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晓琳 《山东经济》2008,24(3):40-44
对于公共产品供给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问题,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观点。由于公共产品都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主要应由政府来生产,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力量就没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在那些具有一定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市场力量的介入就非常必要。我国政府自身供给公共产品未能很好地体现公平和效率原则,在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中也没有做好一个“服务者”的角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应不断完善在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夏永  常伟 《乡镇经济》2006,(3):20-22
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当前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农村公共产品的一般理论入手,从经济学角度讨论分析了“搭便车”问题。并就如何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共财政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只能是提供准公共产品不以赢利为目的公共企业。国企改革之所以未能解决国企效率低下的根本问题,关键就在于没有按公共企业的性质对其重新定位,而是在承认既有国企存在的合理性的前提下来“搞活”国有企业的,因此提高自生能力不可能是国企改革的根本出路,国企改革的根本途径只能是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走公共企业之路。  相似文献   

4.
陈桢 《北方经济》2007,(7):70-71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村居民私人产品而言的,它是指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按照公共产品的这一特性,农村公共产品如同一般社会公共产品一样,可区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充分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即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公共产品,消费个体之间完全不存在排他性的可能,即纯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具有“拥挤效应”,  相似文献   

5.
近三年来,针对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看病”、“读书”、“住房”等“困难”,经济学人在对我国如何发展“医卫”、“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的等事业的讨论中,搞好公共产品(包括服务)生产与提供,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话语,公共产品成了一个在媒体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关健词。尽管许多人使用这个词,但是对这个词的含义的理解却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6.
李萍 《发展》2006,(3):56-58
公共财政的主要目标是提供无差别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结构,政府在公共产品的提供方面,也是采取“城乡分治”供给的做法,导致在城乡不同的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和能力存在差别。城市公共产品几乎全部由政府提供,而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则是缺位的,农民承担了一部分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造成农民负担过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农业发展的滞缓,已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的原因及其后果,旨在引起对优化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进一步重视,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祥来 《山东经济》2009,25(1):13-18
从供给主体角度,有四种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即公共供给、私人供给、第三部门供给和PPP供给模式。纯公共产品供给适合公共供给模式,部分准公共产品供给可以采取私人供给模式,第三部门在社区服务供给方面具备比较优势。公共产品单一供给主体不可避免“失灵”问题。PPP供给模式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第三部门缔结为合作伙伴关系供给公共产品的一种有效模式,竞争、激励和博弈不仅提升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能维护社会公众的公平利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概述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特征内涵;阐述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剖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方式单一;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不健全;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提出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建议:提供多元化的供给方式;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满足农民需求的有效决策供给机制;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三农”问题目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三农”问题中。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则是重中之重。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国内外实践看,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与农民的增收呈正相关关系,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因此,针对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国企长期为公共产品“托底”,但价格机制一直没有理顺的局面,或将在此轮改革中得以改变。在国资国企不断深化改革中,对公共产品管理机制的探索从来都是重点,亦是难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推进公用事业领域价格的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上海则提出,要探索建立符合上海特点,特许经营、定价机制与政府财政投入相配套的公共产品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上的严重缺陷,使得城乡之间差距加大和农民负担加重,认清农村公共产品制度上的缺陷,有助于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本文试图从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入手,剖析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户分离”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导致“户籍城镇人口”和“统计城镇人口”反映的城市化水平均存在较大程度低估。为排除人户分离困扰,本项目从乡村基层调查(农村劳动力输出演变趋势和农村人口结构现状)考察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文章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输出已在世纪之交出现增速缓缓向下的拐点,民工荒不是短期性、局部性、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我国城市化进程没有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不存在速度问题而是质量问题,城市化政策需要从加速增长的速度型向稳定增长提高质量转型。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无法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一方面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又供给“过剩”。其原因主要有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奖金投入严重不足,不合理的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等。因此,必须改革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媒介产品的经济学分析,对媒介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提出质疑;并运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分析了媒介产品的排他性与竞争性,指出“市场失灵论”的失当之处;论证了媒介产品市场化产业化的可能。提出媒介产品的经济学分析核心在于“产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分析了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生产公共产品资产的高度专用性、交易频率的持久性、不确定性使得公共产品买卖无契约.财政制度形成的双一体化的结构形式既解决了公共产品交易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公共产品供给。控制了税收、财政支出契约外剩余权利,意味着对于公共产品供给者、公共产品消费者资产的最终影响权,也就意味着谁拥有财政制度的产权。这个控制权是由制度环境决定的,公共产品消费者拥有它就意味着财政制度为公共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17.
《科学决策》2006,(12):58-58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在第七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共政策”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温桂芳提出:和谐社会必须要保证所有人都能够公平、公正地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尤其在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方面,应该是公平的。从当前公共产品提供的价格改革的角度来看,存在一种偏向,就是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被一些利益集团所左右。他说,由于公共产品提供的主要是一些公共服务领域的产品,同时这些产品又往往大多数由垄断行业来提供,因此在价格问题上就相当明显地表现为由于部门利益所致,现在有一些公共产品垄断行业,对改革本身并不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利用提价来获取利润的积极性很高,每一次一讲改革,就以成本增加、企业亏损为理由,向政府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由于政府在这一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现状是每一次的价格改革,都变成了一轮新的提价。  相似文献   

18.
迟福林 《浙江经济》2011,(10):14-16
就未来5年看,需要初步形成四个大的转型与改革:消费主导趋势下的转型、城市化趋势下的转型、低碳经济趋势下的转型、公共产品短缺趋势下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影响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任务的完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区域不均、供需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重庆市的发展步伐,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应该积极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环境,实行“差异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西部论丛》2006,(12):85-85
这几年,外界眼里的蒙牛多是它的“超级营销“——通过杨立伟、超级女声形象代言人获得良好的品牌效应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少有人关注蒙牛还有积极打造自己的内功。蒙牛集团首席财务官姚同山指出,“我们并没有一味地单纯强调低成本,我们强调的是投入产出效益。”每年,蒙牛都会投入占销售收入7%-8%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研发。每年,近百种新上市的产品,包括液态奶、冰漠淋或其他奶产品,如奶片、奶糕等的“去”与“留”,在产的约170种液态奶产品、二三百种冰漠淋产品等淘汰与否都有着严格的参考投入产出比数据。那种仅凭简单的市场试销、粗放的消费者反馈的做法3年前就被蒙牛逐步弃用,而被科学的成本核算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