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沈志忠 《中国农史》2004,23(4):24-31
近代以来,伴随着农业的资本主义化,美国农业出现了两次技术革命。由于农业革命而产生的先进的作物改良技术对近代中国的农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最早成立农科以及第一所在华注册的美国教会大学的金陵大学和当时的全国教育重镇中央大学在近代中关两国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即以两校农学院为中心探讨美国的农作物改良技术在近代中国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中央大学农学院是中国近代农业学科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在高级农业专门人才培养和利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本文对中央大学农学院的历史沿革、兼具国际视野的学院领袖、教学科研和推广一体的"三一制"、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成立中国大学第一个生物系、创立农业科学学会和筹建中央农业实验所、参与筹备联合国粮农组织、走出29位院士等重要历史史实和文献,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考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教育与社会系统互作关系,构建了“农业农村发展—教育组织形态—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特点”分析框架,对中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演变进行观测。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农务学堂教育向现代农业科学教育的转型,100多年来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共出现了五次群发性激烈变革,本文归纳为高等农业教育的五次转型。在高等农业教育机构形态方面,先后出现了综合性大学农学院、单科性农学院、多科性农业大学和农业特色研究型大学,目前正朝着创业型大学方向转变。每次转型期历时10年左右,形成了阶段性稳定的教育制度,但新的社会需求又孕育着下一次的激烈变革,总体上符合生命周期律。深入研究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转型规律,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行的新农科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京农学院建立于1952年7月,它是由南京大学(解放前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金陵大学农学院的绝大部分和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畜牧兽医系和农业化学系一部分合并、调整而成的。1984年7月,经教育部和农牧渔业部批准,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金陵大学农学院的前身是私立金陵大学农科,它成立于1914年,是国内最早的4年制农科大学。1915年,金陵大学又成立林科。1916年合并为农林科。1930年春,定名为金陵大学农学院。1951年5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央教育部决定,将私立金陵大学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建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6月,中央教育部决定全国院系调整,公立金陵大学农学院成为南京农学院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1914美国教会在南京办的金陵大学增设农科,接着教育部办的南京高等师范增设农业专修科(1920年改组为东南大学农科,1928年改称中央大学农学院)。1913年以前,中国最早办的一些农业学校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很少开展科研和推广,南京这两所高等农业学校采用美国一套农业教育办法,比较重视科研和推广,又得到教会和国内外社会团体、工商企业经费上的资助,开展了一系列对全国有影响的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使南京成为当时中国农业教育和科研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金陵大学在中国近现代农业改良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沈宗瀚先生是金陵大学农学家中对民国乃至20世纪中国农学有深刻影响的一位。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伴随着中国社会由割据混战到形式统一、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国内农业科学逐渐近代化,教会背景的金陵大学经历了一个转折、探索的时期。以沈宗瀚为代表的农学家改变了早期与政府疏离的态度,在通过发展农学来服务中国的尝试过程中,以中立、世俗的态度强调农业的科学性,一方面充分利用既有教会机构的农学网络,一方面与各级政府和学术机关加强互动,从而共同推动中国农业改良事业。沈宗瀚在金陵大学的活动可作为范例来探索教会大学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经济》2006,(8):F0004-F0004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中国农业经济管理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她的前暑是金陵大学农经系和国立中央大学农经系,1952年合并组成南京农学院农经系.1989年3月经农业部批准成立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与贸易学院.1994年4月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04年9月再次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从金陵大学1920年开设农业经济本科专业计算,  相似文献   

8.
《农业经济问题》2007,(6):F0002-F0002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中国农业经济管理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她的前身是金陵大学农经系和国立中央大学农经系,1952年合并组成南京农学院农经系.1989年3月经农业部批准成立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与贸易学院.1994年4月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04年9月再次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从金陵大学1920年开设农业经济本科专业计算.本院(及前身)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农业经济研究生教育从1936年招收硕士生开始已有70多年,1988年培养了中国第一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  相似文献   

9.
沈志忠 《中国农史》2006,25(2):143-144
万国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历史学家,中国农业历史学科的主要开拓者与奠基人。万先生自1920年于金陵大学农科毕业以后就涉足农业历史研究,并于1924年担任金陵大学农业图书研究部主任,系统搜集和整理农业历史资料。1955年,农业部批准南京农学院成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万先生被任命为第一任研究室主任。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在农业历史文献整理和农业历史研究等方面,工作蓬勃开展,硕果累累,成为国内公认、享誉国际的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0.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其前身是原石河子农学院1981年成立的农经系。1996年,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和兵团经济专科学校等4校合并成立石河子大学时,在原农经系的基础上组建了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随着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学科不断完善。办学层次不断提升,2010年正式更名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发展成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身的多层次教学研究型学院。  相似文献   

11.
傅琼 《中国农史》2007,26(1):33-41,76
美国与近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为了争夺中国市场和资源,争取中国人的认同和亲善,也为了增进中美高等教育交流活动,美国倡导并参与了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建设的几乎整个过程。通过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大学农科院系、留美中国农科学生的培养等途径,对近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体系和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中国训练了一批农业教育专家,也为美国势力进一步渗入中国打下了文化基础,并为中美高等农业院校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和县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化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赋予法人资格、规范土地流转、完善内部治理、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促进和县农业组织形式的现代化,进而促进和县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丁大胖 《南方农村》2013,29(6):21-24
传统农业发展受土地、劳动供给的约束,绿色革命产生了以节约劳动与土地为主要特点的现代机械和生物技术的运用,使农业生产边界大大扩展,同时发展经济学家也认识到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制度变迁存在需求引致型和供给主导型两种模式出发,探讨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制度变迁不足的一系列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正确处理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中国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所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厘清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学含义,分析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两分法"的可能性缺陷,由此揭示农业多功能拓展态势下农户经营及其转型的可能性图景;进而在把握家庭经营全球性趋势的基础上,构建小农经营及其转型发展的逻辑线索,重点阐明中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文章认为,与美国农户大规模经营及其自我服务、日本农户小规模经营及其生产性服务内卷化不同,中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是农业服务的社会化,并由此将小农经营卷入分工经济。  相似文献   

15.
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由生产主导型传统农业向技术主导型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对农业科技支撑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项目实施周期过短、成果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不利因素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从明确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基础地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强化农业科学研究、加快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增强科技战略储备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VOSviewer、AE、COOC等文献计量工具,基于4374篇来自于WoS网站八种农业经济领域知名期刊2011-2020年发表的学术论文(Article),分析了近十年来国际农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其演变、高被引论文的主要观点、国际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国家/地区、机构、个人、期刊的学术影响.中国粮食安全是国际农业...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资源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现代农业也迫切需要将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文章以研究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的关系为出发点,首先分析经济视角下农业的发展模式,了解到农业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之一,因此采用低耗能、低排放和零污染的发展模式对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改造,实现农业的生产离不开科技资源,引用高科技技术、设备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评价研究,从农业科技授予专利数量、农业新品种的数量以及农业科技论文数量等角度阐述科技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影响力,指出其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为实现农业化发展、改善农业发展结构提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8.
认养农业属于现代农业,而河南省以传统农业为主,认养农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探索阶段不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认养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特色发展不深入、相关配套系统不完备、农业主体专业性有待提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提升认养农业发展空间、完善相关系统、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促进认养农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转变,从而更好地振兴乡村。  相似文献   

19.
王宏 《南方农村》2013,29(4):10-15
本文采用PanelData模型和中国农业FDI的省际数据,对农业资源禀赋的地区差异与农业FDI的区位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资源非均衡分布,尤其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地区差异,是导致农,2kFDI地区分布差异的根本原因。农,2kFDI一般都定位于农业自然资源丰裕的地区,然而当外商过度集中于这些地区时,可利用资源数量将会减少,获取资源的成本也会增加,进而诱发农,_lkFDI的空间转移。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农&FDI为什么会从东部扩散到中部、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的原因。农业外资政策制定的关键是合理引导外商投资与区域农业资源合理匹配,以促进跨国公司参与农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