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张舒 《经济纵横》2013,(6):47-53
本文对基于雁阵模型提出的把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以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张提出质疑,认为产业转移对于中西部地区发展来说并不必要,而且中西部地区也不是东部地区产业转出的理想目标地区。用于解释国家间产业转移的雁阵模型,在国内地区间产业转移中缺少劳动力非自由流动和地区间工资差距长期存在这两个重要条件。而且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进而使两地区形成雁阵模式,无异于要求中西部在经济上从属于东部,这在理论和现实上都不具有合理性。本文以纺织业为例说明,东南亚后发国比我国中西部地区更适合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目标地区。  相似文献   

2.
从东、中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对比差距分析入手,探讨了引发中西部与东部差距的重要原因,提出加强软硬环境建设是实现中西部经济振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影响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理论上讲,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将促使发达地区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而在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中并未形成明显的产业转移。影响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主要因素有: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以及体制转轨时期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保护。目前,有助于这种产业转移的有利环境正在形成,但仍然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将使我国正在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面临巨大挑战。因为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更大作用的境外企业投资仍将集中于东部地区 ,而且这种集中程度还会更高 ;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 ,将使要素继续流向收益高的东部地区 ;国际市场的扩大 ,延缓了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进程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部企业进入中西部地区投资和兼并。因此 ,在短期内中西部与东部的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国家也在不断加强政策力度以促进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而使得毗邻东部的中部地区迎来发展加工贸易的机遇.虽然中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条件与效益和东部地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从中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区位和成本的综合优势看具有极大的潜力.文章针对中部地区的现实条件提出了发展加工贸易的思路,以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西部地区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检验与对策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方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教据,对中西部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问题及有关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新的有意义的实证结论: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对吸引外商投资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对内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都倾向于在劳动者质量较高的地方进行投资,并不显著地追求低劳动力成本;内外资企业都不适宜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产业,而适宜发展满足当地国内市场需求的"内向型"产业.根据本文的结论,在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导向的财政政策是不适宜的.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出口加工活动和产业无疑会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并且比东部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在中西部地区的内外资企业应该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为目标,发展"内向型"产业,而不应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产业.为此,中国政府应考虑转变现行的财政政策,由鼓励出口为导向的政策转变为鼓励发展满足当地国内需求的投资和产业.  相似文献   

7.
从东、中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对比差距分析入手,探讨了引发中西部与东部差距的重要原因,提出加强软硬环境建设是实现中西部经济振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缩小地区差距的基本点是共同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魏杰教授撰文提出,在如何逐渐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问题上,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消极的方式,通过削弱东部而向中西部单纯"输血"。另一种方式是积极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把逐渐缩小中两部与东部差距的基点放...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中西部发展的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流向东部,延续了东部继续靠引进技术、从事附加值较低产业的生产方式。这种发展模式对服务业需求较低,进一步制约了城乡劳动力的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加大对中西部核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在低端产业对东部的竞争基础,促使东部通过技术开发向附加值更高产业转变。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需求,长期将为中西部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公路快速发展的几年来,中西部地区公路运输发展还是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公路运输在西部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加强。但从横向来看,与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谈谈中西部地区公路运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区际劳动力流动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劳动力由中西部地区的农业部门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非农部门,满足了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本文通过估计东部地区非农部门的生产函数,得到劳动力投入的产出效率,然后根据区际劳动力流动规模,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对东部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日益活跃,由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的劳动力规模不断扩大,对东部地区非农产业增长的贡献率呈加强趋势,是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宏观税负水平会逐步提高,但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却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降低。而且,在这个下降的过程中,东部地区的下降幅度要比中西部地区快得多。通过对各地区税收增长系数、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情况的比较,还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远快于中西部地区,而财政收入的增长却是中西部地区快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已有文献较少涉及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演变特征.文章分析了1992年至2005年我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的演变路径与特征,结论表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在东部地区占据不断增强的绝对优势,中西部地区劣势加剧,具有显著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传导地区差异:实证检验及政策含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玄  王剑 《财经研究》2006,32(5):70-79
文章根据1997年1月至2004年8月的样本数据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地区差异问题作实证研究,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冲击响应函数的计量分析手段,分别对全国层面、区域层面以及省级层面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进行估计和比较。结论表明,东部地区在货币政策传导速度和深度上都大大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绝大部分省市对货币政策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而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的反应则相对迟钝,金融发展水平、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开放程度的地区差异是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郭力 《经济经纬》2012,(3):40-44
在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回流背景下,我国各省就业有β收敛特征。固定资产投资对中西部的就业贡献大于东部。中西部的FDI占GDP比重上升较快,对外开放度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有效促进了就业增长。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的正相关关系仅在东部表现明显;说明东部第三产业较发达且能高效拉动就业,而中西部仍主要靠制造业扩大就业。与中西部的政府驱动特征相比,东部更加依赖私人投资拉动就业。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一直向我国东部地区输出。近几年来,东部地区由于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地区优势逐渐削弱,而中西部地区逐渐崛起,工业逐步发展,但是资源开采业仍然占据主要地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中西部地区除发展资源开采业之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低收入地区基本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有经济发展战略、地理因素、教育机会不均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会使中西部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向东部地区大量转移,造成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落后,从而导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也很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促使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部制造业企业迁移的趋势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眼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现象,探讨了东部制造业企业迁移的趋势、特征及其发生机理。研究表明,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仍在向东部集中;产业因素和地区因素的变动是东部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迁移的直接动因。相应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区域政策有必要根据这种趋势进行调整和跟进。  相似文献   

19.
一、东部地区保持明显优势,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东北地区所占比重略有上升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拥有中国前500强企业的数量分别为354家、60家、57家和29家。与2008年相比,东部地区和东北  相似文献   

20.
东部地区产业集群:我国区际差异扩大的一种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水红  曾菊新 《经济地理》2007,27(5):753-756,762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代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大多研究了产业集群的正面效应,文章认为东部产业集群所产生的极化效应进一步增强了东部地区的竞争优势,但不利于东部产业的"西进",并从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的角度探讨了东部产业集群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最后对中西部地区如何吸引东部企业"西进"以及发展地方产业集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