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木 《中国市场》2004,(5):49-49
<正> 窜货,可以是对市场空白点的自然覆盖,对渠道的一种有效补充;窜货也可以诱发价格危机,导致通路利润降低,经销商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产品在通路上形象受挫……恶性窜货对市场有百害而无一利:一旦危及渠道畅通,那么这个产品的生命也该寿终正寝了。尽管恶性窜货危害尽人皆知,但是窜货还是经常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了他们在某些情况下撬动市场和自身利益的一块筹码。一直被窜货骚扰,一年以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的福建宫经理对此有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冷纯 《糖烟酒周刊》2004,(20):J009-J011
目前。白酒行业窜货盛行,供应商都在为此头疼不已。“淡季做市场”。进入淡季。大家都在忙着整理市场。做着维护工作,对窜货的清理也摆到了日程上。那么。如何在窜货未发生时防止窜货的发生?如何控制已经发生的窜货以防其恶性蔓延?从而把窜货的危害减少到最小?甚至进而达到“零”窜货?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窜货,是销售渠道冲突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这个在市场营销学经典理论著作中难觅踪影的名词,却成为销售渠道中的一颗毒瘤。本文从厂商、经销商销售农资产品实际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经销商窜货带来的危害,揭示了经销商窜货的诱因,重点阐述了解决窜货问题的三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有市场分割,必然会有窜货行为,窜货被称为"销售渠道的顽疾"。窜货行为分为蓄意恶性窜货、无意自然性窜货、有意或无意的良性窜货。窜货行为的最大危害是使两个区域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呈现出不符合事实的假象。销售假象使两地市场面临着在虚假繁荣中的萎缩或者退化,这将给竞争品牌一个乘虚而入的机会,而重新培育和占领市场要付出巨大代价,可能乙地市场由此而牺牲掉。诱发或迫使分销商窜货的最大动机往往是厂家销售政策和制度的偏颇以及管理不力。治理窜货行为应从厂家入手,实行级差价格体系,建立科学的经销商制度,严明的奖罚制度和全面的激励措施,控制促销费用并提高产品包装技术含量,成立专门的反窜货机构,通过政策的完善和有效的管理,以减少和控制恶性窜货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PC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平均年增长率超过42%,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个人电脑的营销渠道也日趋成熟,各PC厂商对渠道的管理手段也趋于多元化。但是,由于一些自然和人为的原因,PC行业存在着严重的窜货现象,而排除一些自然的、良性的窜货现象,一些恶性窜货现象已经导致市场价格混乱区域间恶性竞争,严重威胁到了厂商的声誉和PC行业的健康发展。本篇论文就从我国PC行业入手,来探讨窜货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窜货是企业渠道管理的一种顽疾,是令企业营销经理头痛的棘手问题。窜货一般在市场上表现为一种低价的倾销行为,严重的时候会损害企业的利润和声誉。通过规范企业价格管理,在推动企业产品畅销的同时,又要有效地遏制经销商的窜货行为。  相似文献   

7.
所谓药品代理销售的窜贷问题,是指在特定区域销售的药品通过种种渠道销往其它区域的行为。依据窜贷的动机和对市场的影响程度分为良性窜贷和恶性窜贷两大类,它是利益驱动的产物。代理商在无意之中使自己代理的药品流向自己销售的地区以外的非重要经营区域或者空白市场,对既有市场的销售秩序和其他代理商的利益暂时没有产生实际性损失,所以,良性窜贷在市场销售中是不可避免;但是,代理商为了不正常的利益,蓄意向销售辖区以外恶性窜贷、倾销产品,给生产企业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企业销售网络中窜货现象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窜货,即产品的越区销售,又被称为倒货、冲货,是跨区域销售一种比较常见的营销现象。根据其不同动机和对市场的不同影响,可分为三类,一是经销商为了获取非正常的利润,以低于厂家规定的出手价,蓄意向辖区之外的市场倾销产品的行为即是恶性窜货:二是经销商在获取正常利润的同时,无意中向辖区之外倾销产品的行为:三是企业在市场开发初期,有意或无意地选中了流通性较强的市场中的经销商,使其产品流向非重要经营区域或空白市场的现象即是良性窜货。  相似文献   

9.
窜货是不可避免的,但却对企业有着致命的伤害。在药品销售市场中,由于价格和经销权混乱、销售激励不合理、渠道监管不力、对药厂销售人员管理不善、存在大量库存和快到期产品等原因,经常会发生窜货现象。窜货会导致经销商对产品失去信心,造成假药流入市场,使消费者对品牌丧失信心,甚至会破坏整个分销渠道系统,危害巨大。医药市场应加快完善渠道的监控机构,制定有关窜货的奖惩制度,合理划分区域和市场,采用渠道战略联盟,严格挑选代理商,并对内部员工加强管理,以有效制止窜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近日,知名扑克品牌姚记扑克,与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建立“防伪防窜货追溯体系”,以此整顿渠道市场,杜绝假冒伪劣和恶性窜货现象的发生,保证正规渠道商的合法权益,加强产品的品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窜货是企业渠道管理的一种顽疾,是令企业营销经理头痛的棘手问题。窜货一般在市场上表现为一种低价的倾销行为,严重的时候会损害企业的利润和声誉。通过规范企业价格管理,在推动企业产品畅销的同时,又要有效地遏制经销商的窜货行为。  相似文献   

12.
<正>"窜货"是厂家运作渠道时产生的一颗"毒瘤"。"窜货"会导致渠道成员之间的恶性价格战,利润水平急剧下降,渠道网络不断萎缩;"窜货"打乱市场秩序,使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服务产生怀疑,既不利于销售又损害了企业的品牌。因此,厂家应探寻"窜货"产生的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使"窜货"毒瘤不在困扰。  相似文献   

13.
窜货的“罪”与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窜货,又称倒货或者冲货,是分销网络中的公司分支机构或中间商受到利益驱动,跨区域销售产品,造成市场倾轧、价格混乱、严重影响厂商声誉的一种恶性营销行为。 对于制造厂商而言,恐怕没有什么事情比窜货更令人头疼的了。恶性窜货能令一个原本利润还算丰厚的产品短时期内无利可图,也能令一个年销售额几千万元的产品在短期内完全滞销。  相似文献   

14.
<正> 窜货,也称"倒货"、"炒货"或"冲货",指经销商超出制造商限定的销售区域销售产品,它属于营销渠道管理中制造商对经销商如何有效控制及解决渠道冲突的问题,窜货的表现形式较多,有害窜货是众多窜货形式中最有害的一种,有害窜货一旦发生,就如一条出洞的毒蛇,将毒液射入任何被咬住的营销机体,最终企业丢失市场信誉、失去客户忠诚,导致一个健康的营销链破裂。因此,纠治窜货,就是要能扼住这条毒蛇的七寸。所谓窜货的"七寸",就是指通过研究形成窜货的主要原因,找到制服它的有效方法。那么,窜货是怎样发生的呢?一、制造商渠道管理策略不当致窜货2002年,四川地区一家大型木地板生产企业发生窜货问题,该企业的木地板产品原来主要在四川销售,是四川地区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较高的产品。从2000年开始,该企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企业销售经理薪酬制度的产品窜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营销实务中 ,窜货导致价格混乱和渠道受阻 ,从而影响品牌无形资产和企业的正常经营 ,对企业的危害极大。从销售经理的两种薪酬制度设计出发 ,建立简化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业绩报酬系统与产品市场特性的不匹配使得理性销售经理选择了窜货 ,但这种做法会造成价格体系混乱。  相似文献   

16.
窜货是产品的一种跨区销售行为,在市场上是一种常见的渠道冲突,其产生的危害性非常大,不仅会对企业产品品牌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阻碍企业的长期获利,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对于窜货这样的现象,企业要认真分析其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这样才能将企业所受到的损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王逸飞 《糖烟酒周刊》2005,(38):B0022-B0023
良性窜货是市场繁荣的标志,过度窜货则会把一个繁荣的市场拖向崩盘。许多优势市场在短期内没落.就是窜货这个杀手在兴风作浪。扼杀窜货才会维持一个健康的区域市场。  相似文献   

18.
分销渠道中窜货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栩  高志春 《北方经贸》2006,(11):42-43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规范的竞争行为,窜货便是其中之一。窜货是企业分销渠道良性运行和发展的潜在杀手,如果处理不当、任其发展,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个营销网络的崩溃,给生产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基于此,文章先从窜货行为的危害及成因分析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期望可以为深受窜货之扰的企业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一、认识窜货从广义来说,应该将所有跨区域销售的任何未经市场授权之产品都归结于窜货范畴。所谓窜货(又称为倒货、冲货),是指企业营销网络中的各级经销商甚至是销售总部受到利益驱动,使所经销的产品跨地区销售,造成价格混乱,从而使其它经销商对经销该产品失去信心,消费者对品牌失去信任。二、窜货的表现形式在当今市场上,窜货有以下几种形式:1.销商之间的窜货众多的企业都是将商品通过经销商或委托代理商销售。由于各个地区经销商实力不同,再加上不同地区市场发育不平衡,需求量有较大差异,甲地因种种原因需求比乙地大,因而产品供不应求,而…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有效地建立经销商、二批商的队伍? 如何进行终端陷阱突围? 如何节省通路费用、提高企业赢利? 如何有效地解决窜货问题? 如何解决赊销的欠款问题? 如何加强对终端的控制? 如何应对竞争对手高价买断终端? 如何提高渠道的整合效率、使产品能够迅速进入市场? 如何提高渠道成员对配合产品推广的积极性? 如何进行有序的利益分配? 如何进行合理的渠道设计? 如何进行渠道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