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资本结构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行为金融学理论对传统公司金融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本文从投资者非理性和管理者非理性两个行为金融的研究视角,在国内外学者对资本结构决策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对公司理财目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春 《江苏商论》2008,(1):170-172
作为公司理财活动重要环境的资本市场存在非理性的因素,加上管理者在财务决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认知偏差与情绪偏差,使得管理者在实际理财活动中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而管理者的非理性很容易扭曲公司的财务决策行为,包括盲目股权融资、过渡投资、不稳定的股利政策等,妨碍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影响公司理财目标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3.
行为财务学是一门如何处理信息和如何进行决策的前沿学科。本文基于行为财务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了企业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并认为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尤其是重大的投资决策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数量上的收益,也必须考虑管理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从而做到企业投资决策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行为公司金融的最新发展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为公司金融是公司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与经典的公司金融理论相比,它放弃了理性人和有效市场的假设前提,引入了行为因素的影响,认为外部市场的非有效性和内部管理者的非理性影响着公司的财务决策和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本文阐述了行为公司金融的最新理论发展,具体包括市场的非有效性和管理者的非理性对公司的融资政策、投资政策、股利政策和并购行为等各方面的影响。针对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非有效性和上市公司管理层的非理性,本文认为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研究中应该引入行为公司金融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才能更加贴近资本市场的现实情况,研究结论才能够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李聪 《商》2014,(39):156-156
本文以行为公司金融相关理论为突破点讨论了管理者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于公司金融决策的影响以及基于影响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将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差异作为切入点,在对我国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实际行为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非理性因素对公司管理者投融资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为如何发展健康的资本市场,促进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胡国柳  刘向强 《财贸研究》2011,22(5):126-130
行为金融学在放宽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分别从投资者非理性和管理者非理性视角研究金融投资和企业决策。基于管理者非理性视角,从企业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以及股利分配决策等方面总结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公司金融行为的研究成果,并就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婷 《中国市场》2010,(28):162-164
依据有关行为经济学理论,对家庭非理性投资高等教育行为进行分析,着重阐述了羊群效应、可得性启发及过度自信对家庭非理性投资高等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减少家庭非理性投资高等教育行为的过程中,政府、高校和家庭所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行为公司金融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公司金融的研究,以行为人非理性或非完全理性为假设,拓展了公司金融的研究视角,解释了很多传统公司金融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并购行为以及盈余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更好地为改善企业金融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开放式基金异常赎回的现象一直是困扰着基金管理者和理性投资者的一个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金行业自身的发展,本文力图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针对这种非理性赎回现象进行初步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过度自信是管理者非理性行为的重要表征之一,梳理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管理者薪酬契约方面的研究。最后,对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下的管理者薪酬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行为金融是金融学与认知心理学的结合,个体投资决策行为研究是行为金融理论的基础.本文通过认知心理学关于人类认知--行为过程的分析认为,投资行为偏差及行为模式是产生非理性个体投资决策行为的根源,而投资行为偏差及非理性的行为模式也是形成证券市场异象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非理性个体投资决策行为可以为中小投资者科学投资提供指导,并为规范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股利之谜"的研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理性人假设受到质疑。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公司的管理者和投资者不是完全理性的,从行为学角度考虑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对股利政策的研究逐渐转向更为真实、更为人性化的视角,行为股利理论随之成为研究主流。基于行为股利理论的心理学基础,对行为股利理论中西方研究进行了综述,行为股利理论侧重于从行为学角度研究人们的心理特征对股利政策的影响,拓宽了金融学家的研究视野,从而为研究我国股利分配中的非理性行为拓宽渠道,丰富和修补现有的股利政策理论。  相似文献   

14.
解释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者为什么存在非理性行为,并指出一些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用行为金融学的原理来分析这些非理性现象,及用此理论给予投资者一些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嘉祺  郝旭光 《财贸经济》2018,(6):88-100,161
本文采用包含情境元素的心理问卷调查收集了中国证券监管者在决策中经常出现的数十种非理性行为的大样本数据,通过引入多维尺度的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重点讨论其中的12种非理性行为在二维空间图中的整体关联特征和规律.基于MDS所形成的空间关联模型显示,合取谬误、易得性偏差、锚定效应、过度自信和证实性偏差共同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非理性行为集群,反射效应、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处置效应和赌徒谬论共同构成另一个联系紧密的非理性行为集群,确定性效应则是连接上述两个非理性行为集群的核心.上述结果表明,中国证券监管者在决策中存在趋近式和逃避式两种截然不同的非理性行为模式,其中,趋近式非理性行为模式有着较逃避式非理性行为模式更强的信念支撑,并且对于确定性结果的追求同时贯穿于监管者的两种非理性行为模式中.  相似文献   

16.
运用行为经济学有关原理,对民营企业非理性投资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减少民营企业非理性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昀 《华商》2008,(16):25-25
本文介绍了行为金融学在证券投资领域的基本理论模型,探讨在我国证券投资市场上,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投资者行为,对证券投资行为进行分析,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赢利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的非理性行为决定因素存在一定分歧.本文在厘清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的实质内涵基础上,回顾国内外学者关于过度股权融资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国情,拟定影响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夏冬 《现代商业》2007,(7X):179-179,178
运用行为经济学有关原理,对民营企业非理性投资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减少民营企业非理性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过程出现了许多非理性行为,使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因此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指出非贝叶斯法则的预期、期望值差异、证实偏差、非完全理性的过度自信及羊群效应等是造成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存在非理性行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