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元 《天津经济》2007,(1):39-42
一、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平衡利益分配关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 天津市劳动合同管理工作始于1987年,对1984年以后新招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逐渐过渡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1995年《劳动法》实施以后,各类企业用工全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实践证明,劳动合同制度的确立,对于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式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劳动合同制下的隐形留置□钟全堂文介平我国《劳动法》确立了劳动合同制用工制度,从而使企业劳动用工纳入了市场范围。本文分析了隐形留置及其在合同制下对职工与企业间劳动关系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减少隐形留置对劳动关系负面作用的措施。一、隐形...  相似文献   

3.
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企业优化劳动组合的深入发展,富余职工问题突出地提到了议事日程。据统计,如果按严格的定员定额组织生产,企业富余职工比例可能达到15—20%,全国富余职工将超过2000万人。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和妥善安置富余职工是决定优化劳动组合能否保持连续稳定发展而不可忽视的课题,是关系到企业职工队伍团结与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富余职工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左智勇 《发展》2007,(3):30-30
劳动合同制,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实行的一种新型的用工制度,为改革国营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劳动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付文清 《辽宁经济》2004,(12):104-104
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实行,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用人方面的制度基础.企业活力的源泉,是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而人的积极性能否发挥,关键在于劳动用人制度的改革.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使企业成为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这就要求在劳动用人制度上实现企业的自主用人,变"国家职工"为"企业职工",彻底打破职工的身份界限,实行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劳动力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6.
到2000年,中国将在全国各类企业全部职工中实劳动合同制度,在非国有企业和部分国有企业逐步建立规范化折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石化总公司《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意见》和省、市政府要求大中型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的精神,从1995年2月份开始,大连石化公司在总公司有关部门领导及大连市劳动局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行了劳动合同制、至1995年底,已有15023名职工同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扔掉了“铁饭碗”。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不少地方正在着手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由于此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又与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必须统一思想,消除疑虑,在此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把这项工作搞好。一、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是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企业用工制度改革,根本方向是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化管理。所谓全员劳动合同管理,是企业全体职工  相似文献   

9.
八面来风     
辽宁本溪市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举措新力度大 辽宁东部山城本溪市,劳动制度改革四年迈出四大步。1991年选择三户企业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摸索路子;1992年扩大试点面取得基本经验;1993年加大改革力度成系统地进行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1994年被省列为区域性配套改革试点市,开始全地区全方位一体化的劳动制度改革工作。为推进区域性配套改革.选择的突破口是,在全地区所有企业的职工中推行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企业用人制度改革。重点要解决乡镇、三资、私营等非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问题。 实行全地区所有企业的全员劳动合同制是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1995年全面贯彻执行《劳动法》的需要。但是,就本溪地区而言,实行全员合同制的形势不容乐观,前三年的用工制度改革主要在全民和集体企业进行,其它所有制企业基本没有涉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已有乡镇企业1116户;三资企业124户;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务院已明确要求,在所有企业中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为了使这一重大改革措施更顺利的实施,很有必要进一步解决职工中的认识误区,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从而促进企业劳动制度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重大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把企业推上市场,劳动力要进入市场。这就必然要打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的用工制度。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1.
劳动关系是指管理方(雇主)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劳动关系方方面面发生着剧烈变化,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上升,如就业压力大、劳动关系紧张、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多、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不为职工按时足额缴纳社保金、非法收取劳动者押金等,对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很大威胁。协调劳动关系要靠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实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但是仅在企业范围内推行集体协商和实行集体合同制度还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2.
1986年国务院决定国有企业新招工人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并规定了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保险办法,各地随即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对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的养老保险费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建立了社会统筹制度。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了“社会统筹和个人帐启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涉及养老基金筹集模式、来源、管理体系等多方面问题,各地区依据自自的实际情况,对贯彻这一原则进行了不同的实践,经过论证,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具体落实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行了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来实现“统帐结合”,克服了单纯的社会统筹造成的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费上的“大锅饭”现象,提高了单位一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自觉性,但经过几年的运作,各地普遍反映单位覆盖和职工的参保面不广,基金收缴率不高,省级统筹难以推开,在全国范围内,依靠行政的手段实现广覆盖难以奏效,基金保障能力面临严重挑战。经过多年实践,笔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很多,但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工资总额为基数征收养老保险费的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目前多元化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是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深化而出现的焦点和难点性问题。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安置工作,认真实施再就业工程,事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对促进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对我市再就业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严峻的形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再就业社会压力加大。国企下岗职工是指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的国有企业的正式职工,以及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参加工作且合同期未满的合同制职工中,因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下岗,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没在社会…  相似文献   

14.
尽管我国在实行劳动合同制、解决劳动争议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从认识到实践都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企业对劳动合同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正确的了解与认识,没有把它作为办好企业的一种内在需要。有的工会组织在推进这一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和懈怠思想,没有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一些职工由于政府宣传工作不到位和合同履约率不够高等原因,对这一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更为严重的是,有的企业漠视职工群众利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经济》1996,(4):61-64
一、现状与特点 (一)劳动力市场“两个主体”初步确立,职业介绍机构初具规模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全省各级劳动部门紧紧围绕着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中心,深化劳动制度改革,确立了企业用人自主权和劳动者择业自主权,从1992年起劳动部门不再下达职工人数计划和城镇招工计划,企业有权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自主决定招收录用职工;在企业内部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职工的不同所有制身份界限;职工在同一城镇流动不再受企业所有制隶属关系的限制等。同时,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从而强化了企业和职工独立参与市场的权利,为劳动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的各项制度改革中,分配制度的改革是职工干部最为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我们石油销售系统经过近两年的改革实践,在分配制度的改革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在实行经理负责制的基础上,普遍实行了职务工资、浮动工资、奖励工资,以及下浮工资和奖金捆在一起使用的分配办法。这些改革,对于调动广大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无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从这些改革的实际效果看还不尽完善。在企业内部,职工之间的分配不公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已成为深化企业改革的难点问题。本文试对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1983年6月全国国营企业所实行利改税是税制改革第一步,它对完善经济责任制,调节企业经营积极性,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加强财政监督,具有积极的作用。据初步计算,全国1983年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税利上缴占国营企业新增加收入的61.8%左右,企业所得占38.2%。全年实现利润总额中,企业留利占16.7%,其中用于职工奖金和福利部分占利润总额的3.6%。广州市二轻利改税工业企业所得中,国家占75%,企业占25%,职工奖励福利金部份占8.3%,体现了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确地确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理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工资关系,有利于搞好宏观管理,促进国民经济的社会事业的发展。 1985年,我国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企业逐步实行了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了结构工资制。在这两种不同的工资制度实行过程中,工资水平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与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比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高出76元和104元,1991年这个差距扩大到292元和287元,比1986年分别扩大了2.8倍和1.8倍。  相似文献   

19.
自九十年代初期,深圳、上海等地开职工内部持股先河的后,职工持股制度现已在全国各地由南向北逐步推开,在一般竞争性行业中,职工持股更是被视为“国退民进”的一种重要手段,据悉,在深圳特区,从1994年到现在,就已有数百家企业实行了内部职工持股制度,在上海、建立职工持股会的企业更是超过了1000多家,职工近20万人,持股覆盖面约达90%,越来越多的企业职工成了企业的股东。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印发 构建和谐“劳企两利” 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切实保障职工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切实保障职工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切实保障职工享受社会保险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