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生物经济正在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面对生物经济发展的汹涌浪潮,世界各国都在抢占生物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我国应当把推动和引导生物产业革命的生物技术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为此,我们需要系统地分析我国生物技术创新的战略优势,正确制订我国生物技术创新的战略内容、战略关键与战略保障。  相似文献   

2.
发展我国生物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着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快速兴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生物经济正在形成。生物经济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必须抓住机遇,发挥自身特有优势,加快宏观环境建设,迎头赶上生物经济的浪潮,力争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成为生物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3.
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富活力的“朝阳产业”。本文阐述了生物技术催生了医药、农业、能源、环境、工业等领域的生物产业,如人类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能源瓶颈的突破、生态环境平衡、绿色工业发展带来一个接一个的革命。同时文章还阐述了世界各国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政策及现状,预测了生物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指出政府重视和市场需求是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印度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和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年来,印度政府一直将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锁定在信息、生物和材料三个领域。这主要是基于在知识经济时代,印度可以利用其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认识。在《2020年科技远景发展规划》中,印度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印度不仅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还要成为信息技术大国、生物技术大国和核技术大国。在2003年发布的《科技政策》中,政府也强调了科学研究和创新的优先领域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是印度高新技术产业中出口增长最快的部分。《远东经济评论》分析指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深市和沪市农业类和生物产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业与生物产业的技术融合处仍处于低度融合阶段.其主要原因在于生物产业发展缓慢,政策管制严格,生物产业标准体系建立滞后,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公共政策缺乏.加快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放松农业与生物产业发展管制、建立生物产业标准体系、出台强有力的促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理应成为促进农业与生物产业技术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各国为抢占生物技术的制高点,纷纷致力于制定促进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本文分析政府介入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依据与作用,剖析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政策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促进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生物农业强国,在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和商业化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年,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为保持在全球生物农业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联邦政府通过系列改革,扫清制度障碍,不断优化其高层协调机制和产业组织体系,激发转基因、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技术作为其现代农业发展的"推进器",为产业经济高效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美国的生物农业政策新动向值得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横扫全球,珠三角深受重创.继信息产业后的全球新一轮高科技产业升级--世界生物技术革命已经开始,珠三角不能仅停留在夕阳性的"三来一补"和产业承接上,而应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和生物产业集群,抢占21世纪世界生物技术革命历史机遇,实施珠三角"生物产业强区"战略,把生物产业培育为战略支柱产业,这是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产业结构升级自主高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纳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是当前最具潜力和最富活力的科技领域之一。德国联邦政府认为,从传统化石能源时代向生物经济时代过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食品、化工、制药、能源、环保和商贸服务等众多产业领域。知识生物经济将提高国家竞争力。2010年11月,德国联邦政府发布了《生物经济2030:国家研究战略》。包括德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推动本国生物技术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本文对德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最新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其研发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机制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沈斌  楚文明  谢聪 《新经济》2014,(11):17-18
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形态。”生物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保障粮食安全、以“非农”手段解决“三农”问题、助推一二产业良性互动、改善生态和城乡居住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促进生物经济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契合,必能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均衡、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解开集群概念的困惑--谈谈我国区域的集群发展问题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集群”(cluster)概念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思维和政策工具。我国媒体中频繁出现“集群”,随之也出现了概念的混乱。本文从集群的有关概念出发,分别从产业集群、创新集群和集群创新战略等方面辨析集群经济、集群科技的发展和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本文认为,严格定义的产业集群就是创新性的集群或创新集群。区域科技发展中的集群创新战略, 应该理解为基于集群的科技创新战略。产业集群或创新集群不是万能药方,更不能被炒作和遍地开花。有关集群的政策和规划需要谨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哥本哈根时代,节约减排已成为全世界社会经济的紧迫课题之一。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参与部门,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国家战略的契机下,通过其信贷杠杆以及银行支持政策,提高了新能源产业的综合效率,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等各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和问题,确定银行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从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劳动力、自然资源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急需培育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现有成果主要围绕技术基础、产业载体及政策制度等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化模式展开,针对内在机理的探讨较少。从新兴技术对产业结构优化起基础支撑作用、新兴产业载体释放经济新动能、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政策制度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维度论述基本原理,系统梳理新兴技术聚合迸发新动能、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以及政策制度创新生成新动能3种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以推动技术引领发展、促进产业调整升级和出台政策“靶向支撑”为核心的“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和"创新驱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创新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从系统视角,以电子商务与众筹平台为例,分析了互联网创新平台中催动系统增强的杠杆解作用机理,得出创新系统升级的两大关键机制——风险企业层面的双边激励机制和资本市场的创业板机制,从激励创新的角度提出机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学界有关经济学的反思一直不断。理论方面,宏观经济理论和模型以及“有效市场假说”的有效性成为争论的焦点;政策领域,关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通胀目标的设定出现了重大分歧;研究方法上,围绕着数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学模型化方法纷争不断。然而,反思中也呈现出共识因素,从而揭示了经济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理论上,金融因素及更为现实的市场缺陷和摩擦因素将更多地被纳入经济学理论和模型中进行讨论,并且处理这些因素的模型也将更趋多元化;政策上,亟须发展出一套理论框架为财政政策和更为广泛的货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货币政策将回归到数量工具、价格工具和其他工具并用的传统;方法上,超越数学的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多样化技术工具将积极发挥作用,模型会向更具现实性因而也更为复杂化的方向发展。除了危机的外部冲击外,经济学的这种路径转向可能还需要该学科内部制度性激励结构的相应变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开发区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基本实现了初期创业目标,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较快区域和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开发区治理出现诸多问题.基于对国内外开发区演变历史的考察及耗散结构原理,探讨了开发区有序演化模型和路径,分析了不同演化状态下对开发区治理政策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从中国经济转轨实践出发,把中国的发展约束分成体制约束和资源约束两类.比较起来,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资源约束问题更加值得关注.本文指出,在需求膨胀和效率损失的双重作用下,中国资源约束的表现形式已经从流量约束迅速转化为存量约束,对此,应在保障需求与开放系统思路下,从公共政策研究入手加强有关政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钰 《经济与管理》2006,20(1):87-89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发展受着外部环境的制约,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障碍。国家应采取适当的财税政策,推进民营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Local authorities in England and Wales have become important participan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This paper draws upon a comprehensive new date set covering the activities of the councils in the period 1990–92. The date set is unusual in that it allows the direct comparison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three main groups of councils: county councils, metropolitan districts and non-metropolitan districts. The paper contrasts the degree of commitment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and the range of initiatives of the three categories, and compares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three types of councils package their initiatives in order to develop conherent strategies. The analysis reveal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ategories of councils and shows that despite the rapid sprea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amongst councils in more prosperous areas during the 1980s, the policies operated still depend on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c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