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平与效率的矛盾较为突出,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引起了关注。以价值论为基石,提出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经济转型期的体制特征,论证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现象。具体分析了劳动、资本、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等生产要素的收入分配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产生的剩余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按贡献分配将劳动与其他非劳动要素统一于生产要素,将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统一于社会贡献,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统一于按贡献分配。这一原则体现了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等时代性,把握了按贡献分配规律的必然性,是我国分配理论与时俱进地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平分配应首先从第一次分配开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加分配次数已经被证明不能解决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解决第一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应当成为我国的首要任务。它包括对工资性收入的按劳分配和对利润在包括劳动要素及其他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对工资性收入的分配,因为效率第一,兼顾公平而扭曲了按劳分配原则;对利润的分配,一方面因为劳动创造了利润而不能参与分配利润,另一方面因为劳动不参与分配利润而使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彻底。这两种不正常的分配状况都需要改变。首先在第一次分配中实现公平是一项重大的改革,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需要做出政治上的决策和具体部门科学的规划与实施,需要国有企业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提法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突破,但理解各异。笔者认为,这里指的生产要素应该是狭义的生产要素,即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如果这里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在语言逻辑上就有同义反复之嫌。当然,从广义的概念来说,劳动和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5.
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是现代经济中生产要素。从个人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这些要素既可以抽象为劳动,也可以抽象为资本。从激发这些生产要素的活力、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研究目标出发,我们可以将这些生产要素抽象为人力资本,因而按人力资本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现机制。同时,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劳动知识化、生产要素市场化和资本化的要求,按劳分配也必须发挥按人力资本机制的激励作用,以解决现实经济中复杂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因此,按人力资本分配在社会主义分配结构中具有耦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规律要求价值在创造主体与分配主体之间对称 ,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加了人们认识上的困难 ,但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 ,生产劳动的发展遵循社会化分工协作规律时 ,表现出间接化、社会化、层次化、科技化的规律性。把“四化”规律引入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分析 ,完全能够在坚持劳动价值论本质规定的前提下 ,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统一起来。同时我们还会发现 ,创新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实际上是劳动创造价值的新的表现形式 ,要素价值论是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创造价值 ,按生产要素分配或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是按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及其贡献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7.
徐芳 《经济学家》2003,(4):125-126
1.扩大了生产要素概念的范围十六大报告关于分配制度改革的有关论述是分配领域的一次全新突破,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劳动、资本、技术、管理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这一认识突破了传统劳动价值理论的局限,确认了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也同样创造社会财富,同时为财富赋予全新的含义,这是分配理论的重大创新。同时,报告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既是对过去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原则的继承,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这一原则的确立不仅扩大了生产要素的范畴,也明确了分配的依据,是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居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在于生产要素的所有制 (产权 )关系 ,我国现阶段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这一分配方式会对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带来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避免收入差距过大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城 《经济学家》2003,3(6):56-6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由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与劳动创造价值无关。私有制决定按要素分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不是指分配方式,而是属于分配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剥削和两极分化现象。公平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历史范畴。  相似文献   

10.
确立初次分配公平原则需要在理论上明确:企业是平等的生产要素的集合,集合于企业的各生产要素处于平等的地位,拥有平等的参与收入分配的权利;生产要素的贡献是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依据,科学确定各生产要素的贡献才能确保其获得公平的报酬;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与资本关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不平等的隶属关系,二者拥有平等的企业剩余索取权;初次分配公平是基于效率原则基础上的公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学说揭示了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导致资本家与工人收入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劳动力收入占整个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也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应当重视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学说的指导意义,在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中强化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注重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力要素的权利问题,创造条件使劳动力实现资本化,增加劳动者的财产收入,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按劳分配的层次性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前人研究进行归纳基础上分析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内涵,并提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宏观经济运行层次的分配规律,应纳入按要素分配的范畴,是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共同进行生产活动时获得补偿与积累的规律;按劳分配是对具体劳动力的补偿标准,属于按要素贡献率分配的范围,是微观经济活动层次内的一种分配规则。在此基础上对按劳分配实施过程中衡量有效劳动的标准以及按劳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及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经济理论难以证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实现内在结合。事实上,价值创造过程中生产劳动出现了社会化、层次化和科技化的趋势,只要产权关系清晰和产权主体多元化,离开了人的活劳动,生产要素就不可能自动实现优化配置,生产劳动就是处于社会生产总系统中不同环节和不同层次的劳动者配置生产要素的行为,所以,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上,它是按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进行分配,与按劳分配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规模经济理论有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如:只注重有形资产,忽视无形资产,只注重投入要素量的变化,忽视质的变化……。这些缺陷使得传统规模经济理论在指导现代企业时难以做到游刃有余。文章对传统规模经济理论提出了一些新论,并运用这一新论对现代中小企业的规模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按分配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资本主义分配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逻辑起点。只是以往我们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最本质的含义理解不够透彻。实质上,应该说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最本质的内容包括三点,即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量的大小为依据,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承认能力本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仍然没有偏离这三点本质的含义,但已经有了新的特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6.
李颖慧  李敬 《技术经济》2020,39(1):89-98
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超边际分析方法,构建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商品市场交易效率、农户数量规模、政府补贴和农户劳动力变化是影响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四个因素。其中,商品市场交易效率对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分布密度、政府补贴和城镇化率提高1%,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分别提高0.135、0.955和2.714。  相似文献   

17.
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首先是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贡献,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和尺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产权关系和商品经济原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在现实经济关系和法律上的体现,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直接原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这两个方面都有科学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从劳动力市场角度出发,通过运用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对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信息渠道的畅通性和毕业生的保留价格对大学毕业生的决策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文章还根据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按劳分配问题的关键是要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说明按劳分配的“劳”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计量的问题。梁博士把“劳”解释为“有效劳动”是不正确的,因为按“有效劳动”分配无法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笔者认为,“劳”指的是劳动者付出的个人劳动中包含的抽象劳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能解决“劳”的计量问题,也就能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也就能使按劳分配理论科学化,并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了。  相似文献   

20.
深入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演进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农民农业收入的持续增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6-2010年浙江农户微观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5个因素的变化,采用反事实分析法,比较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虚拟分布与真实分布的差异,进而判断各因素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演进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均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和技术效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位置与形态演进的主要原因,前沿技术则主要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形态的演进,而劳均土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演进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