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1年入学MBA的时候,第一次听说"团队"这个词,同学们把"团队"或者"TEAMWORK"喊得响亮,在做每一个游戏、每一次作业的时候,总会有一两个人跳出来大喊"我们要TEAMWORK"并热血沸腾着……在我的MBA时代,少谈、不谈或拒谈"团队",很非主流、很OUT.  相似文献   

2.
"高薪诚聘MBA"、"年薪二十万急招MBA"……当前,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年薪百万求MBA的热潮."MBA=学出来的企业家";MBA等于"身份";MBA代表"高薪".似乎企业不拥有几个MBA,便不够"现代",不够"规模";学生不读MBA就不够"时尚",不够"档次".在当前社会上MBA"高烧"不退,MBA热遍中国大地的时候,有的企业却不愿意为MBA投资"买单"--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我要去创业!" 当你终于艰难地作出了决定,而且你已经有了切入市场的产品或这仅仅是一个点子的时候,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起一个共同创业的团队.在硅谷流传这样一个"规则",有两个哈佛MBA和MIT的博士组成的创业团队几乎就是获得风险投资人青睐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题:应运而生 新世纪,是创新的时代.2000年6月13日凌晨1点多,在北京大学沉睡的校园里,光华管理学院地下一层的北大MBA俱乐部里还亮着几盏灯光,四、五个98、99级的MBA学生围坐在小桌旁,眼睛干涩,嘴唇干燥,一筹莫展,像这样每天不足五个小时的睡眠,已经持续两个星期了,而当天的情形尤为不同,因为前一天刚刚获知,第一届全国高校MBA联席会议在即将召开的时候被叫停了.此时,全国50余所具有MBA培养资格院校的MBA代表已经确定了行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通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的MBA教育已逐渐将竞争的焦点投射在如何在信息社会中,借助现代通讯信息技术提升MBA教育的有效性上。虽然中国的MBA教育从无到有取得巨大成绩,但在信息沟通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却比较忽视信息沟通对MBA教育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国内MBA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回顾,然后对应用虚拟团队于MBA学习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对提高基于虚拟团队的MBA学习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文章最后显示应用基于虚拟团队的MBA学习模式,对我国MBA教育质量的改善将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公司经营不景气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往往被迫裁员.表面上看,公司是节省了一些人事成本,但是,在裁员之后,很容易发生调度不当的情况,以至运营流程发生脱节,形成许多"三不管"的死角或者产生新的管理漏洞,再者,如果仅裁员、不精兵,就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整体效能,最终造成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这无疑会使公司雪上加霜!在本文中,笔者提出:公司在裁员时,应当充分运用"6R"策略,以保障裁员之后的正常运营;在裁员后,要马上并用"6C"策略,进行精兵,以组建一支高绩效的团队.  相似文献   

7.
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是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团队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会计专业"三维"教学团队根据成员的特长和团队建设任务的需要进行整合分工,形成"课程编写团队"、"课程技术团队"、"课程表现团队"三个子教学团队.各子教学团队相互作用、相互依靠、分工合作,并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特长和优势.会计专业"三维"教学团队的运行和管理模式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示范性经验.  相似文献   

8.
这里需要"软技巧" 德国公司职员Bruce 都说德国公司里的工作环境很压抑,人 和人相处很刻板,但是我却没有这样的感 觉。在参加公司培训的时候,教我们的公司 老员工就很注重让我们掌握工作中必备的 "软技巧"(Soft Skills),是指有别于专业知  相似文献   

9.
精英的旅程     
吴菁 《中国企业家》2011,(11):I0018-I0019
中国的MBA教育刚刚起步的时候,人们对这个学位和这种教育模式的意义所知甚允正如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纯均教授最近在清华MBA教育20周年庆典上所说的:“不仅社会上对MBA教育缺乏了解,弄不清MBA和那个‘打篮球的NBA’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王峰 《企业文化》2004,(11):78-82
三年前,在北京某名校的MBA课堂上,市场营销老师在黑 板上把"v"写在"w"上并画了个圈,然后问在座的MBA学员们那 代表什么?一些人说那是上海大众,另一些人说那是一汽大众,还 有一些人很迷茫:到底属于谁啊?但如果现在再有人在任何场合 提出同样的问题,在场的人肯定会很快达成共识:" "代表德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少吃油腻,不少人在买肉的时候会选择瘦肉.在南京市场,一种所谓的"健美猪"猪肉很受欢迎.和普通猪肉相比,这种"健美猪"肥肉很少.而调查发现,"健美猪"并不健康.这些问题重重的猪肉还流入了宣称"经过十八道检验工序"的济源双汇食品厂.  相似文献   

12.
《当代经理人》你与亨利·明茨伯格先生有过面对面的交流,他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怎么样的? 肖知兴:明茨伯格到INSEAD给MBA做一个晚间讲座。那时他的《管理者而非MBA》尚未出版,但他反思MBA的教育方法已经有很多年了。在座的都是MBA,所以,明茨伯格那些批评MBA的话相当于是“当着秃子的面,非要说亮”,MBA也不示弱,双方唇枪舌剑,煞是好看。当时的印象是明茨伯格批评问题很尖锐、很严厉,非常不留情面。  相似文献   

13.
现在人们常常说到"企业的生态" 其中包括"外部生态"和"内部生态"。 其实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经理人的心态。 这是一组企业家在上MBA课时,老师 常常举的例子。它们是劝言、警言、诫言。 又多以讲故事的方式让我们明白一些看 起来浅显、做起来却很不容易的道理,读 起来很有趣。  相似文献   

14.
一次性纸杯是"万能"的吗? [回应]一次性纸杯不是万能的.用冷饮纸杯装热饮,或是用纸杯喝酒,都有安全隐患. 很多消费者在使用纸杯的时候,只是为了图方便,将一次性纸杯作为"万能杯"使用,可是事实证明,一次性纸杯并不是万能的,混用纸杯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职业发展是MBA攻读学位的最重要的诉求,然MBA学生入学前的从业背景、教育背景、个性特质和职业目标等均有较大差异。针对MBA个性化的职业发展需求,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通过开展"职业发展顾问零距离"咨询专项,并在此过程中为个性化MBA职业发展咨询提供了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MBA     
中国自己培养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出现了仅仅7年。尽管人们对 MBA 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但是这个群体已受到企业的极大重视。当前要注意的是两项工作:一是要教好 MBA,二是要用好 MBA。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我们自己的 MBA,才能适应中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高冬梅 《人力资源》2005,(11):20-22
团队精神如今已经成为雇主的口头禅了,一大批觉醒的企业正不遗余力地致力于高质效团队的建设.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在形式上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说话都很有团队意识,但心里都是另外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MBA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使命,也是社会企业模式的一种.MBA教育是应用商业手段于学校这个非营利机构,以便有效地为社会持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教育服务.此外,东西方都在金融危机后重新思索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都决定了MBA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钱伟长院士的"教学改革思想"为要培养能融合"企业经济利益、社会人文发展、自然环境保护"和"东西方管理"的跨学科与全面发展商业管理与领袖人才的MBA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重要指导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建立"和而不同"的"东西融合"与"企业利益、社会人文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全人教育MBA教育模式",最后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融创集团的目标是做中国房地产的第一,而作为挺进西南的第一场战役,我很清楚这块地对于我们的价值。当我决定要拿下的时候,我可以不用向任何人请示,而集团公司也会充分信任并认同我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团队"中文臣武将尽管性格差异明显,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但齐心协力战胜了各种困难,成功开创蜀汉三分天下,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现代企业应借鉴"诸葛亮团队"的经验与教训,从建立统一的团队目标、合理的成员结构、信任感与忠诚度以及良好的沟通五方面打造高效的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