度较高的企业内部控制通常较好,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高管基于薪酬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在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下,基于业绩的薪酬激励不是高管盈余管理的直接诱因,增强激励强度反而对盈余管理具有抑制效用。  相似文献   

15.
论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行为在中外公司中普遍存在。从盈余管理的手段看,可将盈余管理分为披露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类。披露管理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的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安排真实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本文对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会计盈余本应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但是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会直接引起信息不对称。由此产生了所谓的“私有信息”。会计报表的提供者,由于拥有了较完整的内部信息,就拥有了控制报告盈余的弹性。有学者认为信息不对称是盈余管理存在的直接原因,本文基本支持这样的观点,并不再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将着眼点放在盈余管理主体的讨论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董事会治理和财务治理对应计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的董事会治理能显著抑制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独立董事独立性和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而财务治理通过有效的财务控制能显著降低管理层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通过财务激励和财务监督机制能显著降低其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此外,在抑制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面,董事会治理与财务治理存在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次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视角,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不同属性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机会主义盈余管理与信息驱动型盈余管理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地,在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提升了操控性应计质量;在信息驱动型盈余管理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对操控性应计质量没有显著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投资者“用脚”投票监督机制和改善公司信息环境机制抑制盈余管理,而提高公司面临的投资者诉讼风险这一机制则未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角度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发现定期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并未改善盈余质量。无论是在受到管制的强制披露阶段或者自愿披露阶段,还是仅出具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或者引入独立第三方另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行为都没有随着盈余质量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租赁准则中取消了承租人对于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业务在报表中不同的处理方法,统一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减少了管理者的报表操纵空间.本文选取王府井公司为研究案例,分析新租赁准则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新租赁准则可以有效减少通过经营租赁表外融资来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压缩了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同时,新租赁准则虽然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会计利润有负面影响,但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本身的高成本和高风险约束了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使得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整体上得到了抑制.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澄清以新租赁准则为代表的新准则实施是否能提高报表的信息披露质量,在实践上有助于为会计准则的修订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