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当代经理人》:你如何看待不少国有企业把走出去当成了政治任务的问题? 王辉耀:政府应该放松管制.创造更好的条件,鼓励企业以企业自发行为的方式走出去参与竞争。企业应当从过去简单的劳务输出.商品输出.过渡到资本输出阶段。比如中投投资黑石.这毕竟是一种新的走出去形式,应当鼓励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资本走出去,让“走出去”升级换代,让更多的高技术企业.高附加值企业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措施。”本文阐述了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方面 ;中国企业要抓住“走出去”的时机 ;中国企业要瞄准“走出去”的目标市场 ;中国企业要选择“走出去”的经营策略 ;中国企业要找到“走出去”的合适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来,有关专家纷纷指出,中国的企业千万不能忽略了海外的市场,应当积极的走出去。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要进行跨国经营当然要在品牌和质量上大做文章。"走出去",打造国际品牌两会期间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集团的老总分别谈了各自跨国经营战略的发展模式和成效。海尔集团的副总裁、人大代表杨绵绵谈到海尔的最终目标是走出去,站住脚,争第一。  相似文献   

4.
《财务与会计》2008,(7):7-7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近日表示,外汇局将适应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境外投资规模及投资方式的变化,为企业境外投资创造更加优惠的外汇政策环境。适时出台修改完善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积极拓宽走出去企业的融资渠道,继续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境内企业把握境外投资的机遇;发展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支持有关机构发行设立走出去扶持基金,重点扶持国家鼓励的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李萍 《企业经济》2003,(7):53-54
“走出去”战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走出去”战略指的是使中国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以及中国的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开展竞争与合作;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到国外投资办厂,将各种生产要素输出到国外,将生产能力向国外延伸和布局。本文是从广义角度探讨走出去战略。2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请进来。应当说,请进来战略的实施是成功的,它为我们今天实行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条件,走出去战略是请进来战略的必然发展。入世与实施走出去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入世进一步强化了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同时,入世也…  相似文献   

6.
外刊精揽     
《中国新时代》2009,(5):20-20
“无节制收购” 几年前,中国人将走出去的战略称为Buying Binge(无节制收购)。政府鼓励主要产业中的国有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教训曾经是惨痛的,但中国企业仍坚持走出去战略。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是个机会,可以用便宜的价格来进口战略资源,如铁矿石、铜、石油和天然气。中国铝业宣布计划向力拓集团投资195亿美金,如果此项交易完成会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大一笔。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既有国内政治因素的考量,也有企业经济利益的驱动。国家石油公司的“走出去”虽然已取得较大成绩,但也积累了巨大经营风险,其现行模式难以持续。为了实现中国石油企业更健康地“走出去”,首要的是在国内放松管制、鼓励竞争。一方面应促进市场参与者实力的均等化,鼓励国有石油公司把经营重心更多地转向国外,努力成为国际化的石油公司;另一方面,要给民营石油企业更多发展空间,以利于其“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8.
倪娜 《企业研究》2005,(11):36-37
“走出去”是一国经济及其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和基本条件已经成熟。但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尚不存在“走出去“的能力。对此,本文认为.只要选择了合适、正确的策略,任何企业都能”走出去”,而且都能成功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论坛上,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先生,请他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感想。现将采访内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李德水局长首先表示,走出去是中国人的好传统。早在2000多年前,汉朝的张骞就出使了西域。后来明朝的郑和又七下西洋。在现代史上,几千万华人远涉重洋,到世界各地去发展。但作为企业“走出去”,却是改革开放后的新鲜事物。应当说,企业“走出去”是发展壮大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李德水局长分析说,当前,国际产业分工呈现出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众多企业凭借自身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的优势,纷纷踏出国门,实行"走出去"战略。目前,国内企业的"走出去"行动总体上是有成效的,对外直接投资再创新高,"走出去"形式更趋多样,"走出去"企业对外魅力增强,企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攀升。但纵观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目前国内企业"走出去"的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世界》2008,(3):48
为了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广东与国内外的经贸合作,广东省政府不仅率领企业走出省外进行参观考察,而且还让由企业代表组成的经贸团借助高层领导出访之机到国外开展一系列经贸合作活动。在《广东省外经贸工作计划》中,对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了一番部署,其中包括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要为开展境外加工的企业铺路,  相似文献   

12.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两头空”是企业“走出去”最突出问题实行“走出去”战略,是企业发展壮大自己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企业“走出去”时,应重点解决前头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末,党中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党和政府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在更大范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康佳集团、格力电器公司、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春兰集团、TCL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海外的品牌影响也日益扩大。应当说,这些企业为我国其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出很多成功经验,这些企业“走出去”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以下几点:1 充分调查论证,准确选择海外目标市场 在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上,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做好了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而且还注意聘请当地知名咨询机构、顾问公司协助调研,以取得第一手的、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走出去"战略是党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既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国企业"走出去"还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促进。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鹰 《经济界》2016,(4):22-25
非公经济应在"一带一路"中主动作为,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各部门应当采取各项法律措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的后盾和保障。同时,非公有制企业也应当加强自身建设,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产业发展新机遇,在自身盈利的同时,为我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作出贡献。本文旨在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剖析非公有制经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发展障碍,并就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问题提出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海小企业》2005,(3):6-6
今后5年,上海将进一步推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采用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等活动。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市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工作座谈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明确指出,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领域和符合上海战略需求的领域是下一步本市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两大关键领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为了减少国内流动性,大力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和海外扩张比较活跃。据估算,截至2007年12月,仅央企在海外的资产就已经超过了1万亿。而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跨国经营和并购活动日益频繁,文化因素对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如何构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为"走出去"战略提供保障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境外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是其必然趋势,特别是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是国资委提出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