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信息在线     
中俄就今后从俄进口天然气的定价方法达成一致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日表示,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已经就今后从俄进口的天然气的价格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液化天然气(LNG)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长期以来仅靠管道出口天然气的俄罗斯也提出要加快发展LNG业务。这主要是基于:一是可实现天然气出口形式多元化,利用LNG开辟新的市场;二是尽快参与世界LNG市场竞争,逐步在LNG市场占有更多份额,确保俄罗斯重要天然气出口国的地位;三是克服部分地区因地理屏障和气候原因导致的不利于修建管道的障碍,加大对位于巴伦支海、喀拉海、伯朝拉海、萨哈林岛等的大陆架气田的开发力度。根据《2030年前俄罗斯天然气行业发展总纲要》(草案)的规划,到2030年,俄罗斯LNG产量将占俄天然气总产量的10.5%?11.8%,LNG出口量将占俄天然气出口总量的12.1%?18.7%;俄天然气产量将占世界总产量的23.4%?26.1%。未来中国是否进口俄罗斯LNG主要取决于俄LNG的价格水平;中俄两国已经确认从俄东部向中国供气380亿立方米/年的目标,俄计划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设LNG产能并不会影响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合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化》2005,(2):66-66
1月7日,印度透露两笔与伊朗和俄罗斯的数十亿美元的能源交易,突出表明印度正在为高速增长的经济提供能源。印度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在新德里签署了价值将达400亿美元初步协议。协议规定印度将从伊朗进口液化天然气并开发两处伊朗油气田。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表示,该公司正就投资俄罗斯石油集团尤科斯的部分业务进行有关谈判。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能源供给能力由弱变强,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 张国宝介绍,在能源供给方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和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比,  相似文献   

5.
行业动态     
中俄签署4000亿美元30年天然气协议中国和俄罗斯就天然气进口协议谈判近十年后终于获得重大突破,5月21日,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吉平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签署《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根据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合同总额4000亿美元。合同约定,主供气源地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和萨哈共和国恰扬金气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负责气田开发、天然气处理厂和俄罗斯境内管道的建设。中石油负责中国境内输气管道和储气库等配套设施建设.近十年的谈判,天然气价格是主要的绊脚石,双方在最后一刻才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6.
<正>历时6年之后,2022年3月,沙特阿拉伯就建立人民币石油交易机制与中国重启谈判。2022年4月,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俄罗斯对华出口石油和煤炭以人民币结算的协议已经具备条件,俄财政部和中央银行正在细化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俄总统普京在2022年9月举办的东方经济论坛上表示,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中方决定以50∶50的比例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天然气费用。  相似文献   

7.
2009年欧洲天然气市场需求出现下滑,俄罗斯与土库曼斯坦之间的伙伴关系也随之急剧降温。2009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仅从土库曼斯坦进口了95亿立方米天然气,而不是合同规定的4104L立方米。2010年伊始,Gazprom决定将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采购量降到2002年的水平,原本计划实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也推迟启动。尽管如此,土库曼斯坦巨大的天然气资源yh Gazprom无法忽视。随着中亚一中国天然气管道竣工投产、土库曼斯坦一伊朗天然气管道二线开工建设以及欧盟力主实施的“纳布科”项目的积极推进,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成为多方争抢的对象,在国际市场上与俄罗斯天然气渐呈竞争之势。“纳布科”管道的未来将牵动俄土两国的关系走向,但是作为竞争中的合作伙伴,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都将在世界天然气市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亚美尼亚周六(1月14日)与俄罗斯达成临时协议,将从今年4月1日起向俄罗斯加倍支付进口的天然气。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亚美尼亚的天然气供应完全依赖于俄罗斯,而这项协议将使俄罗斯不必到冬季时才大幅度提高供气价格。  相似文献   

9.
佘莉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0):67-71,108
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包括阿联酋、沙特、阿曼、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六国,拥有全球最为富集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卡塔尔天然气储量仅次于俄罗斯和伊朗,居世界第三位。目前出口天然气的海合会国家有卡塔尔、阿联酋和阿曼。海合会国家不仅天然气资源禀赋丰厚、天然气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还在积极开拓太阳能等新能源。2007年,中国首次从阿曼进口LNG。2009年自海合会国家进口的LNG占中国LNG进口总量的8.42%,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13.64%,未来中国自海合会国家进口LNG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应与卡塔尔、阿联酋、阿曼建立和保持长期稳定的LNG贸易关系,并尽早介入或扩大在沙特、科威特等海合会国家天然气上游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国际链接     
亚行将今年亚洲经济增速预测上调至6.6%;经合组织认为油价上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影响有限;26国动用战略石油紧急救市;欧盟9月14日起对积压的中国纺织品发放进口许可证;俄罗斯天然气2010年直输德国两国结成能源同盟;尼日利亚拟在4年内成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相似文献   

11.
中俄两国天然气合作除了面临天然气价格的分歧、天然气气源的不确定性外,在东线天然气合作中还存在一些俄罗斯国内法律、规划、纲要等制度性的障碍。氦气是运用于军事与高科技领域的重要资源,未来氦气供需之间的缺口将逐步扩大。俄罗斯东部天然气中氦的含量非常高,达到0.15%0.6%。出于战略及市场因素的考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积极推动联邦法律《氦法》和联邦规划《俄罗斯的氦》的制定。如果俄罗斯一旦通过与氦气相关的立法,将天然气从俄罗斯直接通过管道输送到中国的方案可能就无法实施。另一方面,俄联邦能源部起草《提高俄罗斯液化天然气产量》纲要,主要目的是在俄天然气工业总体规划中提高液化天然气产量。上述法律、规划以及纲要的实施都促使俄罗斯将天然气液化后再出口到国外,这可能阻碍中俄两国天然气领域的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2.
2014年5月,中俄签署经东线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长期合同,标志着中俄天然气合作迈入新的阶段.两国从开始天然气谈判到最终签署合同,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国际能源市场、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中俄两国的天然气市场状况,以及中俄双方对天然气合作的诉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趋势成为影响天然气合作的主要因素.本文归纳了中俄天然气谈判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分析了促使两国签署天然气合同的内外因;阐述了中俄天然气合作未来对国际天然气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合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对中俄天然气长期谈判和合作所得到的经验教训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赵华 《中国石化》2009,(8):57-59
能源一直是欧盟最大的软肋。目前,欧盟多达40%的消费天然气需从俄罗斯进口,其中绝大部分又须经南乌克兰境内管道输送。但自2006年至今,俄乌两国的天然气争端已使欧盟两度在严冬时节遭受“断气”之痛,也使欧盟加快了开拓能源供应新渠道的步伐。欧盟2008年提出了一个包括中亚、南高加索、中东有关国家在内的南部走廊输气网络建设构想,其重心就是尽快建设绕开俄罗斯的纳布科输气管道,将里海地区的天然气经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输送至奥地利后再输往欧盟其他国家,年输气能力31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4.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2006年5月24日表示。目前中国石油储备基地建设进展很顺利.已经建成相当一部分的储油设施。但在现在高油价的情况下,中国不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采购原油来增加石油储备。张国宝还表示.中国的石油资源探明率不高.继续发现大的新油气田的可能依然存在:他预计,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原油产量将保持在1.8亿-2亿t。中国2005年全年原油产量1.81亿t.较上年同期增长3.9%.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中国“俄罗斯年”,而2007年又是俄罗斯“中国年”。两国高层领导定期会晤时就曾表示过,要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度,推动和促进中俄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在此大背景下,俄工商会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了热情的建议,希望能在机械工业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并签署长期、原则性协议。俄罗斯的近邻白俄罗斯的工业界也曾拜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东部天然气规划》对我国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资源有着重要影响.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油气公司等多方利益制衡,使这项规划一直处于"难产"之中.新版《东部天然气规划》拟订了15个天然气开发方案,关键区别在于天然气资源的开发目的不同.推荐方案为"东部-500"方案,即不向统一供气系统供气,而把向亚太地区的天然气出口量提高到500亿立方米.根据该方案,从管网向亚太地区的供气时间从2010年推迟到了2012年,计划到2020年达到大规模供气.Gazprom正在加强对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天然气资源的控制,我国石油公司在研究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的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Gazprom的地位与作用,时刻关注俄罗斯在东部地区的能源政策与发展动向,做到知己知彼.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天然气产量超过6000亿立方米/年,已建成“北极光”、“蓝流”、“北流”、“兄弟”、“联盟”、“亚马尔-欧洲”等多务天然气管道,每年向独联体成员国、欧盟成员国等30多个国家出口天然气约2000亿立方米.近年来俄乌两国天然气纠纷不断升级,欧洲各国为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受地缘政治因素等影响,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开始向东转移.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面临的国际环境使其出台了天然气行业相关政策并制定发展规划.在原有天然气出口管道的基础上,俄罗斯为进一步实现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新建和规划了“南流”、“北流”三四线、中俄东线、中俄西线等天然气管道.中俄两国2014年5月签署东线天然气购销协议后,项目快速推进,俄罗斯境内段管道已于9月1日开工建设;中俄西线项目的谈判随即启动,并约定近期签署购销协议.  相似文献   

18.
里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近10年成为国际资本激烈竞争的舞台,在角逐的背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和俄罗斯对里海能源的争城,争城的焦点在于里海石油出口管道的走向,中国早在5年前就已经活跃在里海周边阿克纠宾油田的石油开发活动中,CNPC——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正积极准备参与里海大陆架的勘探开发,跨越中哈两国的输油管线工程目前还在进一步磋商之中,这条管线一旦投入运营,必将成为第二亚欧大陆桥,对中国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保证能源安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与我国陆路相通,是我国较为理想的进口管道气资源地。中亚地区天然气外输管道的博弈相当激烈,分为北向通道(通往俄罗斯)、西向通道(跨里海)、西南向通道(通往伊朗)、东南向通道(通往阿富汗)、东向通道(通往中国)。铺设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对于维护油气资源国和消费国的共同利益十分重要: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有利于改变中亚现有天然气出口格局,保障中亚地区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各国在中亚天然气管道上的博弈给中国带来了契机。项目建设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中哈天然气管道将于2009年开通,这煮味着来自中亚地区的天然气将先于俄罗斯抵达中国。与此同时,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项圈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所有迹象表明,中亚地区将威为中国进口天然气的陆路供气先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