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在总量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状况关系到个人发展、社会稳定与经济长远发展等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市场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只有客观把握形势、认清自我,才能成功实现就业突围.因此,在当前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郭婷婷 《魅力中国》2014,(12):165-165
随着着我国高校的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而应届高校毕业生将会面临着不同层面的就业压力,以致于大学生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从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他们进行疏导,缓解他们在择业时所产生的心理困惑,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3.
关瑞霞 《魅力中国》2010,(7):185-185
在我国经济形式走好但不稳定,又面临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促进就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本文从国家、学校、学生三方面出发,分析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在新形势下营造大学生就业的新局面,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彦平  刘正帅 《发展》2010,(12):135-135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和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大学生就业,尤其是贫困生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必须重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贫困毕业生现状的分析,对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成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高校贫困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对贫用生完成学业、顺利就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姚艳飞 《魅力中国》2014,(13):169-169
随着着我国高校的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而应届高校毕业生将会面临着不同层面的就业压力.以致于大学生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从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他们进行疏导,缓解他们在择业时所产生的心理困惑.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6.
胡冠华  宣云 《广西经济》2023,(1):115-119
大学毕业生是最主要的新增高素质劳动力来源,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区域经济发展也对吸纳大学生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重点群体毕业生是大学毕业生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事关身后家庭福祉和社会的稳定。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广西高职院校的重点群体毕业生人数较多。文章在分析了广西高职院校重点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流向后,结合广西经济发展情况,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角度提出相应措施的意见,促进高职院校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助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探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所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提出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对策: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实力;政府要提供有效的供需匹配服务。  相似文献   

8.
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国家高校就业改革后,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也是高校发展面临的问题。随着全国高等教育招生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就业环境也变得更加的复杂。虽然农科类大学对人才的培养随着形势和社会发展不断调整,更加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深度的培养,农科人才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的同时,农科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依旧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蒋正 《中国经贸》2010,(18):142-143
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制度改革的迅猛推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事关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郑凌云 《魅力中国》2010,(23):138-138
高校毕业生就业乃民生之本,安国之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最近,国家教育部公布信息显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名,比2008年的559万名增加52万名,增幅为9.3%。而唐山市预计2009年非师范类毕业生将达5.7万名,同比增长15%,创历史新高。毕业生数量的绝对增长,所形成的总量就业压力仍将是2009年就业市场的基本特征。本文结合唐山市的经济形势、教育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唐山市大学生就业现状,并提出建设性对策分析,希望能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毕业生数量增多,大学生就业的机会却相对减少,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致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大学生就业产生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急需制定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的推进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在逐年增多.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开展高校大学生教育,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缓解就业压力,是目前地方性高校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劳动合同法》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及地方性高校就业现状,以《劳动合同法》实施为视角,探讨地方性高校就业困境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莉贞 《中国经贸》2009,(8):139-139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扩招,加之2008年以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度目趋增大,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结合温州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了温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4年面临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达到810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之后的更难就业季”。宏观原因包括大学毕业生供给过剩、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高校教育资源落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户籍限制和经济增长放缓等,微观原因包括大学生就业意识淡薄、就业期望过高、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不足、实践环节缺乏、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不足等。政府应出台促进就业的政策,形成激励创业,支持创业,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梁田园  刘会可 《魅力中国》2012,(32):105-105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政治问题。媒体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媒体就业报道应肩负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李洪贺 《中国经贸》2014,(13):100-100
现今,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国家和社会极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之所以会出现此趋势,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从学校生活到社会生活的一个过度。在寻找就业机会期间,大学生不仅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期望,还要背负各招聘单位所给的各种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的就业形势越加严峻,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到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变得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疲软、复苏乏力给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国内外都相当关注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90后"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群体身上有着很明显的时代特点,如何与其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实现因材施教,更好地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引起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赵秋艳 《中国经贸》2013,(10):143-143
人力资本投资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较为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和高校对于大学生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不尽合理。为了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就必须要改进入力资本投资方式,提高其就业能力,顺利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重要的活跃力量,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而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现阶段的热点问题之一,2015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校毕业生为749万人,是历史最高,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到基层就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就业观念是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作为教育强省的湖南,其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具有全国意义的代表性,本文对湖南高校在湘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一些重塑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建议,为大学生的培养、就业指导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最需要的是人才,而且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然而,目前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普遍意识落后,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普通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深化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与成才。本文将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入手深入分析,并针对普通地方高校毕业生如何开发就业能力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