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财经》2008,(11):12-12
浙江在线报道:10月13日,杭州市出台“关于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街头巷尾、传媒网络都在讨论,政府要不要“救楼市”?政府“救楼市”对百姓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相似文献   

2.
在政府是否需要救楼市的争议此起彼伏之际,财政部10月22日公布的一系列楼市新政,被坊间认为是中央全面救楼市的方案。当天中午,笔者在收看某电视台对这一新闻的报道时,特别注意到主持人使用了“救市不救价”来概括这一方案的主旨。对此,我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3.
在政府是否需要救楼市的争议此起彼伏之际,财政部10月22日公布的一系列楼市新政,被坊间认为是中央全面救楼市的方案。当天中午,笔者在收看某电视台对这一新闻的报道时,特别注意到主持人使用了“救市不救价”来概括这一方案的主旨。对此,我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4.
10月22日,财政部和央行联手行动推出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措施,支持居民购房:购房契税下调到1%、买卖双方免印花税、购房首付款调至20%、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房地产新政一出台,即刻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街头巷尾、传媒网络都在讨论政府该不该“救楼市“。笔者认为,面对全球性的金融风暴,政府出手救楼市有利于稳定市场;但从更深层次分析,不救楼市,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楼市在市场、政策、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开发商资金诸因素作用下,势必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这种适应市场供求变化的适度调整,会使今后楼市更加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无需去人为“救价”。从趋势看,预期2009年我国楼市走势的格局将是整体稳定,局部调整。  相似文献   

6.
深圳房市动向一直是全国关注的焦点。一是长期以来高企的房价,二则是近来的“断供”现象。一时间,关于房地产救不救市的言论骤起,楼市博弈空前激烈,行业真相也变得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7.
楼市要不要救?再来追究这个问题显然已经没有意义。看看网络民意,每一项关于政府救楼市的调查,至少都会获得90%以上的反对,可即便如此,各地方政府救楼市的态势已经不可逆转。《南方日报》列了一份今年5A份以来各地救市采取的举措,从伊始的沈阳、成都,到后来的西安15条,南京的20条,杭州的24条。各地踊跃加入救市的队伍,至少表明了一点,地方政府确实认为到了非救不可的程度,否则也不会拂逆民意滔滔而一意孤行。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府是直接救楼市吗?还是直接救股市?美国政府的做法是斩断工商链条。金融部门出现问题时,立刻设立防火墙斩断工商链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9.
【英国广播公司12月23日】中国中央政府继各地方政府出手振救本地楼市之后,上周公布了刺激楼市的新措施。但不少学者认为此举风险很大,恐为将来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0.
陈体标 《沪港经济》2008,(12):31-32
拯救楼市 A面 事件回顾: 一夜之间,楼市重镇长三角的两大城市杭州和上海,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刺激成交陷入“冰点”的楼市。而放眼全国,已有10多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出手“拯救”楼市,方式各异、力度不一。这究竞是不是意味着政府开始救市?政府究竞该不该救市?这引起了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东北之窗》2010,(10):4-4
背景:面对政府调控,一向有“楼市温度计”之称的温州炒房团不仅没有收敛,反而“逆市加仓”,楼市新政不仅没能打击他们.反而增强了他们购房的议价能力。而且温州炒房团“不差钱”,很多投资客都是全额付款,不依靠银行。  相似文献   

12.
人物     
潘石屹:楼市“玩家”的幸运9月,克林顿:人未到税先到,马云:盛宴过后的脚步  相似文献   

13.
冯洁 《浙江经济》2009,(3):20-22
时值2009年初,低迷的楼市似乎正被一系列新政逐渐“唤醒”。肩负着“扩内需”重担的房地产市场,在新年伊始就被寄予了厚望,有人甚至将2009年称为是“楼市的复苏年”。乐观情绪之下,也有人给出的是相对保守的看法:一系列救市政策,其效应的显现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4.
时值2009年初,低迷的楼市似乎正被一系列新政逐渐“唤醒”。肩负着“扩内需”重担的房地产市场,在新年伊始就被寄予了厚望,有人甚至将2009年称为是“楼市的复苏年”。乐观情绪之下,也有人给出的是相对保守的看法:一系列救市政策,其效应的显现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5.
广东终于出手救楼市了13月3日,广东突然公布了《广东关于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粤十五条”).被业内誉为“最彻底”的救市方案。以往被称赞由市场调节的广东为何在此阶段出手救市?由此前纷纷扬扬的“重庆买房退税”到最近广东省发布的的“粤十五条”,地方政府拉开救市大幕的动机是什么?而这些所谓的救市措施又将对房地产市场起到多大的刺激作用呢?  相似文献   

16.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2,(15):50-51
“金三银四红五”.通常被人们称为楼市销售的“黄金期”。对于济南楼市而言,经历了“黑色一月”的惨淡后.在随后的楼市销售黄金期,逐渐呈现出回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本地资讯     
《改革与开放》2014,(7):99-100
按季分解控制房价 楼市“宁七条”一石击浪 日前,南京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幔我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份共包涵七条内容的《通知》被业内简称为“宁七条”,传达出南京市政府对楼市调控的最新思想:平抑高房价,保刚需自住。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住房不能够投资或以更高的价格卖出,所谓的改善性住房需求这个概念很快就会消失。可以说,地方政府救楼市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于把住房公积金贷款也作为其救楼市之工具了。地方政府为何希望通过各种少许优惠政策把各类住房投资者赶尽杀绝地推入高房价的火坑?就在于把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债务风险转稼给住房投资者。因为,就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来看,尤其是一线城市,在高房价下,真正的住房消费者早就被  相似文献   

19.
叶锋  彭勇 《中国经贸》2009,(21):70-71
近期各地楼市动态显示,以往为楼市旺季的”金九银十”形势不容乐观。“金九”成交下挫,所谓“银十”至今开局平淡.部分城市甚至延续了9月的下跌之势。种种迹象显示,楼市正面临“微调”,市场各方博弈的僵持将继续。  相似文献   

20.
事件     
《沪港经济》2009,(5):8-8
万亿元存货:楼市疯狂之痛;创业板导致“壳资源”缩水;中石油分公司要求员工工龄清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