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从石油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发展和行业自身发展角度分析了“走出去”的风险并提出风险规避的策略,认为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风险的基本成因在于石油企业的内外市场环境差别巨大并且企业自身的能动力有限,发展石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并以国内市场带动国外市场的发展,是石油企业“走出去”经营的根本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石油企业的经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当代经理人》:你如何看待不少国有企业把走出去当成了政治任务的问题? 王辉耀:政府应该放松管制.创造更好的条件,鼓励企业以企业自发行为的方式走出去参与竞争。企业应当从过去简单的劳务输出.商品输出.过渡到资本输出阶段。比如中投投资黑石.这毕竟是一种新的走出去形式,应当鼓励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资本走出去,让“走出去”升级换代,让更多的高技术企业.高附加值企业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从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合作开发资源,到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而提出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企业跨国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特大型跨国石油石化企业,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这不仅是石油石化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更是我国实施多元化战略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在中国政府鼓励"走出去"战略的外部政策环境下,作为中国国有企业航母的中国石油,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参与进入跨国并购的大潮.  相似文献   

5.
杨庆昌 《价值工程》2012,31(14):103-104
随着国外大石油公司进入国内市场,国内石油产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石油公司之间进行合作竞争能够提升石油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首先分析了国内石油公司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发展和演变,找到三大石油公司之间进行合作竞争的动力机制,而后研究了石油公司合作机制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最后提出石油公司竞合的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长北气田国际合作开发的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我国作为一个石油消费大国,油气供需的矛盾与缺口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一问题最好办法就是"合作",即"走出去"参与国际石油的合作开发或是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开发国内的低评位油气资源.舍此,别无选择.为此中国石油选择了鄂尔多斯长北气田作为合作项目,通过引进国际石油公司经验,创新低评位油气资源的开发技术与管理,提高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藏及我国油气田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新网7月11日电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称,近期中闫石油企业频频出于赴海外收购石油资产,接连不断的并购案掀起又一轮“走出去”热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风起近日表示,金融危机使很多企业盈利状况难以维持,石油资产价格较低是近期促成一系列中国石油企业加快海外并购步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十年来,减少关税,开放成品油零售和批发市场,调整行业结构,加大对外开放,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充分利用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石油需求。与此同时,国内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了较大提高。利用充分"走出去"、"引进来"之势,使中国石油快速发展,并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带来了机遇。中国石油企业通过分析国际石油市场环境确定跨国并购目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并购的方式在国际上寻求稳定的油源,保障国内石油供应,以实现国家石油安全和企业国际化、全球化的目标。但在并购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应借鉴跨国石油企业并购的成功经验,运用并购理论科学慎重选择并购目标,控制并购风险,有效进行整合,实现并购效益。  相似文献   

10.
陈意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土库曼分公司总经理,25年的石油人生,给了他一个辉煌的石油梦想。他常说:“项目是舞台、业主是考官、工程是答卷”。正因如此,他主持承建的中国石油19个国外大型石油工程均实现一次投产成功,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具体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串串钻石般闪光的荣誉映衬着他的石油人之梦:“全国优秀项目经理...  相似文献   

11.
<正>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石油供应越来越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国内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石油供应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所实施和推进的“走出去”的战略,理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对其“战略”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梳理, 以求跨国石油集团“走出去”的战略更实际、更科学。  相似文献   

12.
当期,国内企业抓住机遇,实施积极的海外并购扩张,对企业来讲具有风险也充满挑战,而这也是企业一项不可或缺的长期发展战略。特别是国家在2010年明确提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优势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在“走出去”过程中.能源资源类企业依然是重点。通过成功的海外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成本、获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培育知名品牌以及开发和获取资源等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石油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石油公司与其它行业国内企业一样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势必对中国各大石油公司的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享有国民待遇,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扩大市场获取资源提供了机会。国际国内油气资源量的增加和探明资源的增加趋势也为中国石油公司提供了机会。国家对油气资源供给的重视和对利用国内国外各种油气资源的政策支持,对中国石油公司来说也是机会。中国国民经济还将以较高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4.
“我最大的愿望是让长联石油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民营石油公司!这种模式是以前没有过的,10年后见高低!”龚家龙放话说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业绩评价体系在企业内控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企业制定战略计划、评价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激励员工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笔者2002年曾有幸在世界三大石油公司之——BP石油公司北美总部芝加哥实习过三个月时间,对于BP石油公司的业绩考核体系做了一定了解,本文通过对比分析BP美国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在业绩评价体系中的不同做法,来说明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  侯娟 《企业文化》2005,(8):29-31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正愈来愈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我国,也将其迅猛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与全球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中国经济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一批优秀企业也在积极“走出去”。“走出去”战略成为关系到我国今后发展全局和前景的重大问题,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思考,并针对我国企业有效地“走出去”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外刊精揽     
《中国新时代》2009,(5):20-20
“无节制收购” 几年前,中国人将走出去的战略称为Buying Binge(无节制收购)。政府鼓励主要产业中的国有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教训曾经是惨痛的,但中国企业仍坚持走出去战略。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是个机会,可以用便宜的价格来进口战略资源,如铁矿石、铜、石油和天然气。中国铝业宣布计划向力拓集团投资195亿美金,如果此项交易完成会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大一笔。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员工跳槽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有的员工甚至在一年之内都可以换上好几份工作。对于石油行业来说,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国石油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他们以高薪酬、高福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离开国内的石油企业,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石油人才短缺危机。本文就目前值得我们关注的中国石油企业大学生员工流失的风险作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1中国石油概况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于1999年11月5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组过程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炼油和销售,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原油和成品油管道输送和储存,以及天然气输送和销售等上下游一体化业务的大型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实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在世界最大的50家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12位,原油产量位居第8位,油气储量和产量在国际上市石油公司中均列第4位,在国内油气行业上游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当代经理人》:你如何看待不少国有企业把走出去当成了政治任务的问题?王辉耀:政府应该放松管制,创造更好的条件,鼓励企业以企业自发行为的方式走出去参与竞争。企业应当从过去简单的劳务输出、商品输出,过渡到资本输出阶段。比如中投投资黑石,这毕竟是一种新的走出去形式,应当鼓励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