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简便方法吉林省扶余粮食局沈鸿淳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除按制度规定的计算方法以外,另有一简捷方法可以借鉴。新制度规定,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要用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事先按确定的递减折旧率计算折...  相似文献   

2.
一、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一)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是常用  相似文献   

3.
陈海游 《上海会计》1998,(1):18-18,23
我国的财务制度提出了多种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与折旧有关的年度的概念也有年折旧额、年折旧率等。但是,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年”的含义没有明确的说明。如果一项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的时间是1月份,这一般没什么问题,如果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的时间不在1月份,问题就表露出来了。曾向一些从事实务的财务人员请教过这样一个问题:“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10,000元,预计残值为1,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从19×1年4月份起计提折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应当如何进行帐…  相似文献   

4.
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其他经济原因而逐渐转移的价值。折旧额的计算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四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按照时间(年限)影响因素的关键程度可以分为时间(年限)关键类和非时间(年限)关键类两大类,就其关键程度来看,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三种方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时间(年限)因素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1年1月1日开始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作了如下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本文就双倍余额递减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目前普遍使用的有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本文分析了这几种折旧方法的不足之处,并以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折旧计算方法,即考虑时间价值的余额递减法.该方法克服了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主观性强的缺陷,并兼顾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可以满足企业更新固定资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殖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以上规定,对比1993年7月1日会计改革以来所实行的各行业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等以及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都一般实行直线法或工作量法有了较大的进步,因为新制度明确规定可以使用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标志着国内一般企业将能合法自主地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这对于企业加速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折旧是成本的组成部分,而按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直接线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由于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不一致,分摊到各期生产成本中去的固定资产成本会存在差异。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然关系到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的税负轻重。这样,企业便可利用折旧方法的选择,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一般地,在比例税制且未来的税率不变情况下,企业应尽可能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因此选择加速折旧法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相当于企业在初始年份内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17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讨,在年数总和法和年金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提出了一种新的折旧方法:综合法.该方法揭示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n与折现率r之间的有机联系,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选择加速折旧或慢速折旧.对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都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是二者加速折旧的折旧率和折旧基数都不相同。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折旧率不变,账面价值不断递减,进而导致计提的折旧额不断递减;年数总和法是账面价值不变,折旧率不断随着使用年限递减,进而导致计提的折旧额不断递减。二者加速折旧的特点不同,在企业里的应用也就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折旧方法对企业所得税影响额的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折旧作为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项目,具有抵减所得税的作用。由于不同折旧方法下各年摊销的折旧额不等,使各年抵减的所得税数额发生了变动。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常需计算分析不同折旧方法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影响。为此有必要对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所得税影响额的计量模型进行研究。本文将分别研究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余额递减法四种折旧方法对企业所得税影响额的计量模型。一、直线折旧法对企业所得税影响额的计量模型直线折旧法也称使用年限折旧法,是将一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在其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分摊的方法。若以C…  相似文献   

13.
<正>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主要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四种。从对预计净残值的处理方法的角度来看,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在各期计提折旧时都充分考虑了预计净残值,即以应提折旧总额为基数来计算各期的折  相似文献   

14.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颇多,但究其数学原理不外乎下面三种:平均值法(如直线法、工作量法)、等率递减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差递减法(如年数总和法).本文从上述三种数学原理出发,引入资金时间价值,建立动态固定资产折旧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5.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小议李松涛我国的企业一般都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但是,采用这两种方法计提折旧,存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一、是折旧费用平均分摊到各使用期中,折旧呈平衡的趋势,但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它们的功能在逐步衰减,为了保证其原有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16.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政策,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资产成本、费用、利润,也影响到企业纳税。本文拟通过对固定资产的两种折;日方法的效果比较,分析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探求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一、固定资产折旧的不同方法折旧额比较实例:设企业有一台设备,原价为2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4%,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1.采用直线法。直线法又称平均年限法,是按固定资产应计折旧总额和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20万元×12%=2.4万元即8年内平均每年提取…  相似文献   

17.
章爱成 《中国外资》2011,(17):207-207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后两者属于加速折旧法。与平均年限法相比,加速折旧法的特点是前期折旧多,后期折旧少,从而导致前期纳税少,后期纳税多,这就是税收滞后作用。本文从案例分析入手,实证了利用加速折旧法导致税收滞后这种纳税筹划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双倍余额递减法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加速折旧方法之一,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本年年初(或上年年末)固定资产帐面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100%。此方法的主要特点:(1)计算年折旧率时可不考虑净残值;(2)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在折旧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每年固...  相似文献   

19.
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财会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与过去相比作了较灵活的处理。《企业财务通则》第十八条规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选择具体的折旧方法和确定加速折旧幅度”。《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十条也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或预计工作量,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或产量)法计算。如符合有关规定.也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普遍偏低的问题。但由于担心采用加速折旧后会对国家税收产生影响,所以目前对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企业仅限于在国民经济中…  相似文献   

20.
折旧是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损耗而使其价值被逐期地转化为费用,成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折旧过程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补偿过程。会计准则中计算折旧的方法有许多种。为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同时实现期间收入费用的正确匹配,企业必须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计提折旧。文章先对常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进行分析,然后在与直线折旧法进行具体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的利弊。最后提出了固定资产在采用加速折旧法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