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会计师》2014,(8)
本文通过搜集2010年—2011年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分析证券市场中的违规行为、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其市场反应。结果发现,证券市场中的违规行为以内幕交易、信息披露违规和利用非法账户买卖证券股票为主,处罚方式以警告和罚款为主;在处罚公告公布后较短时窗内,违规样本的每日平均超额收益和累计平均超额收益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处罚进行实际效果研究,检验我国证券市场违规行为和处罚的实际效果。本文研究表明,很多上市公司受到不止一次处罚;处罚手段主要以内部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为主;市场的反应程度与处罚的公开性和力度正相关;市场的反应程度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1-2009年被证监会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样本,分别从会计师事务所和CPA个人两个层面检验了行政处罚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被证监会行政处罚后,受罚事务所或CPA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没有显著降低,会计盈余稳健性也没有显著提高,并且行政处罚力度的差异对上市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和会计盈余稳健性也无显著影响,这些发现表明我国证监会对违规事务所和CPA的行政处罚并未显著改进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对此现象,监管部门应当反思,并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张俊卿 《中国外资》2013,(21):32-33
信息披露违规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上市公司在面临财务压力时,可能会增加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发生的频率。因此极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财务压力和信息披露违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以2007~2009年经我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披露的违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Logistic模型对上市公司在不同类型财务压力情况下所做的信息披露违规情况展开了分析,得出了系统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上市公司的收购过程中,提示公告和正式公告是两个最重要的信息披露.以我国在 2002年 12月 1日至 2003年 10月 31日期间提交证监会审核无异议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为样本,利用市场模型考察提示公告与正式公告事件日周围的超额收益率、平均超额收益率 ,以及狭小窗口的累积超额收益与累积平均超额收益情况.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收购事件中,提示公告的市场反应要显著高于正式公告的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6.
事件     
证监会认定光大证券8·16事件为内幕交易罚款5亿元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认定光大证券8·16异常交易行为已经构成内幕交易、信息误导、违法证券公司内控管理规定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指光大董秘回应误导公众。证监会同时对相关四位相关决策责任人徐浩明、杨赤忠、沈诗光、杨剑波处以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处罚.并没收光大证券非法所得8721万元.并处以5倍罚款,共计5.23亿元,为证券史上最大罚单。另外,证监会还停止了光大证券从事证券自营业务(固定收益证券除外),责令光大证券整改并处分有关责任人。  相似文献   

7.
证券市场的信息公开制度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是证券法律制度的核心,根据法律规定,真实、准确、完整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其中不能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情况。本文通过对2012年和2013年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的处罚情况进行分析,试图探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频发的原因,为完善改进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供相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征税人视角论我国税收流失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征税人违规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是一种严重的税收流失现象,违规收益、对征税人违规行为的查获概率、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程度、征税人的薪金是税收流失是否发生的影响因素.征税人执法犯法的收益与成本之比的关键因素是违法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为此本文提出治理对策:依法征税是基于征税人视角治理税收流失的根本;强化征管,提高查获概率和惩罚力度;提高素质,增强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9.
史艳 《财政监督》2003,(5):32-33
一、加强证监会的监管能力,完善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中国证监会作为股市的监管者,既是证券市场的立法者,也是执法者,这种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政府对证券市场的过度管制,创造更多的"寻租"机会和产生严重的激励扭曲。比如,证监会早就有权调查并处罚上市公司的欺诈、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等各类市场违规行为,但真正受到处罚的只有少数几个,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仍处于国有(政府)控股之中,而中国证监会本身也是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不能成为完全独立于所有大小股东之外的第三方,真正行使证券市场的监管职能。这种现状使得证监会不但不能有效地监督上市公司并对其中的不法者进行严惩,而且在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曝光产生股市动荡时,不是考虑对问题公司毫不手软地查处以警戒其他上市公司,而更多地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总行和省分行相继制定下发了《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违规积分管理规定(试行)》《违规积分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从制度和管理层面进一步统一和明确了对各种违规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加大了违规处罚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管萍  宋良荣 《财政监督》2011,(21):50-52
一、引言迄今为止我国的证券市场建立和发展已有二十多年,作为证券市场监管者的证监会、交易所在努力构建有效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减少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股票条例》、《期货条例》、《证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等在法律法规方面都在不断地完善市场行为。行政处罚是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尚  相似文献   

12.
皮海洲 《理财》2016,(4):11
加强市场监管是维持股市正常秩序的重要手段,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则是股市监管的重要方式。也正因如此,加强市场监管也就成了股市管理层最主要的日常工作,而每年的监管数据也成了管理层的重要业绩之一。在过去的2015年,在加强市场监管方面,管理层明显交出了一份"自我满意"的答卷。根据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证监会处罚委及派出机构共审理案件273件,对767个机构和个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予以行政处罚事先告知,涉及罚没款金额54亿余元,超过此前10年罚没款总和的1.5倍,共举行案件听证73次,比2014年增加  相似文献   

13.
证监会处罚公告释放的"坏消息"具有风险预警的作用,可能导致违规公司银行债务融资下降。分析师跟踪可能具有信息效应和声誉效应,影响证监会处罚公告与公司银行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在中国资本市场强化监管的背景下,本文考察了证监会处罚对于违规公司非公开市场融资的经济后果。我们的研究发现,证监会处罚公告后,违规公司的银行贷款签约概率、银行贷款签约率和新增银行贷款规模均下降;并且,处罚等级越高,下降越显著。银行预期违规公司的信息成本与违约风险上升,而非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恶化是公司银行债务融资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分析师跟踪的信息效应而非声誉效应,缓解了证监会处罚公告与公司银行债务融资之间的负向关系。本文拓展了资本市场处罚和分析师跟踪对于公司非公开市场融资的经济后果研究,也为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监管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行业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也出现了"黄光裕案"、"五粮液案"、"杭萧钢构案"等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违规案例,且呈愈演愈烈之势。9月7日,证监会发布《2011年上半年证券稽查执法情况综述》,介绍了上半年打击证券内幕交易、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情况。本期财经热点关注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及其监管与防范。  相似文献   

15.
维农 《云南金融》2012,(2):46-49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日趋活跃,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呈易发多发态势。严重扰乱资本和证券市场运行秩序,损害广大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合法权益。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近来,自证监会表示了对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之后,证监会史无前例地公布了多起证券违法违规案例。坚决而有力地打击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继2011年12月9日证监会公布六起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案件后,12月23日,证监会又通报了五起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案件,其中包括证券公司从业人员“老鼠仓”涉刑第一案、首例涉及阳光私募的“抢帽子”市场操纵案等。打击证券市场违法犯罪也因此更显得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正>A股市场截至目前为止的"史上最严厉罚单"于今年11月中旬前正式下发。11月14日晚,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当天公司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光大证券因"8.16事件"涉嫌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作出处罚决定,公司共计被罚没5.23亿元,相关责任人分别处以60万元罚款,同时宣布这些责任人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及期货市场。"史上最严厉罚单"的作出体现了"钢腕治市"的精髓,即从严治市,敢啃硬骨头,敢于办大案,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从严从重打击。但尽管如此,"史上最严厉罚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甚至是某  相似文献   

17.
刘丽华  徐艳萍  饶品贵  陈玥 《金融研究》2019,468(6):113-131
本文以企业集团为对象,研究违规事件的传染效应。利用2003-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违规样本,本文发现:(1)当公司发生违规行为而被证监会等监管机构进行处罚公告后,违规公司股价显著下跌的同时,同一集团内其他公司的股价也显著下跌,即违规事件在集团内存在传染效应,而这一传染效应主要存在于与信息披露相关的财务违规事件中;(2)进一步的路径检验发现“被传染公司”较低的盈余质量和集团内财务公司的存在能够解释传染效应的发生;(3)分组检验结果表明:集团内的传染效应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少、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借助违规事件的传染效应研究视角,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新兴市场中的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8.
徐诺金 《中国金融》1997,(10):13-14
金融违规行为的再分析徐诺金在《中国金融》1997年第4期一篇题为《违规成本与违规收益:金融监管低效原因分析》的文章中,我对金融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金融企业违规的动机是追求违规操作中的潜在利益,当金融企业预期违规操作的潜在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和制度研究的视角,集中分析了长期困扰中国银行业和监管当局的"屡查屡犯"问题,认为"屡查屡犯"式违规文化的形成,起因于少数违规问题得不到应有处罚所引致的群起效仿的逆向选择行为,所以必须坚持以规范市场秩序和提升制度执行有效性为突破口,以提高监管约束透明度和执法公正性为切入点,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到位的处罚,切实提高违规行为的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和制度研究的视角,集中分析了长期困扰中国银行业和监管当局的"屡查屡犯"问题,认为"屡查屡犯"式违规文化的形成,起因于少数违规问题得不到应有处罚所引致的群起效仿的逆向选择行为,所以必须坚持以规范市场秩序和提升制度执行有效性为突破口,以提高监管约束透明度和执法公正性为切入点,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到位的处罚,切实提高违规行为的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