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进福 《旅游学刊》2004,19(5):82-91
20世纪30年代以来,旅游社会学研究逐渐成为了一个旅游学与社会学交叉且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领域,研究成果颇丰。文章综合考察了欧美英语国家旅游社会学文献,对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进行大胆梳理,把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大致划分为4个阶段,即(1)早期的起源阶段(“二战”以前);(2)过渡时期(“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3)形成和发展时期(20世纪70~80年代);(4)系统经验研究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认为,尽管学科地位仍受质疑,但随着旅游社会学研究范围的扩大、研究对象的明晰、研究内容的丰富、研究方法的成熟,旅游社会学研究进入了系统经验研究阶段,旅游社会学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毋庸置疑,旅游社会学作为广为接受的独立学科分支也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2.
整合与分化:旅游研究的学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研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所能完成 ,而是由不同学科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的多学科研究。随着旅游业在中国的发展规模、重要性、普及程度和研究深度的增加 ,任何一个希望在旅游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人 ,会感到研究的难度越来越大。根据个人不成熟的意见 ,以及对未来一段时间 (10年左右 )中国旅游研究的发展态势的预测 ,估计在两个不同甚至相反的领域里会出现较为突出的进展。其一就是站在多学科整合的立场 ,在学科交叉的地方进行探索研究。这样的交叉点的选择 ,成为至为关键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感觉到有增长潜力的交叉…  相似文献   

3.
旅游研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所能完成,而是由不同学科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的多学科研究。随着旅游业在中国的发展规模、重要性、普及程度和研究深度的增加,任何一个希望在旅游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人,会感到研究的难度越来越大。根据个人不成熟的意见,以及对未来一段时间(10年左右)中国旅游研究的发展态势的预测,估计在两个不同甚至相反的领域里会出现较为突出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以旅游学科领域在Journal Citation Report(《期刊引文报告》)中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11本国际权威期刊2005—2014年发表的4876篇文献为数据样本,采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国际旅游学科知识体系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趋势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辅以内容分析法对国际旅游学科研究领域的知识体系框架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酒店服务、旅游市场和文化、旅游心理和行为、旅游目的地研究为当前的热点研究主题;(2)国际旅游知识体系涵盖了上述5个热点主题以及旅游效应、旅游消费过程、旅游环境、旅游综述数据来源、旅游综述研究方法、旅游综述研究内容等在内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已形成了结构相对完整的旅游学科知识生态系统,并在经济学、旅游、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休闲、心理学、文化、艺术、历史、法律、环境、政治等多个学科领域呈现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多元化特点;(3)生态、医疗、可持续发展、体育运动、移动互联网以及宏观政策环境对旅游的影响等是未来特别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创新依然会来源于旅游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文章批判了旅游研究逃离范式否定现代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缺陷,通过梳理旅游现代性研究的内在脉络,呼吁重塑旅游现代性的回归研究范式,并抵制批判旅游现代性的研究危险.基于群体旅游这一社会普遍事实,从具体的经验研究开始,展示旅游的群体性与现代性以及群体/日常生活世界与旅游/旅游世界的相互影响,通过与逃离范式的比较,支持了回归范式重回归、结构/关系和群体的研究主张.研究指出:(1)旅游的目的是回归日常生活世界而非逃离;(2)蓬勃发展的大众旅游是旅游现代性的展现,也是旅游研究的根基所在;(3)旅游现象的关系/结构特质是旅游学科独立的基础,理应回归到旅游研究的中心;(4)旅游研究的回归范式具有沟通个体和社会结构、整合游客旅游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群体/关系/结构的回归范式抓住了旅游现象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键特征,可以成为产生独立旅游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国内旅游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人才的培养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模和知识结构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也对我国旅游高等院校(系)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模式提出了诸多挑战。因而,反思国内旅游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背后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明确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国内旅游高等教育存在3个方面的主要问题:1 学科地位定位不准、专业设置片面。一方面是旅游学在学科之林中始终都没有得到一个适当的地位(谢彦君,2 0 0 1) ;另一方面是将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仅…  相似文献   

7.
由于旅游现象的复杂性,旅游研究为多学科介入提供了丰富的对象资源。也正因为如此,关于旅游研究是一门单一学科、多学科还是跨学科的问题,人们仍有大量的争论和误解。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对于旅游学科以及学科标准的争论,提出只有确立旅游学科中被纷纭争论所打乱或掩盖的内部逻辑以及逻辑起点,才能寻找到促使旅游研究进化到一门独立学科的途径。不管研究者们从何种学科角度对旅游进行研究,笔者都认为,多学科研究是旅游学这门新兴学科不可或缺、不能跨越的必经阶段,而跨学科则是之后整合学科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文章重新审视了跨学科在旅游学科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旅游学科建设将得益于这种问题导向的知识生产方式。同时研究认为,通过探寻类似于"旅游体验"这样的逻辑起点,旅游的跨学科融合以及随后的独立旅游学科的建立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报》是刊载地理学研究权威成果的最具影响力的国内学术期刊,刊载的旅游地理学学术研究成果反映了该学科的特征、主题和发展态势。本文以《地理学报》刊载的旅游研究论文为数据样本,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旅游地理学相关领域30年来的研究成果图谱,可视化展现其主要学术力量、热点主题、研究方法及其时间演变过程,从而考察30年来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旅游地理学载文数量日益增多,主题呈现多元化。相关成果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起步转向、继承发展和综合发展的3个旅游研究阶段。同时,整体研究呈现向东部倾斜的趋势,且实证研究多于理论研究,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亟待完善。未来需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理论创新、学科交叉,促使旅游地理学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考察世界著名的旅游度假区,发现它们大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 规律之一:选址于风景优美地域,在本国政府大力支持、世界银行等国际性金融机构积极投资、贷款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例如,20世纪60年代末期,印尼政府认识到巴厘岛是进行旅游初步开发的最佳地点,第一次制定了印尼旅游发展的总政策.1973年巴厘旅游开发公司(政府所有制)成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印尼政府公司、地中海俱乐部等积极投资.至80年代中期,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应天煜 《旅游学刊》2004,19(1):87-92
旅游作为一门跨多个学科领域的应用科学,其学科发展往往会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各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而目前旅游学研究中具体实证研究有余而基础理论工作相对不足的局面已经阻碍了旅游学作为一个学科体系的确立、完善和向前发展。本文试对社会心理学中新兴的“社会表象理论”(Social Representation Theory)以及近年来国外学术界将该理论引入旅游学研究的基本情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以期能够为国内旅游学界的相关研究工作起到一点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Mill & Morrison的旅游系统理论,文章构建了由6个主类和61个亚类组成的旅游研究系统分类框架(The tourism research system categorization framework),选.取31本国际旅游期刊在2003-2012年期间的10058篇文章,从而提取出13669个关键词(其出现频次为41624)并进行归类,运用演绎分析和统计方法对旅游研究主题进行大数据整理.文章识别出旅游学研究的跨学科特征和各个旅游研究主题的受关注程度:从主类来看,最受关注的是“目的地”领域,其次是“需求”和“营销”领域;从亚类来看,最受关注的是“市场细分”和“吸引物和节庆”领域,而“基础设施”、“交通(旅游目的地内部)”和“旅游客流”等领域受关注度最少.最后,本文试图寻求与旅游学学科树进行理论对话,重新检验了近10年国际旅游研究在国内分类框架的学科特征与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2.
黎巎  张凌云 《旅游学刊》2013,28(1):114-128
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是探索旅游问题、规律及原理的新思路与方法。为了系统地概括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采用系统综述(systematicreview)方法对该交叉领域最近12年的主要研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该系统综述回答了如下3个问题:①信息科学研究中面向旅游的研究主要有哪些方面;②旅游研究中与信息科学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哪些方面;③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有哪些趋势。  相似文献   

13.
旅游六要素的理论属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翟辅东 《旅游学刊》2006,21(4):18-22
文章通过对旅游六要素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贡献的回顾,说明旅游六要素不仅是旅游产业结构的主体,而且在旅游学科体系中也居于基础性的地位.旅游六要素有自己的概念和原理体系,使旅游学具有应用学科性质.除了旅游学之外,没有一门别的学科能系统地把旅游六要素及其相关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旅游学科体系结构由三个层次的系统组成:一是主体系统(旅游六要素);二是动力系统;三是支撑系统.建立旅游六要素理论的目标就是要创新理性思维去促使六要素产出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文章还针对六要素结构系统中的主导因素变化分析了动力系统的形成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旅游发展越来越体现出产业融合的特征,这使得从产业融合视角研究影视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影视外景地旅游、影视故事发生地旅游、影视文化旅游、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旅游、影视主题乐园旅游、影视节庆旅游等6类,其中前3类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影视传播旅游,后3类可以概括为影视提供旅游内容。影视所固有的传播功能是前者的一个基础,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则是后者的一个基础,两者共有的基础则是影视和旅游产业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和技术创新是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主要动力不同,需求发展导致的市场融合是影视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信息化领域相同的是,企业同样是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海岛旅游是国际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深入分析国际海岛旅游研究的演化脉络和重点领域,对于提升“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的海岛旅游研究水平,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Web of ScienceTM为数据源,使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 软件对2000—2019年的1 511篇英文海岛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图谱分析,揭示研究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结果显示:(1)海岛旅游研究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2000年以来可以划分为缓慢发展、稳步发展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研究内容从关注海岛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逐渐转向海岛旅游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2)国际海岛旅游研究具有市场依赖性和资源依托性特征,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或海岛资源丰富国家,三位高引频次最高学者为Gossling、Hall和Scheyvens,发文期刊集中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海洋海岸科学和旅游学3个领域;(3)海岛旅游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海岛旅游地资源环境、海岛旅游与全球气候变化、海岛旅游市场、海岛旅游经济影响、海岛旅游社区、海岛游客消费行为、海岛旅游规划与管理、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中国海岛旅游研究应在借鉴国际海岛旅游研究方法和成果基础上,完善海岛旅游理论与研究方法,加强海岛旅游资源与环境,海岛可持续旅游,海岛经济与文化影响,海岛游客消费行为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下)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戴光全  保继刚 《旅游学刊》2003,18(6):111-119
事件及事件旅游(Event & Event Tourism,简称E&ET)已经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作者对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情况和学科发展进行了系列介绍。全部介绍共分6个部分。本文是第4至第6部分。第4部分对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总结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五大内容和三大框架。第5部分介绍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两个重点领域的研究情况:第1节对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进行了介绍,着重分析了奥运会及其旅游效应的研究,对体育旅游(Sport Tourism)和休闲体育(Leisure Sport)的研究进行了评价;第2节介绍了节事的旅游效应,归纳了节事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第6部分在分析我国相关研究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的研究趋势,对我国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4个研究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牛玉  汪德根  钱佳 《旅游学刊》2014,(4):114-124
文章借鉴了一般文献影响力评价模型,并对模型修正后应用于旅游文献影响力评价,对我国30年来出现的一批高被引频次的旅游文献进行影响力计算和分级,并分析不同影响力等级文献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领域分布以及核心作者群影响力特征。研究发现:(1)高被引频次旅游文献总体呈现4个阶段的分布,其中1998~2005年期间为被引频高峰阶段;强影响力文献时间分布较早,较强与弱强影响力文献在2001年以后发文率较高;空间分布呈现高被引频次旅游文献的高富集区、较高富集区、一般富集区和贫瘠区4种类型,经济发达或旅游发展水平高,以及拥有强大的旅游科研团队是高被引频次文献富集的重要推动力;北京和广东在4个影响力等级文献数量均超过其他省份。(2)4个等级影响力文献在理论与方法、旅游发展与规划、旅游环境和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等研究领域关注度较高,同时国内对欧美发达国家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也在逐步增多,但文献的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提高。(3)高影响力旅游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被核心期刊引用率普遍较高,但也存在核心作者群相互间引用频率较低、自引率较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核心作者间的知识流动不足,不利于旅游学科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辽  苏勤  杜宗斌 《旅游学刊》2013,(12):24-33
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热点问题。文章选取国内外权威核心刊物, 识别相关文献, 剔除无关文献, 梳理发展脉络, 从居民感知、文化变迁、地方身份和社会结构等4个方面, 对21世纪以来国内外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总结理论方法。研究发现, 国内外研究领域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 社区和旅游区的实证研究居多;在理论方法方面, 以相关学科的理论应用为主, 对自身规律的反思与总结较少, 理论提炼水平有限。最后, 鉴于地方全球化发展趋势, 从研究领域、理论方法、分析工具等方面反思与展望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因其对消费者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影响,分别发展成为国际商务领域和旅游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和研究热点,虽然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但学界对它们的研究却相对独立,缺少交叉研究.该研究在对两个领域的文献和理论模型进行整理后,将目的地形象放置到国家尺度下重新审视,试图揭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家形象与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之间的互动机制,并尝试引入“熟悉度”等概念建立整合模型.最后以中国大陆为案例地,以来华国际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修正.结论指出:(1)熟悉度对目的地形象有正向影响;(2)国家形象与目的地形象之间具有双向且正向的影响;(3)国家形象通过目的地形象对游客的忠诚度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莉  王静 《旅游学刊》2008,23(5):49-56
本文从研究7个独立变量集入手,确定并测量了影响中国电子商务消费者在线购买旅游产品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证实了一些理论和以往的这类研究,并提供了有关抽样"观望者"的全面信息资料;也揭示了"缓冲作用"在中国旅游电子商务领域的功能.研究发现,重要的预测因素有:访问最多的旅游网页类型、自我效能、特定领域创新和网络知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