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     
在父亲工作的林业森工队中,同事们认为父亲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因为父亲“能写会算”。说父亲有“文化”,其实就是指他能识字写信、会打算盘。这在教育普及、手机计算器电脑大行其道的今天,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父亲凭着这一点,就被人高看一眼。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礼物     
对儿时的我来说,父亲是那般模糊,那般遥远。模糊得记不清他的面容,遥远得说不出他的去向。总在我快忘掉这个称呼时,他又出现在面前。那时我会有一丝疑惑:为什么我的父亲一点都不像邻家的叔叔呢?非常羡慕邻家的妹妹,她可以坐在她父亲的腿上,抱着脖子撒娇。不过这种遗憾往往会随着父亲的离开而消失。天空在我单纯的眼中一样湛蓝,世界在我童稚的心中一样完整。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信念     
过几天就是父亲82周岁生日,我为不能返回远隔千余公里的老人身边而愧疚。父亲一生散淡、俭朴,爱好有四样:清茶、香烟、京剧和古典文学。我能想象他的寿辰是怎样度过的:一个清瘦而矍铄的老头,一边吟诵唐诗宋词元曲,一边啜茗;或者,沉醉在从收音机里飘出的梅兰芳唱腔里,手指间香烟袅袅。这么说,好像我多么了解父亲,其实不然,我忽视了他的精神世界和信念。  相似文献   

4.
7月 5日收读一封陌生朋友的来信。一刹那,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水。我太感谢张兴平这位素未谋面的朋友对我父亲和我的关爱;我更感谢《中国工会财会》编辑部能给我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倾诉心中的最爱——对父亲、对《中国工会财会》。   父亲十五岁走上工作岗位,他放弃了别的更好的就业机会,独独选中印刷行业,为的是这里能亲手摸一摸报刊,嗅一嗅墨香。他一生唯一的嗜好就是创作。他热爱生活,点滴的美丽,人生的向往,岁月的悠长,都在父亲笔尖下流淌出温馨的歌,凝集成壮美的曲。因为我从小也喜欢涂点信鸦之作,所以父亲一直渴…  相似文献   

5.
父亲进入晚年以后一直失眠,我夜里一觉醒来,常常听到父亲频繁的翻身和叹息。父亲最大的心思莫过于我太顽皮因而学习不长进,而这块心病又源于他饱尝了没文化之苦。父亲发誓:穷死也要供儿子念书。  相似文献   

6.
父爱如山     
我从小一直对父亲敬而远之,这种感觉直到我成家有了儿子后才得以缓解。 父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也是我们村1990年以前唯一考上过大学的人,从徐州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就一直在家乡的中学教书。父亲是个严厉的人,从小大我几乎很少看到父亲对我做出任何亲昵的举动,如对我笑笑或抱抱我什么的。可能我是家中的长子,承载了他太多的期望。虽说我并不笨,但也许儿时过于调皮.以致成绩一直处于中等的水平,偶尔考好也能让他露出笑脸,然而更多的是叹息与责骂。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宝贝     
父亲是位老税务,已经退休在家两年了。可每当唠起他那些陈年往事,他就滔滔不绝,唠个没完,像是个得胜还朝的将军,得意的又像回到了那个年代。听父亲说,他从事税务工作三十多年。起初是个生产队会计,后来到公社工作,再后来到了一个只有五个人的税务所里上班。  相似文献   

8.
圆梦之路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孩子,7岁那年,他告诉父亲自己想当一个电影明星。为了这个梦想,他不顾父亲的反对,真的去了少林寺,剃光头、吃素整整6年,期间什么都练,刀枪棍棒耍得团团转。14岁那年还是为了心中的梦想,他跪别了方丈,来到北京,主职是蹲北影大门,等待剧组的伯乐,副职是当民工讨生活。剧组给临时演员的报酬少得可怜,有时就管一顿盒饭,眼看着身边的兄弟相继失望地离开,他仍然很乐观,因为这毕竟离他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吃书     
儿时曾听父亲讲过一件趣事,说是某小儿天性愚钝,读书读不“进”去,乃父望子成龙心切,将书烧成灰掺兑在茶水中命他吞下去,谓之“吃书”。我问后来呢?父亲笑而不答,我猜想这是父亲在威胁我,我若如那小儿一般读不进书,他也会如小儿之父一般命我吃书。  相似文献   

10.
父爱如丝     
那天看望双亲,正告别欲走,父亲叫住了我,想说什么又欲言又止。良久,他进出一句话:“我想吃过桥米线。”我很惊讶,一向刚毅坚强的父亲怎么一下变得像个小孩。时间年轮的辗转,不经意间在父亲的身上烙满了岁月的沧桑。那满头的银发,蹒跚的脚步,刻满皱纹的脸庞,我这才发现,父亲真的老了。  相似文献   

11.
我父亲是1965年入党的老党员,入党数十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在卫生战线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勤勉工作,以自己的满腔热忱服务于广大群众,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佩。我参加银行工作后也立即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父亲看到我有争取入党的积极性,他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他工作中的几件小事。  相似文献   

12.
感悟人情     
耄耋之年的父亲常遗憾没能给我留下什么财富,就一册账簿。那是识字不多的父亲的手迹,或许父亲担心他会突然间辞世,就将账簿及早转给了我。一天。我偶然翻了翻,其间有些东西,是我怎么也读不懂的。  相似文献   

13.
我的傻弟弟 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分在储蓄所。一天下班前送走款车,我们正在清理地面,一个八九岁左右的男孩走进来说“我找我爸”,一看就知道是个智障儿童。他只提供了一条线索,父亲在粮站上班。我打遍所有关于“粮”的电话,终于找到了他的父亲,一提地点,恰好是我下班路过的地方。我买了冰激凌给他,手牵手送他回了家。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作战。当时父亲已经是个大将军,儿子只不过是一个马前卒而已。父亲每次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都是英勇无比,但是儿子总是手忙脚乱,一会儿拿着矛,一会儿拿着刀。大敌当前,冲锋的号角都吹响了,儿子还在想这次上阵该拿什么兵器杀敌更好些。  相似文献   

15.
时尚的父亲     
父亲60多岁了,穿着讲究,生活、娱乐紧跟潮流不落伍,时尚的外表让他与同龄人相比显得尤为年轻。特别是在拥有了那张小小的牡丹信用卡后,让他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作者是一位高校教师,17年为梦想奋斗的经历,让他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对他来说,零存整取和实现梦想这两件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将成为父亲的他,在挖财论坛上分享了他的理财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7.
《金融队伍建设》2009,(8):72-73
朱德:三改其名 朱德的母亲生下他时,给他取的乳名叫“狗儿”。朱德4岁时,父亲按照朱家的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又给他改名为“朱玉阶”,希望他立志沿着玉石砌成的阶梯,步步登高。  相似文献   

18.
身边的榜样     
段纲 《金融博览》2009,(7):67-67
记得我十二三岁时,父亲在离家几公里远的县城信用社工作。那时,我是寨子里的娃娃头,每天大人们一出工,一大群小伙伴就会扛着板凳到我家院坝来“开会”,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非常开心。但是,当父亲回到家里时,我就只能待在家中,他会守在桌边监视我做作业。那时,我真巴不得父亲永远不要回家来,让我整天开开心心、自由自在地玩下去。  相似文献   

19.
罗小丽 《金融会计》2013,(3):80-80,F0003
好个天凉秋!今晚的月色不错,我的心情也不错,做了一天业务,记了一天账,茶余饭后我和父亲来到鹰潭新建的信江大桥上散步。遥望江面离我们远去的点点白帆,父亲向我讲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调入人民银行的时光。  相似文献   

20.
十八年前,父亲得脑溢血离开我们的时候,我正在读中专。我和家人日夜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终究没有盼到奇迹的出现。父亲一生清平、饱经沧桑、待人随和、性格乐观,为税收事业呕心沥血工作了三十年。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不仅是一名好税官,而且是一个喜爱发票的人。特别是他热衷于收集各种各样的发票,他到商店不管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