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宋歌  李宁 《经济论坛》2009,(16):36-39
根据股票价格对信息反映范围的不同,市场被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本文选取2009年3月有“大小非”解禁行为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方法,通过对样本股票在解禁前后一定时期的超额收益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股票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2.
最佳证券分析师能战胜市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内303名候选证券分析师2005-2007年的15083篇研究报告为研究样本.依据事件期市场、规模和行业调整超额收益率模型定量,评选出了50名最佳证券分析师,并检验了这50名分析师战胜市场的能力.研究发现,最佳证券分析师推荐的股票具有三个月的投资价值,尤其是一个月的投资价值,并且推荐前肢票没有超额收益率.这些实证结果表明最佳证券分析师兼具择股和择时的能力,也间接地表明了我目的证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卖出和买入公告对股票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以管理者卖出交易和买入交易为公告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公告当日及给定事件期超额收益的显著性.结果显示:卖出公告样本反对半强式有效假说,管理人能够“卖高”,获得超额收益;而买入公告样本支持半强式有效假说,管理者不能够“买低”,在公告日和事件期都不能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股市是否是强式有效市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骁 《经济师》2001,(10):36-37
文章对我国股市是否是一个强式有效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 ,对有效市场的三种类型进行了定义并加以区分 ,同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沪、深股市的 10只股票进行实证分析 ,计算出每只股票在重大消息公开后的 β值 ,并与其历史进行比较 ,最后得出结论 :我国股市既不是一个强式有效资本市场 ,也不是一个半强式有效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5.
各类文献已经就中国股市是否半强式有效的问题作了很多研究,多数文献指出中国股市并非是半强式有效市场.但是大多数文献选择的样本周期较短,缺乏长周期的有效性验证.此外,对于股市并非半强式有效的原因,各类文献也涉及不多.本文选取沪深300指数2005—2014年度的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做了较长周期中国股市半强式有效的检验,得出中国股市在长期并非半强式有效的结论.通过以往年度的实证检验发现,高ROE的公司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率,内在原因是样本公司在不同时期的ROE本身具有相关性.从经济理论看,超额收益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存在;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则是信息获取的充分性和使用的理性两个有效市场理论的前提假设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11—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高送转公告的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其进行不同层次的市场反应研究。通过对异常收益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并未达到半强式有效;股票股利的市场反应为正;不论是在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高送转公告均能带来显著的正的异常收益。除此之外,文章还发现了信息泄露现象在我国股市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7.
何小倩 《当代经济》2016,(20):14-15
股票市场有效性是指股票价格对市场信息反映的有效化程度,如果所有股票价格都充分反映了所有相关信息,股市即达到了有效状态.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是股市成熟程度的表现,根据有效性程度,其可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基于此,本文通过抽取上海股市中的30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判别上海股市是否已达到半强式有效市场.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1993年~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中的39起举牌事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在[-60,30]的事件窗内,全样本举牌事件的确会引起显著的市场反应,但是,根据举牌公告进行投资,即公告日后买入股票,投资者不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分类研究发现,投机举牌和战略举牌样本的投资者在公告日后买入股票不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而价值投资举牌样本的投资者在公告日后买入股票可以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率大小是3%~6%。  相似文献   

9.
李冻菊 《经济经纬》2006,(4):98-100
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研究采用事件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事件发生前后一段时间内股票价格变化的研究,既可以估计某一特定事件的影响程度,也可以检验市场的有效性程度。笔者采用事件研究方法来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深圳股市中小企业板的影响,得出结论:股权分置改革事件对深圳股市中小企业板短期内股价走势有显著影响,深圳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10.
限售股流通与股价效应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玲 《技术经济》2008,27(9):98-104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限售股上市流通的股价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袁明:限售股的上市流通带来负的股价效应;样本公司的特征及股票的交易特性显著影响股价效应;在累积超额收益率为正的样本中,累积超额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与区间日均股票换手率、股票每股收益正相关;在累积超额收益率为负的样本中,累积超额收益率与IPO到限售流通股上市流通的时间、账面市值比、区间日均成交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除权除息对股价的影响因"牛市"和"熊市"而不同,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以来至2007年5月31日的所有A、B股日交易数据为样本,将其按牛市或熊市划分为四个波段,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市场超额收益率模型,研究了股票发生除权除息事件与事件日前后累积超额收益率及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发现在牛市里,在除权除息日前后购买并持有分红送配的股票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与股票分红送配的比例成正向关系;在熊市里,以此购买股票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与分红送配的比例成反向关系,研究结果为投资服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告后股价的短期效应。以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告日为事件日,以接下来的10个交易日为事件窗口期进行研究。本文共选取了沪深两市179支股票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告日即事件日当天的股价平均超额收益为0.78%,说明事件日当天的股价效应为正。预案公告日后10日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为-1.02%,说明当事件逐渐被投资者知晓后事件的股价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告后股价的短期效应.以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告日为事件日,以接下来的10个交易日为事件窗口期进行研究.本文共选取了沪深两市179支股票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告日即事件日当天的股价平均超额收益为0.78%,说明事件日当天的股价效应为正.预案公告日后10日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为-1.02%,说明当事件逐渐被投资者知晓后事件的股价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4.
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高送转股票的财富效应以及除权除息日前后股价的异常波动.实证表明,除权除息日前八个交易日内,高送转股票呈现正的显著超额收益,而在除权除息日后十个工作日内,高送转股票仍然呈现正的超额收益,但是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制度的建设为微观上实证检验卖空限制对股票价格实际影响提供了理想的研究背景。本文利用自然实验——白酒行业"塑化剂事件",研究卖空限制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我们根据股票卖空限制的性质构建对冲投资组合,实证结果显示投资策略取得了0.5%的平均日超额收率,1.5%的标准差和33%的日夏普比率,表明投资组合具有很高的超额收益,但风险很低。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卖空限制导致了不能被卖空的股票被严重高估,股票基础价值的变化不能解释高估的股价。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卖空限制导致了股价高估,融资融券制度等做空机制有助于矫正高估的股价,提高市场定价效率。本文将卖空限制与事件驱动相结合,设计了能产生显著超额收益的对冲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就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第二,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各行业股票收益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第三,投资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获取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7.
股利政策稳定性对股票长期收益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太华  郭强 《技术经济》2010,29(1):82-86
本文以1997—2007年中国A股市场上分红次数多于5次的股票为样本,以分红波动分组,采用日历时间回归方法研究了股利政策稳定性对股票长期收益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比较股利政策的影响,修正了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分红股票相对于不分红股票存在超额收益,高股利股票较低股利股票有较高的超额收益。据此提出如下建议:监管机构应出台更为有效的政策来引导和管理上市公司进行股利分配,使股利支付趋于稳定,从而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学者关于我国股市有效性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在综合考虑有关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文献的结论及我国股市现实状况的基础上,认为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不断提高,基本上达到弱式有效但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公告与资本利得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实证方法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公告日前后的股票超额收益率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公告日前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就开始下跌,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市场认同度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公千与资本利得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实证方法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公告日前后的股票超额收益率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公告日前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就开始下跌,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市场认同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