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化政策合法性是政策有效落地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学界尚未将政策合法性纳入政策执行研究范畴。基于政策范式变革,本文建构了以输入合法性—过程合法性—输出合法性为内核的分析框架,厘清了政策变革过程和政策合法性扩散过程及其交互效应,拓展了传统的政策执行和合法性建构理论。理论分析显示,在公共治理时代,公共政策有效落地的关键在于全过程合法性建构和维护。个案研究显示,在设施农业政策落地过程中,全过程合法性建构的虚化导致了政策偏差;全过程合法性建构存在输入合法性重心失衡、过程合法性消解、输出合法性利益主导等问题。基于此,要促进公共政策有效落地,需要推动公共政策思维从管理向治理转型,建构贯穿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合法性;需要推动基层政府政策角色转型,赋予利益相关者以更多合法性;需要推动基于利益基础的合法性建构方式向基于规范基础的合法性建构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2.
多样性的农耕环境孕育了我国多功能性农业,并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形塑了乡村的独特价值,成为新时代城乡融合背景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起点。文章基于习近平在陕西、河北、福建和浙江的农业现代化实践逻辑,阐述了习近平农业多功能性思想的社会、生态、文化和经济的理论逻辑,明确了习近平农业多功能性思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逻辑,并遵循"农业多功能性政策—现代农业模式催生—农业多功能性回归—乡村多元化价值重塑—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的路径,提出了从"农业现代化"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策执行是政策主体与政策目标群体的交互过程,其不仅取决于科层体系内公共政策的上下流转,而且仰赖于科层系统外政策目标群体的行为遵循。不同于城市社会,乡村社会中的政策执行往往内嵌于关系网络之中。因此,本文将“社会关系网络”纳入分析框架,对政策目标群体内在关系结构之于诱致性公共政策执行的潜在机理进行理论解析,以解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在乡村社会,关系网络助力诱致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内在机理主要表现为:熟人关系网络及建构于此的人际信任在意见领袖的作用下不断向政策信任转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任关系所内含的信息扩散机制与信息补偿效应助推政策目标群体的行为遵循,从而推进政策落实与政策变现。该机理始于对诱致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建立在政策预期效用与乡村社会熟人关系网络的基础之上,并以乡村精英的治理转型为其运作的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4.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小农户的生产与大市场之间衔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则是加快培养一批辐射面较广、带动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这一背景下,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问题日益受到政府的关注。本研究试图站在宏观视角上,按"扶持原因—扶持效果—效果产生原因"的逻辑思路展开,首先对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依据以及目标进行论证,继而在总结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演进和现行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公共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积极作用以及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阻碍政策扶持效果的原因作出分析,以期能为国家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可操作性的有效扶持政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共生的起源以及人类社会产生的共生,界定了共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阐述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体现了共生进化的价值理念,指出了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核心要义是达成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市民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即要树立“共生”价值观念,消除市民的误解和偏见;要制定“共生”政策机制,加强公共政策的制定功能;要完善“共生”多方主体,达到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互惠互利和谐共生;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扩大“共生”兼容界面。  相似文献   

6.
农业家庭经营生命力的问题一直是组织经济学的热点和前沿问题,针对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和承前启后历史研究的相对滞后,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农业家庭经营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困境,梳理了建党百年来农业家庭经营政策演变的六个阶段,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与启示,第一,农业家庭经营是一种富有弹性并且可以有效获取农业内部规模经济的经营形式。第二,为了弥补农业家庭经营的功能不足,从"生产社会化"转向"服务社会化"实践,是农业家庭经营政策演变的基本逻辑。第三,农业家庭经营政策的阶段性演变,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以不变应万变"实事求是的思想。最后,遵循政策逻辑和国情农情,新阶段坚定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坚持"经营规模化"和"服务多元化"双措并举的实践取向,是在第二个百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决定环境污染控制费用负担时,一般必须遵循污染者支付的原则(PPP)。本文从环境效益的分享和环境财产权分配的角度,探讨了农业环境政策中的费用负担规则,指出在考虑农业环境财产权的情况下,在农业环境总政策中可以导入公共支付或者称为生产者补偿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90年代中,我国农业的发展,仍需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但最终还是要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政策,影响农业技术的发展,加快农业技术进步速度,对于大力加强和发展农业,改变农业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般而论,农业技术政策决定着农业技术的方向,能否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政策,是农业技术发展战略成败的先决条件。就90年代来说,我国农业技术政策涉及到主要目标,基本内容和配套措施等问題,笔者就此谈点不成熟看法。一、90年代农业技术政策的主要目标确定90年代农业技术政策的主要目标,首先要明晰农业技术政策不同于农业技术本身,农业技术政策是党和国家为了促进和调整农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确定农业技术发展方向,所制定的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和实施应遵循的策略原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共同农业政策作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经济政策,对战后欧洲经济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共同农业政策通过实施共同体市场统一、共同体优先及价格和预算统一这三大原则,使欧共体12国迅速由食品严重短缺向食品出口转化,保证了罗马条约拟定的各项目标的实现。但进入80年代后欧共体农业暴露出许多弱点,主要为生产过剩、财政不堪负担、公共援助的经营者和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及生态环境恶化。作者以1992年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改革方案为背景,就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与农民收入、粮食市场、农村发展以及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认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宏观调控与新农业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既赢得了广泛的政治支持,也获得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实效。当我们还沉缅于收获的喜悦中时,一些冷静和理性的学者开姑着手分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我国未来农业政策的走向;开姑考虑如何以“一号文件”为起点,使我国农业支持政策逐步走向长期化、稳定化、完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还在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增加农村公共品的供应,提高公共支农资源的利用效率。刘维佳在本文中提出了“新农业政策”的概念,为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概念框架和语境系统。我们期望本文能引发我国学术理论界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进而为我国未来的农业政策制定提供更详实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形成与土地制度变迁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工业化紧密相连。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但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小农户经营模式依然是当前农业经营的实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能脱离这一实际,更不能以牺牲小农户的利益为代价,二者的协同发展应作为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农民科技培训》2012,(11):41-42
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经历了资金增加、内容丰富、范围扩大、领域拓展、管理创新的快速增长与巩固完善过程,初步构建起符合中国特色的农业补贴政策基本框架。 以农业“四补贴”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促进补贴政策 这是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典型代表,资金规模从2002年的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53亿元,10年累计安排补贴7631亿元。具体包括:一是良种补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低碳经济为逻辑起点,对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提出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思想的发生及其政策实践有着独特的历史路径与变迁逻辑。在回溯近现代思想家、特别是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农业规模经营的思想脉络后,重点梳理了1949年以来在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政策上的变迁逻辑,这构成了当下的农业家庭经营制度的由来及其经营规模的约束条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需要保护新兴的职业农民群体即真正耕者的合法权益,使其获得稳定的耕作经营权预期和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以持续释放农村改革的制度红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发布的16个"一号文件"为主要政策研究对象,结合我国近三十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实际效果,从县乡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政策演变过程、政策实施效果等三个维度,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进行政策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县乡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地位不断提高,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渐扩大,供给规模日益增长,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产生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笔者以低碳经济为逻辑起点,对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最后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提出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长期以业,以农产品价格与收入支持为核心的农业政策曾在美国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1996年3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了《1996御联邦农业完善和改革法》。新农业法的基本内容是:彻底抛弃60余年来政府为农场主提供的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经过7年的过渡期,取消一切补贴,从而将其完全推向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18.
在林业生态功能日益突现的语境下,中国林权改革政策蕴含着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在林业产业特殊性基础之上,林业经营者摆脱固有林业效益提升困境的基本诉求。林业生产经营基本架构的重构、经营方式和行为的变革,必然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度保障方式得以落实。对当前林权改革政策的结构体系、林业发展政策理念、执行机制与绩效的公共政策进行分析,就成为把握当前林权改革进程,调整林权改革政策的重要方式。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林权改革政策层次之间有效支持度不高、公共政策价值与市场效益诉求的内在矛盾性、林改政策执行中缺乏全局视野与掌握力,是造成林业改革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林权改革政策体系的优化与整合是问题解决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的超级大国,也是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典型国家,早在本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就制定出了以农产品支持价格为核心的《农业调整法》,以期对农业生产实行特殊保护,如果说30年代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出发点在于启动经济危机的缓和,那么在80年代美国以粮食作为“武器”实行餐交政策则具有国际政治的味道,足以显示其长期以来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重大意义,不论其目的如何,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美国政府农业保护政策对美国农业的长足发展并使之成为世界最大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本文对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基本框架和主要特征的系统性归纳分析,旨在为我国农业政策研究和粮食流通体制提供必要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审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基本现状在审计理论体系的探讨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但最基本的问题是关于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构造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该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理论范畴,对该学科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目前,对审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的观点很多。如:尚德尔在《审计理论》中提出以审计假设为逻辑起点;在《蒙哥马利审计学》中提出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在汤姆·李的《公司审计理论》中以审计本质为逻辑起点;美国会计学会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中以审计职能为逻辑起点;在我国国内还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