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产品价格风险使农户收益面临不确定性,并增加了农业生产决策与融资的难度,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与包括保险及衍生品市场在内的各类风险管理市场分别为农户提供了政策性与市场性价格风险规避机制,对稳定农户收入及促进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市场化机制在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上升;市场的规范发展与持续创新;以及政府对农户市场参与能力的支持是各类风险管理市场功能发挥的基础。这些实践经验为在我国建立起有效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业收入保险是农业保险发展新的方向,它能更为全面地适应农户风险保障需求,更为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满足新型农业生产者的需求,因此未来收入保险将是我国农业保险的重要险种。在发展农业收入保险过程中,需要保险公司在保险产品设计定价以及后续运营中多方面考虑,同时也需要政府在推广及财政补贴等方面进行助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业保险在我国逐渐推广,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此同时有调查发现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较低,大多数农民是为了获得政府补贴而购买保险,这与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风险管理)相背离。本文通过分析全国10个省份小规模农户农业保险获赔的情况,发现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在现实中确实不能较好地发挥风险管理功能。农业保险功能发挥与政策目标定位的不匹配会影响到政策实施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政策目标进行调整完善。从我国小规模农户对农业保险的实际需求以及我国农业发展的迫切问题出发,需要将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调整为收入支持;在符合WTO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我国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借助农业保险名义来补贴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近三十年来农民保持着较高的种粮积极性,以粮为主的收入结构是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内在支撑。然而,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以粮为主的收入结构正面临着弱化的趋势。本文认为,若继续保持粮食大省农户种粮积极性,必须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基础上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营,使农户家庭收入50%来自于粮食生产同时使规模经营农户占总农户的50%以上。建议国家应在支持粮食大省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土地流动性方面实施支持性政策。  相似文献   

5.
结合《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统计数据,在分析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分化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揭示了我国农业保险需求演变过程及面临的困局。理论分析表明:在农业风险损失较高以及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较低情况下,经营性收入比重越高的农户所遭受风险冲击越大,对农业保险需求越强烈;实证分析表明:贫困地区农业保险需求水平低于全国;东中西贫困地区农业保险需求水平呈现依次上升态势;贫困地区低收入组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无需求,中等收入组农户偏好高补贴和低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高收入组农户偏好低补贴和高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就农业保险政策调整提出若干建议,以确保贫困地区农业保险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农业保险实施的初级阶段,有效需求不足严重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是我国农业保险顺利推行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基于陕西省奶牛和苹来保险试点区的调查资料,对我国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盼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主要由农户行为、供给不足以及政策信心导致了农户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结论,同时提出通过提高农户收入、加大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等措施提高农户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同,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理及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能否肩负起提高农户收入的历史重任仍存在争议。为此,首先从理论层面理清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理;随后,利用2007~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农业保险及保费补贴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有显著负效应,说明投保农业保险可能会导致农户管理水平下降,农业保险发展中还可能存在门槛效应、排序效应或排斥效应。另一方面,保费补贴对农户收入有显著正效应,说明保费补贴有助于增加农户收入。因此,必须加强农业保险宣传,优化农业保险供给,充分发挥保费补贴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江苏省村庄和农户两个层面的调查数据,分析农地不同流转去向(流转给小规模农户还是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对转出户收入的影响,进而考察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相较于流转给小规模农户的增收效果。研究发现:与流转给小规模农户相比,将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未能显著提高转出户的收入。具体而言,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对转出户的增收效果仅体现为增加农地租金(进而增加农业收入),但其增收部分缘于农业补贴被人为地计为农地租金而非转移性收入,这使转出户报告的转移性收入反而更低。而且,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虽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但并未起到促进转出户提高非农收入和总收入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转出户的非农就业整体上已经较为充分,非农收入占比普遍已较高,且部分地区农地向规模经营主体流转是地方政府以行政方式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收入保险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趋势。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也正经历产量保险到价格保险再到收入保险的发展过程。收入保险对保障农户收入、稳定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两个天花板(价格、补贴)、一个地板(成本)、两道紧箍咒(环境、资源)"的农业发展困境,积极发展农业收入保险,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既符合"黄箱"转"绿箱"补贴的改革方向,又能为农户提供更全面的农产品风险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产品供给长期偏紧,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波动呈加剧趋势。"保险+期货"试点是中国农业风险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本文采用Logit回归模型,应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方法,深入探讨了"保险+期货"试点对保护农户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保险+期货"试点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发挥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农户未来参与试点意愿是参加试点与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的中介变量,其间接影响占比为27.693%;政府补贴满意度在中介变量作用于农户种粮积极性的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农户对政府补贴越满意,未来参与试点意愿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正向影响越强。可以认为,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与"保险+期货"试点具有相互补充促进的关系,未来中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需注重"保险+期货"试点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普遍是"超小规模经营",全国劳均面积只有5.3亩。其直接后果就是造成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面对土地经营过小的规模,农户为了弥补农业收入的不足,只能兼营他业。虽然兼业化是世界农业的普遍现象,但国外许多兼业是属  相似文献   

12.
气象指数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农业保险的缺陷,但是,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经营情况,中国是否适合实行气象指数保险,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运用2004~2016年全国农户面板数据,分别测算了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等4种农作物的产量风险和县域农作物受灾系统性风险。研究发现:在中国,由于农作物气象灾害风险不满足"小概率、大损失"的基本可保条件以及针对受灾系统性风险的可保条件,气象指数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将十分有限,不宜作为农业风险管理工具。但是,借鉴气象指数保险的理赔方式,实行气象指数储蓄保险可以发挥农业保险的收入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月1日起日本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农业经营者的整体销售收入作为保险对象的农业收入保险。该保险一方面引入市场风险,拓宽了日本农业保险适用范围;另一方面将保险对象扩展至整体销售收入,利于激励农业经营者自主经营尝试。更为重要的是,农业收入保险通过风险管理的名义,可符合国际规则地给予农业生产补贴,益于日本国内支持"减黄增绿",又不损伤农业经营者既得利益。中国现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目标定位侧重于风险管理,对于农业保险的收入支持功能开发利用不足。日本实施农业收入保险的政策思路以及在保险运行机制设计上的具体安排,对于中国调整财政支农政策思路以及发挥农业保险的收入支持功能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收入是我国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农资与农户的收入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因此,农资质量是农户的命根子.农业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60%,因此,农资质量也是国家的大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农地整治前后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并分析不同模式的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差异。[方法]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不同农地整治模式下农户收入流动性差异。[结果](1)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流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实施农地整治后农户收入有明显的"上升"流动趋势;(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的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收入流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农户家庭劳动力规模、农地经营面积和非农收入占比对农户收入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收入初始位置对收入流动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农地整治可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户收入向上流动;相对于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对农户收入的提升作用更大。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农地整治,深化改革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项目管理体制,大力创新农地整治模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地整治,为稳步提升农户收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是兵团农工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较高,利润率较低,通过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提高保费财政补贴比例有助于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通过对兵团农业保险现状、存在问题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兵团农业保险需提高保障水平,增加农险产品供给,通过构建"互联网+融资+保险+农业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产融"综合服务,通过政府引导,加强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力度,积极探索利用保险机制做好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尺度:效率抑或收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和收入是确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两个尺度,效率尺度以规模经营农户获取最大规模收益为目标衡量和确定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而收入尺度则以规模经营农户获取与城镇居民(或打工农户)同等的收入为目标衡量和确定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就中国国情而论,收入尺度才是可行的选择,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建设,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从中国国情出发,在规模经营政策制定中,必须对坚持家庭经营制度、规模经营速度及区域差异性、土地经营权公平分配等问题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18.
美、日农业保险制度对我国农险模式选择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文丽 《农村经济》2002,(12):91-92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 )之一 ,是WTO协议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之一 ,对农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 ,农业保险却面临濒危境地 ;农业保险费收入占产险的比重逐年下降 ,2 0 0 1年仅为 1%左右 ;1986— 1995年 ,全国农业保险平均赔付率为 97 5 % ,实际亏损为 2 1%。故而 ,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无不谈“农”色变 ,多不愿涉足这一禁区。因此 ,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保险制度中的成功经验 ,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 ,是我国农险走出困境的当务之急。一、美、日农业保…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转型需要创新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发展农产品收入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的重点工作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农产品收入保险处于探索阶段,试点工作刚刚展开,因此现阶段测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产品收入保险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研究基于广东省12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进...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保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配套措施,利用我国从2018年起在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实施的玉米收入保险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来评估玉米收入保险试点对我国玉米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玉米收入保险试点的实施显著增加了玉米收入和农民收入,而且这一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玉米收入保险试点的实施是通过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价格等途径促进各地区玉米收入和农民收入的。以上分析为我国继续扩大农业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也对更好地完善农业收入保险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