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金砖国家"全球价值链长度的测算与分解,从垂直生产结构视角探讨了2000~2014年"金砖国家" 56个行业相关产品生产所需阶段数目的变迁。继而,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借鉴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国内增加值出口的国际比较,探讨了"金砖国家" 56个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现状与国际地位差异。借助贸易互补性指数测算以明确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强弱。研究表明:中国全球价值链长度与增加值出口规模均居"金砖国家"之首,"金砖国家"共有19个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较为接近,但对于多数行业而言,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存有一定差异。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互补性较强,合作空间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2.
通过计算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在彼此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增加值分布,构建并测算价值链互补指数,从而研究它们的价值链互补性。研究表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绝大多数制造业价值链的多数环节互补性较强,它们的价值链分工有向高端化发展的趋势。其他"金砖国家"与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互补性相对较弱,且主要体现在资源产品及服务环节。其中,印度与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互补性相对较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基本具备了构建区域价值链的条件,中国在其中能够发挥主导性作用。因此,中国应通过建立"金砖国家"长效合作机制,创新并深化"金砖国家"产业合作领域,与其他"金砖国家"联合布局建立产业价值链的区域协同机制,加大对其他"金砖国家"的投资等方式,构建自主型价值链。  相似文献   

3.
使用2021版增加值贸易(TiVA)数据,采用出口增加值分解、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显性比较优势方法测度并比较中国和俄罗斯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特征。研究发现,由于受到欧美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萎缩”、新旧全球价值链交替过渡期以及国内大循环增强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下降。俄罗斯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形成了以原材料、能源出口为主的贸易模式,处于全球产业链上游,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水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但并不稳定。中俄之间初级产业和制造业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服务业互补性相对较弱。俄乌冲突促使俄罗斯“战略东转”的全球战略布局不断推进,全球价值链“萎缩”“重叠”“断链”迫使中国亟须寻求新的合作伙伴重塑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俄开展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合作前景广阔。传统能源产业可构建生产商或采购商驱动的价值链合作模式,中低技术制造业可采用产业转移模式进行合作,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应采用协同发展现代服务业,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融合的价值链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方法,采用2000—2018年全球42个国家的双边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贸易数据测算全球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结构指标,考察其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一国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的深度和广度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的深度能够显著提高非高收入国家、非OECD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网络的广度能够显著提高高收入国家、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一国的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结构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实现价值创造提高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世界各国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一些典型年份及2015年最新的年度数据从不同技术等级的中间产品贸易状况、产业内贸易类型以及增加值贸易等三个方面研究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结果显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总体而言,依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此外,从细分行业来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相对较高。最后就如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拓展的增加值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制造业1995—2011年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式低估了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成本,扭曲确实存在;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不同技术水平行业和贸易伙伴国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是有效降低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降低贸易成本、推进贸易便利化是促进中国制造业持续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加快全球价值链合作是促进金砖国家经贸合作的关键引擎。从总体、合作方式和合作深度三个视角,构建了"三维一体"的价值链合作模式指标体系,并实证考察中国与金砖国家价值链合作模式演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合作呈现出"价值链合作为主、非价值链合作为辅"的特征,进一步,价值链合作又呈现出"直接价值链合作模式为主、间接价值链合作模式为辅"的典型特征。此外,中巴、中印主要开展简单的价值链合作,而中俄价值链合作的复杂度相对较高。(2)从影响因素看,除制度质量差异和地理距离外,政治关系、总产出、高技能劳动力占比与物质资本差异及入世,均对总体价值链合作产生显著影响。需特别说明的是,以上结论存在显著的价值链合作方式、价值链合作深度及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业已经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并且凭借巨大的制造业总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环节,存在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自主营销品牌缺乏和高水平人力资源匮乏方面的问题。面对发达国家高端技术封锁、其他国家劳动力的竞争压力以及资源环境紧张的压力,迫切需要尽快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展自主创新,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根据Lall(2000)提出的贸易产品技术分类体系进行商品分类,进而分别测算中国1995—2012年10类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分析表明: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和贸易竞争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保持传统低技术制成品强大竞争力的同时,部分中高技术制成品的出口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基本成功;但商品贸易竞争力仍主要来自劳动力成本优势,且出口商品的产业集中度过高,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应促进各类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抢占其价值链的高端,并在某些中高技术产业重点突破,提高整体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迁和中国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基础上,指出:传统汽车强国逐渐被新兴市场国家赶超;虽然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参与和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不够深入,仍处在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中游环节,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汽车产品贸易具有较强替代效应。新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须加速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中国不仅要持续、稳步推进汽车产业开放,坚定走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之路,还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完善汽车产业发展的内部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运用CGE模型模拟分析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制造业主要行业的产出、收益及投资水平的作用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产出、收益和投资变化率与对外贸易变化率呈正相关;除了金属行业的收益增长率在贸易小幅增长时,其行业的收益率高于贸易的增长率以外,其余行业的贸易的增长率均大于各行业收益增长率,低于投资增长率;而贸易的小幅增长对于纺织业、金属行业、炼焦、煤气和石油加工业的收益水平的提升更有利;贸易的高度增长对于具有增长潜力的机械行业更有利;对于食品制造业、化学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来讲贸易的适度增长对行业发展更有利.由此提出在大力发展制造业贸易的同时,要针对各行业对贸易的不同敏感程度,合理的调整产业政策,发挥技术创新能力,以此提升制造业的贸易利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遭遇全球最多的反倾销诉讼的同时,也积极发起反倾销。"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在反倾销上的姿态相当积极,尤其是印度和南非。中国反倾销路径与特征和"金砖国家"存在一定共性,但也有明显差异。利用经验数据分析,中国对于国内产业安全和市场稳定的考虑是其首要因素,对于主要贸易伙伴发起的反倾销占主体。其余"金砖国家"则更多集中于发展中经济体,"金砖国家"内部反倾销密度和强度明显强于中国。中国同其他"金砖国家"在反倾销上同样存在贸易报复的意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2007—2017年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及分位数回归,实证分析了OFDI对中国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发现:OFDI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并且滞后3年仍然具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技术水平类别下也都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低等、中等和高等技术制造业的影响程度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其中对中等技术制造业的积极作用最为明显;针对处于不同价值链地位的制造业,OFDI的分位数回归系数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格局,即在全球价值链低端和高端的制造业行业中,OFDI对价值链攀升的促进程度相对较弱,而在处于价值链中端的制造业行业中,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低碳经济理念纳入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框架,利用2000-201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多重中介模型,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碳升级.研究发现:在装备制造业整体层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前向关联效应两条路径促进全球价值链低碳升级,但边际产业转...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和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本文采用服务业附加值出口的RCA、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收入的RCA和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服务业RCA三项指标,基于OECD-Ti VA的附加值贸易数据对2005~2015年13个服务行业进行研究,通过三项指标的核算与比较综合评估分析我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比较优势状况。结果表明,由于未能核算包含在其他行业出口中的服务业附加值,传统RCA指标总体上低估了我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以服务业附加值出口的RCA核算,金融保险业是我国2015年唯一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也是2005~2015年间比较优势提高幅度最大的服务业,在G20中已居于前列。以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收入的RCA核算显示,我国各项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都呈比较劣势,我国制造业部门在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中获得相对较多的价值链收入,服务业部门获取的价值链收入也在增加。我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间接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获取,2015年金融保险、运输仓储、电信业、膳宿业和艺术与文化娱乐五个行业具有比较优势,2005~2015我国服务业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RCA迅速提升,也带动了各服务业附加值出口RCA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理论一般设定贸易是在完全竞争市场、规模收益不变等理想状态下进行的,但现实并非如此.现实中每个经济体出于自身贸易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都会制定一些限制或鼓励贸易的政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考量一个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产业分工、贸易利益和竞争力等,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从介绍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下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与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外对内开放双重视角,考察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均显著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并且走出去的促进作用更大;(2)生产性服务业引进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的促进作用大于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能够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前向参与、抑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后向参与;(3)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中,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开放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4)生产性服务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均能够通过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经济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回归从专业化和多样化层面探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不论是专业化还是多样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样本检验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主要存在于沿海省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中小企业。在作用机制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主要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而多样化集聚则通过加快要素流动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考察了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作用,选取2000~2015年42个国家的制造业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传统分析范式下,作者发现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即本币贬值对本国制造业出口存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影响作用。随后,运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将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因素纳入实证研究模型中,结果发现出口贸易的汇率弹性下降。这表明在考虑了全球价值链的条件下,一国货币贬值对其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减弱。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要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汇率贬值无法作为有效的政策手段,未来政策重点是要注重提高本国的整体国家竞争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垂直专业化指数可用来衡量一国或部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迅猛发展的今天,仅仅计算垂直专业化指数的大小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考察垂直专业化的结构特征。本文利用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将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各部门出口产品的垂直专业化分解为最终产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中间产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以及来自国外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考察了中国制造业各部门的垂直专业化结构特征和变动趋势,为衡量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真实地位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