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何种金融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在理论上存在巨大分歧的问题,中国经济为经验验证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样本。本文以1995~2006年中国29个省级单位的经验数据为样本,采用Difference GMM和System GMM动态面板回归估计方法系统地检验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及其两个组成部分(TFP增长和资本积累)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金融中介整体规模的扩张实际上并未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多,在这个环境下,中国当前较高的银行集中度是阻碍了经济增长,这主要表现为较高的银行集中度抑制了劳均资本的积累,其对TFP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却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亚洲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数据,运用非稳定面板数据计量方法研究银行集中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银行集中与经济增长存在面板协整关系,且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此,我国应该稳步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银行准入限制,鼓励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提高银行集中度,以支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安徽省、湖南省、河南省、湖北省、山西省、江西省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考察金融规模、银行集中度、直接融资占比等控制变量对中部各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到变量的内生性和经济的动态性,采用平稳性检验和面板数据模型方法,估计区域金融相关控制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通过考察当前省区金融规模、银行集中度、直接融资比例、出口和投资拉动效应等因素,揭示中部六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得到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利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河南省1985—2010年以集中度为指标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经济增长和银行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负向均衡关系,但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助推作用尚不十分明显,更多地表现为先期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对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引导带动作用。据此认为,河南省应加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引进培育力度,更好地支持小微和"三农"等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银行竞争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和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中国1979—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中国金融变革路径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和银行集中度的关系,考虑到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轨迹,用非国有银行的信贷余额占整个信贷余额的份额作为银行竞争的指标。利用协整和因果关系分析得出:非国有银行信贷余额的份额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其信贷余额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非国有银行信贷余额比例的增加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而反之则不是。说明了由政府主导而不是由市场诱发的中国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发展阶段。考虑到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及沿海产业转移的背景,本文提出中西部地区应该发展中小银行,而东部地区应该适当加大银行的集中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89组跨国数据的实证分析,系统研究了银行集中度和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集中度和银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过往文献所集中讨论的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最优的银行集中度区间(0.6,0.8],这一区间恰好位于样本均值附近,并向样本均值收敛;而当一国的银行集中度水平处于(0.8,0.9]时,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最低,极易发生银行危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最优的银行集中度区间内,银行业的产业结构能较好地在适度竞争和盈利之间获得平衡,而隐藏在"最优银行集中度之谜"背后的机制极有可能是"优胜劣汰"这一自然法则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再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测算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问题逐渐显现,正确认识信贷集中度及其影响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行业集中度、地区集中度、客户集中度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以15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三组同质同类银行,采用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分别建立回归模型,考察了各组同质同类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对收益及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广东2000—2012年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及其它相关控制变量对广东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发现目前广东金融规模扩张不利于经济增长,而改善金融结构、降低银行集中度以及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则会增加银行业竞争、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获 《国际金融》2013,(10):9-1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融资的需求门益增长。银团贷款作为一种在一定条件下比股票、债券等其他融资工具更为高效的融资方式,已经成为支持同民经济重大项口建设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缓解银行风险集中度问题的最要手段。同时,银团贷款的可转让属性也使得银团的重组成为可能,有利于银行资产管理和流动性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中国13家上市银行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贷款集中度的不同代理变量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可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行业贷款集中度和地区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无显著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地区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依赖于银行规模与其资本充足率,银行规模越大、资本越充足,则风险承担行为对贷款集中度的反应越不敏感。监管部门应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银行的信贷集中度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银行集中度对于宏观经济和三次产业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集中度越高,外在冲击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越弱;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控制银行集中度后,金融发展因素不再显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银行集中度越高,企业的长短期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越小。高银行集中度对于企业信贷的抑制提供了银行集中度减缓外在冲击对于经济波动影响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风险与集中度风险、金融危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银行金融机构的集中度风险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因素,系统性风险又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为避免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监管部门要把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点放在对银行金融机构集中度风险的监控上,加强对银行金融机构集中度风险的外部监管,不断向银行金融机构提示集中度风险,督促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严格的集中度风险防控机制。银行金融机构也要有稳健的发展战略和谨慎的风险偏好,合理布局经营,严格把控资产分布结构,避免集中度风险,以便从根本上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出现危害更大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3.
银行股权集中度与治理结构有着密切联系,股权集中度影响银行经营绩效.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上市银行股权集中度对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约束机制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十家上市银行股权集中度均属于相对集中型和高度集中型,不存在分散集中型.(2)上市银行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绩效具有显著相关性:股权集中度高,激励机制、监督机制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上市银行的绩效差;反之,股权集中度较低,股东有提高业绩的动力,银行绩效较好.(3)股权高度集中,不利于提高银行的绩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银行业的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95~2010年125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并利用更具微观基础的Lerner指数衡量银行竞争度,研究了我国银行业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度均与银行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集中度-脆弱性假说"和"竞争度-脆弱性假说"。研究还发现,银行竞争度并不是导致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的原因。这些结论意味着,我国可以通过放松银行业进入管制来降低银行集中度,从而降低银行风险。同时,由于银行竞争度并不会影响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即使银行业竞争度上升,也不宜因此而出台加强银行业进入管制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国17家商业银行2006-2017年数据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变化会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产生影响。当银行集中度较高时,银行集中度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间呈正向变动关系;但是反向关系存在于较低银行集中度时,临界点位于银行集中度为39.795%时。中小型银行的信贷增速较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受到货币政策影响更大。银行集中度越低意味着竞争程度越强,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有效性越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99~2012年的47家跨国银行分布于五大洲的54个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的235家分支机构的数据,验证跨国银行内部资本市场风险传递的作用。研究表明:在经济平稳期,分支机构更依赖母银行的内部资本市场以支持其贷款增长,欧洲地区分支机构的表现尤为明显,而且一定程度上受总部与分支机构是否在同一地域的限制;新设立的或贷存比高的银行更容易依靠母银行的支持而不是根据自身积累的资金来支持贷款增长,同时金融开放程度高或银行业集中度低的环境下,内部资本市场金融风险传导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达到4.58万亿元,其中3月份新增贷款规模达到1.89万亿元,创下1994年以来的最快信贷增速。从高速增长信贷的结构看,票据融资增长迅猛,中长期贷款投向较为集中。信贷高速增长是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也是银行纾缓经营发展压力的要求。信贷高增长推动经济止跌企稳,经济回暖迹象已经出现。信贷增速将呈下降态势,但其增速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信贷高速增长过程中,银行净利差收窄,信贷结构轮动失衡,信贷投放的行业和客户集中度风险上升,信贷客户和项目选择的难度增加,资本补充压力加大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行业集中度、地区集中度、客户集中度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以15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三组同质同类银行,采用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分别建立回归模型,考察各组同质同类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对收益及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4-2007年的数据计算出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指标和HHI,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目前仍处在垄断程度较高的寡占型市场,不过市场集中度呈现缓慢而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借鉴SCP框架思路的基础之上,并考虑可能影响银行绩效的相关因素,构造了两个较为直观的实证模型,分别就市场集中度和规模等因素同银行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绩效同市场集中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我国银行业整体上表现出规模经济,且股份制银行的规模经济性优于国有商业银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对其市场绩效没有起到正面作用,甚至还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7-2017年中国25家上市银行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公司治理与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正U型关系,较低的股权集中度会降低银行风险资产配置权重,股权集中度的提升会加大银行风险承担。董事会规模会促进银行风险承担,董事会规模过大将平滑单个董事表决权,导致董事会控制效率下降而引发银行经营决策频繁变动,由此加大银行风险承担。资本监管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资本监管的趋严促使银行减持风险资产进行资本补充;资本监管对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与城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货币供给增速的放缓将降低银行存款吸收能力,由此加大银行流动性风险,货币供给对银行信贷存在制约效应;经济增速的下调将降低企业盈利能力,由此加大银行风险承担,银行存在顺周期放贷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