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经济系统化和人类自身福利的需要对经济增长提出了迫切要求,这一要求导致经济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似乎永远无法消弭的紧张与冲突。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人类试图以经济手段和政府管制的方式来缓和,甚至消除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但实践证明,“生态鸿沟”的进一步扩大给人类的努力以沉重打击。在生态价值尚未取代经济价值,并且成为引导人类生存方式的主导价值理念之前,人类不可能走出环境与经济冲突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整个世界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全球问题越演越烈,尤其是造成了人类生活的异化和生存的困境。于是各国有识之士也纷纷关注全球生存危机问题,并不断地分析其产生的各种思想以及现实原因,积极寻求人类走出困境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其中实践活动的不合理性及其指导实践的理性出现了问题成为导致人类生存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合理性哲学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关于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技术创新由于生态缺位而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危及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要消除对人类生存的威胁,首先要通过人内心的革命性变革,进行观念的创新。观念的创新意味着观念的重新定位,摒弃原来不合理的思维模式、价值理念,把生态学观点引入技术创新体系中去,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导。通过变革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去作用于现实生活,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技术行为,从而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统技术创新由于生态缺位而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危及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要消除对人类生存的威胁,首先要通过人内心的革命性变革,进行观念的创新。观念的创新意味着观念的重新定位,摒弃原采不合理的思维模式、价值理念,把生态学观点引入技术创新体系中去,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导。通过变革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去作用于现实生活,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技术行为,从而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自然观念是人类自身现实生存状况的真实反映。21世纪人类正遭遇严重的生存困境,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深。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马克思自然概念所包含唯物主义自然观、实践的人化自然观、可持续发展观成为指导人类解决生存困境的重要思想,也成为中国可持续性发展的坚实的理论依据,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田纳西· 威廉斯是美国新写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美国南方社会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具有悲剧性格的小人物."逃避"是理解和研究这些人物形象的关键词,笔者试图通过对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和个体生存状态的解读,探求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球关注人类生存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历史上最令人沮丧的事情莫过于生存意义的迷失。]了享受本能意义上的合适和快乐而热衷于时,却忽略了自身的改造。人类的狂妄与浅薄导致与自然界之间的极大对抗。目前的生态危机换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人类灭”这一哈姆雷特式的抉择关口。要想做出正确选择,只能立足于对生存的深刻把握,并选择合理的生存方式。生存可持续性是人类的终极关怀生存问题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根本的问题,它成为全部社会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类生存同动物生存有着本质区别,同时也存在着依赖性关系。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处的那个种所规定的方式生存,它完全受…  相似文献   

8.
作为经济学与哲学联姻的纽带,人一直处于自然、社会、经济的中枢地位。经济学中最重要与最基本的莫过于其对群己关系、天人关系的经济立场的考察与处理;哲学中更是自始至终倾注了对人、人性、人生等问题的深切关怀与追问。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人类越发地关注起自身潜力的挖掘与生存现状的改善,并由此而衍生出对于自身价值、工作方式、生活交往方式及思维方式等深层问题的探讨和思索。  相似文献   

9.
绿色经济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经济。绿色经济要求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时要理性化。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人类自身内部结构的制约,二是自然环境的制约。人类要生存,必须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必须有相应的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从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也都是有限的。绿色经济是人类自身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关于人的生存及其发展的反思,但旧哲学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使哲学走入了寻求终极“本体”并用外在力量说明世界的误区,这给哲学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哲学必须实现向生活世界回归,这种回归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上要关注现实,研究方式上要走出传统的本体论的思维方式,语言运用上要面向实践、面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1.
生态道德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道德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思想的必然觉醒生态道德的产生并不是一些哲学家或生态学家的凭空臆想 ,生态道德的产生是基于对人类生存危机的深切关注 ,是基于事实和科学。既然人类导致了生态环境危机 ,那么人类也有必要为此而承担必要的义务和责任 ,基于此 ,生态道德是一种“危机道德” ,不仅仅是对人类生存的完整性的把握 ,更重要的是对人类所应履行的义务的必要强化。同时 ,在基于事实和科学的基础上 ,生态道德承认自然物有其自身固有的权利和价值 ,这些权利和价值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这些规律对人类来说是不容亵渎…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人类的生态灾难,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人类现代经济发展危机的一种综合反映,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危机。为此,我们必须反思人类自身生存危机的根源,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方式。以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大力推进发展绿色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结构完整的、功能齐全、处于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深入剖析田纳西·威廉斯的三大戏剧代表作品,探讨了其作品通过各种外化表现手段,如语言对白、戏剧场面与情境、戏剧结构、舞台艺术运用等来建构或追求的一种诗化戏剧艺术。威廉斯在这种诗化艺术的追求过程中也体现了他对诗意的精神家园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科学管理和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无数大大小小的公司面对生存危机与发展机遇时,总是依赖卓越的管理创新走出了绝境或在市场竞争中鹤立鸡群。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如何运用战略管理技术,科学确定与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未来发展之路,使企业走出生存与发展的困境,这无疑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在这场挑战中,人力资源管理又该作出怎样的变革,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林业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它具有较广的外延和空间,它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类的生存、生活中都离不开林业,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人类只要踩在地球上,就不得不面对生态。要生存、要进步,就要发展经济,而经济与生态永远是相辅相承的,双方缺一不可,要发展经济,必须树立“生态优先”的原则,因为要破坏生态相当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品钦的《拍卖第四十九批》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杰作。小说以追寻为主线,讲述了一个情节纷繁杂乱,结局扑朔迷离的故事。品钦通过运用隐喻、戏仿和拼贴等后现代创作手段,展现了后现代社会的混乱无序以及后现代人类追寻自身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时代,哲学理性的定位要由抽象的理性王国向生活世界下移,而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回归文化;这种“回归”体现了哲学与人的生存的关系的自觉,体现了马克思提出的“消灭分工”、消灭精神生产和物资生产的分裂的基本思想。 在人类精神生产领域中,哲学几乎是最古老的学科门类。然而,在研究域界上,哲学却往往比其他具体的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更难厘定,哲学研究常常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研究对象、基本定位、研究范式、基本形态等元问题。但这决不是哲学的弱点或不成熟性,而是哲学特有的存在方式,它深刻地揭示了哲学与人本身的本质性关联…  相似文献   

18.
“生态人”的理论蕴涵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生态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围绕着生态危机的根源,有识之士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形成了“强人类中心主义”与“弱人类中心主义”、“深生态学”与“浅生态学”之间的争论,但不管怎样,这一系列的争论都可以归结到人的文化价值层面上来,当代的生态危机表面上是天灾,但更是人祸,现代人要想走出当代的生存困境,必须从人性自身着手,弥补人性的缺失,努力树立一种“新人”形象。  相似文献   

19.
20些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人类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要走出人类目前的困境,要以科学技术的生长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面对人们很难从哲学的深层去关注思想问题的文化氛围,最近,华南建设学院胡潇教授出版了自己的新著《思想哲学》。此事本身的意味,是社会与学人对精神家园的深切关注和理性营构,属于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有意义的事情之意义还在于这意义本身实现的情况。《思想哲学》的阐释圆满地实现了作者的初衷。 在洋洋40万言一部纯粹哲学的专著中,作者把思想现象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金顶”,抓住这一人的最为深隐、最为幽妙的意识活动,展开思想的思想这样一种反思性的哲学思考。这是极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