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赛美 《价格月刊》2009,(11):91-93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建立合适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备条件.但我国现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存在初级资源价格与资源成品价格倒挂、资源价格没有体现其稀缺程度和环境代价、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缺乏政策有效支撑、国内与国际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远没理顺等问题.我国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应坚持市场化、以人为本、节约有效的原则,逐步实现资源的市场定价机制,建立健全资源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完善资源价格的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完善资源战略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从低级结构向高级结构、从单纯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资源价格不反映其价值、资源价格形成非市场化以及资源价格监管缺失等问题。深化资源价格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应以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为目标,以构建资源价格监管体系为重点.从实施节能降耗资源价格政策入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从转变经济发展观念、打破资源垄断经营、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健全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合力。  相似文献   

3.
近来,有关水、电、气等公用产品价格即将调整的消息不断,而从官方的一系列举动来看,国家调整水、电、气价格,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心意已决。改革时机成熟 10月28日到29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召开的“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所谓“资源价格改革”,就是合理地调整和改革国内煤炭、石油、电力、土地、水等重要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以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其最终目标就是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黄节 《现代商业》2011,(32):174
资源类产品的价格偏低、资源类产品的比价关系发生扭曲、定价机制尚不能有效反应市场需求、对国际资源价格的影响有限等,是目前我国资源价格体系存在的最大问题,为此,我们要强化市场机制在资源价格中的调节作用、建立有效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各种资源之间的比价关系和加快资源价格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导刊》2006,(3):41-44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本课题研究的资源价格主要是指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水、土地价格等。  相似文献   

6.
建立引入竞争、政府调控的价格机制,让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引导市场供求、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建立起政府调控机制,发挥政府在必要时对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调控作用,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和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资源产业制度变迁方向分析,建立起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以此机制推动资源外向型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资源产业制度变迁方向分析,建立起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以此机制推动资源外向型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贸导刊》2007,(8):43-43
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稳妥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完善相关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价格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成本约束,提高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按照这个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
论循环经济条件下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循环经济条件下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与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价格形成有所不同,它作为一种广义的价格形态,需要政府强力的干预和参与甚至跨国际的集体行动。资源环境价格的形成要充分考虑循环经济视角下的资源环境价值和成本,以资源环境累积成本为依据,可通过试错方法或市场方法求得。要根据循环经济诸环节发生的替代关系,按照四项原则安排资源环境价格,使循环经济产业链与价值链相匹配。  相似文献   

11.
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由某些领域相当程度上依靠行政干预推动向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转变。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必须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而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价格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以市场化为取向的价格体系改革成就显著。绝大多数价格都已放开,已初步形成政府调控下的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作为价格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价格改革滞后,资源瓶颈制约日益显现。加快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成为促进经济强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王华华 《价格月刊》2009,(11):33-36
种种资源利用问题根源于资源价格问题,理论上尚未解决的资源价格形成和构成问题是资源价格体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通过对资源内涵和外延的明确,提出资源经济学研究对象应该是自然经济资源.在此基础上.研究自然经济资源价格形成过程,即发现、占有、开采、维护和保障劳动的价值创造过程,进而指出,自然经济资源价格形成是由其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这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由劣等条件下的个别劳动耗费决定.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资源价格理论同地租理论并无根本性冲突却更容易解释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化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保护农民利益,国务院决定:从今年1月25日起,全国实施化肥价格改革,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其改革效果和价格的走势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市场价格形成变动以及导致的资源配置过程,就是市场价格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不彻底根治价格欺诈现象,就难以真正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也难以促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制度安排使环境资源价格反映其稀缺程度,能够引导企业改变生产方式,减少污染排放。本文基于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理论分析了环境资源的价格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环境资源价格的实现机制。最后,本文阐述了如何以现行环境管理制度为途径实现合理的环境资源价格。  相似文献   

17.
卢辞  王清漪 《价格月刊》2016,(10):15-20
基于新常态视角,对依赖消耗物质资源创造增加值的传统经济常态及其向环境资源常态转变的绿色经济转型常态和完全依赖环境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资源常态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环境资源新常态下的市场价格机制模型,论述了该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同限域和不同规律.  相似文献   

18.
资源产权问题和资源价格问题是我国资源产业发展的两大基础性问题,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资源产权与资源价格的关系,对科学合理利用我国资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系统论述了资源产权与资源价格的关系,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通过需求响应深入挖掘需求侧资源潜力,提升需求响应能力和作用,对促进电力供需灵活互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需求响应主要包括基于价格型和基于激励型两种类型。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各地逐渐形成差异化的需求响应价格形成机制。本文基于文献和实地调研,梳理总结了以上两类需求响应在我国典型省份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度剖析峰谷电价对供需形势反应滞后、需求响应补偿来源和力度亟须完善、需求响应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等典型问题,进而从全面推动需求响应市场化常态运行、完善电力零售套餐对现货价格的传导机制、探索研究配网层面需求响应价格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障碍。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已箭在弦上。但是,在当前我国CPI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资源环境价格进行全面市场化改革的经济和社会条件还未完全成熟,一定要选择好相应的时机和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不宜全面铺开。同时,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要处理好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