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比较热衷于配股融资,由于"同股不同权不同利"的现状导致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目标分离,非流通股股东利用其控制权通过配股融资侵占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达到"圈钱"的目的,从而导致两类股东财富失衡。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定向增发由于其门槛低优势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工具。虽然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股票从本质上都变为全流通股份,股东利益按原则趋于一致,但是定向增发的使用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地方还存在漏洞,大股东可能利用这些漏洞侵害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2.
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治理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旭伟  唐现杰 《物流科技》2008,31(2):143-145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MBO后公司管理层可能利用各种方式侵犯外部流通股东利益是许多人反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MBO的原因之一。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 MBO公告的股价效应和流通股东的长期收益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发现 MBO公司流通股东虽然没有遭受财富损失,但也没有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高额回报。总体看来,我国上市公司MBO对流通股东财富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新梅 《财会通讯》2008,(10):92-94
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后,解决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问题,为改善公司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并未因此完全得到解决。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内部、外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十多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从股票市场的实际运作来看,尚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好、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大股东严重侵害小股东利益、上市公司国有资产流失等等,这不仅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在于中国转轨经济时期所形成的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即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间的股权分置.  相似文献   

6.
定向增发也称非公开发行,指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发行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出现了定向增发的热潮。定向增发涉及新老股东的利益分配,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定向增发的经济后果背离了其初衷。大股东参加高折价的定向发行为其提供了坐享廉价股权的机会,发行定价自然成为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1998年,我国开始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之后增发逐渐超过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当时的增发却仅限于公开增发。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同年年末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了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的热潮。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是一次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有的上市公司利用这一关联交易向上市公司注入劣质资产等方式来向上市公司"注水",这一行为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加以规范和治理。文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中"注水"的动机及渠道,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中"注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防止国有企业控股权旁落,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曾采取了股权分置的持股模式,即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可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称为流通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暂不上市交易,称为非流通股。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原非流通股东在向流通股东支付补偿性“对价”后,变身为所谓的“大小非”。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在5%及以下的非流通股东,  相似文献   

10.
以驰宏锌锗面向大股东定向增发为案例,对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将股改与定向增发捆绑于一起的真正原因进行剖析,结果显示:大股东通过将股改和定向增发捆绑于一起来操纵定向增发发行价格和利用低质资产认购股份,巩固了其在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地位,获取了控制权收益,从而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另外,作为市场运行机制规则制定者的政府所设计的非公开发行制度存在的缺陷致使大股东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方便地通过定向增发这一关联交易“谋求”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加剧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11.
1998年,我国开始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之后增发逐渐超过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当时的增发却仅限于公开增发。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同年年末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我国证券市场全流通预期下,以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收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做出公开增发融资规模决策后的一系列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公开增发融资规模的扩大会提高市场对控制性股东控制权收益的预期值,从而降低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场定价,公开增发融资规模具有控制权收益的信号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面呈现较为显著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文章对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各相关利益主体的财富变动情况进行理论推导,以期挖掘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内在动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股权再融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东能够实现财富增值,这是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偏好股权再融资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定向增发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相比于其他再融资手段,定向增发发行对象有限,盈利要求较为宽松,且支付手段更加多样,因此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定向增发主要分为资产收购型和项目融资型,而政府也将其视为解决证券市场二元流通制及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6年至2009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定向增发折价发行与大股东利益输送的问题。研究中发现,大股东认购比例和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水平成正比,上市公司折价越大,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越大。  相似文献   

16.
蒋弘 《会计之友》2016,(5):48-53
以我国金融改革为背景,通过建立大股东利益攫取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以及股权融资下大股东力量对比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定向增发、公开增发和配股这三种股权融资方式中,控股股东会优先选择定向增发为并购融资。而并购融资前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以及并购项目的融资金额,会影响控股股东在定向增发融资与债权融资之间所做的选择。在股权融资下,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在并购融资后的提升水平以定向增发为最低,公开增发次之,而配股则最高。  相似文献   

17.
定向增发,也叫非公开发行,它具有定向发行和增发两层涵义,《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将其定义为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定向增发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越来越广泛地被上市公司认可和采用。但由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存在不同的目的,产生了不同的增发模式,操作手法越来越复杂,所得税处理也就存在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8年1045家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样本公司2008年现金股利分配数据及2007-2008年非定向增发数据,检验了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非定向增发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非定向增发行为对其现金股利分配倾向有显著影响,进行了非定向增发的公司比未进行非定向增发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表明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获取私人收益,转移上市公司现金,侵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正当权益,增加了代理成本。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以沪深两市2007~2008年实行增发的24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73.4%的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效率不高,仅有26.6%的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效率较好,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效率总体呈低效状态。本文最后分析了增发再融资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上市公司提高再融资效率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8年1045家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样本公司2008年现金股利分配数据及2007-2008年非定向增发数据,检验了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非定向增发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非定向增发行为对其现金股利分配倾向有显著影响,进行了非定向增发的公司比未进行非定向增发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表明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获取私人收益,转移上市公司现金,侵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正当权益,增加了代理成本。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