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构建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者的监管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监管者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以及寻租活动存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当监管、过度监管现象,这使得市场机制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被抹杀,同时意味着当前中国的证券市场缺乏对监管者的监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而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实施监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使银行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应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分析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监管者与地方政府、被监管者与地方政府之间矛盾的基础上.建立监管者、被监管者、地方政府三方的银行监管博弈模型并求出其均衡解。  相似文献   

3.
证券监管者寻租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虎 《山东经济》2006,22(1):71-73
证券监管机构被法律赋予了具有垄断性质的监管权力,在证券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之往往成为各利益集团寻租的猎物,被受监管者俘虏,导致大量的寻租行为。寻租行为的多少取决于市场参与者违法的成本和收益与监管者渎职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比较。本文分析了证券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协调博弈”,以及二者之间监督机制设计等问题,二者之间的博弈分析表明,加大对市场参与者违法行为的惩罚和监管者渎职的惩罚以及高薪养廉设想是减少腐败,提高证券监管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国有产权交易过程中相关利益群体的行为取向,构建了基于前景理论的监管者、代理人和购买者三方博弈模型,并求得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解,得到监管者的最优监管概率。在此基础上对监管者、代理人和购买者的行为特征及策略进行分析,提出监管者应该针对具有不同行为特征的代理人和购买者在最优监管概率下采取最优监管强度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5.
金融监管的设计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然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者的目标会偏离这一社会目标,导致监管者提供有效监管的激励不足和监管的低效率。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通过建立存款人与监管部门、监管当局与金融机构三方的监管博弈模型,对金融监管中的激励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信息结构决定着不同的监管激励水平,从而直接影响着监管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信息不对称程度愈大,监管激励水平愈低,监管效率也就愈低。中国当前金融监管中的主要问题也正是监管者及金融市场的透明度较低而缺乏监管激励所致。因而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宏观层面加强或放松金融监管,而在于如何通过监管当局及金融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建设形成微观监管主体提供有效监管的激励。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世界范围内证券监管演变过程进行了回顾,并着重分析了关于证券监管理论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证券监管有效论;二是证券监管无效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启示性的结论:一方面,应以实现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为目的设计监管制度,尽可能地改善和解决证券市场机制的失灵问题,即需要讲究证券市场的效率问题;另一方面,应明确监管目的,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使监管者在设计监管制度,实施监管政策时以保护所有投资者的利益为目的,即需要讲究证券市场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证券市场上存在的寻租行为以及证券管制的成本问题,引发了对证券管制效率损失的思考;我国证券市场当前实行的是以政府监管为主导,集中监管和市场自律相结合的监管制度。在监管体制结构方面存在着职能错位、市场自律、监管立法和执法上的障碍三大问题。文章提出二元监管体制的创新模式,在国家证券监管机构统一、集中的监管下,充分发挥自律组织的作用,形成依法治国条件下证券市场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二元化监管模式,使自律组织的市场监管者角色在法律上得以肯定,自律组织在进行监管的时候才能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田利辉  王可第 《南方经济》2019,38(11):34-52
鉴于信息不对称程度、制度实施成本和心理文化差异,文章提出"监管距离"假说,认为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距离远近可以影响监管效果。实证分析中国沪深上市公司数据,文章从非对称风险视角出发,研讨了上市公司注册地距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的地理距离对公司层面的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我们发现,监管机构与上市公司总部的地理距离越远,该上市公司股价的崩盘风险越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如果开通高铁或者上市公司所在地社会信任水平足够高,那么监管距离和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是不显著的;如果监管负担严重或政府效率低下,那么监管距离和崩盘风险之间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文章认为,地理距离具有监管信息效应、监管威慑效应和监管执行效应,能够影响股价崩盘风险。也就是说,"山高皇帝远"可以改变上市公司行为,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不应忽视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证券市场风险的最大特点是强烈的外部性,这种外部性主要是由系统性风险决定的。风险的外部性要求加强证券监管,但风险监管中存在的俘虏、寻租、时滞等原因,降低了证券市场的效率。文章分析了证券市场风险监管的目标、取向和模式等,认为应充分发挥自律组织在风险防范中的一线缓冲作用,避免证监会承受过大的社会压力,逐步向“以自律为基础,政府监管为主”的监管体系过渡。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市场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当监管、过度监管和疏忽监管现象,意味着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缺乏对监管者的监管。本文从监管需求的利益集团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出发,分析了对监管者监管的必要性,并结合美国监管者监管的现状,探讨了对中国金融监管者监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案件频发,极大地伤害了投资者的信心,危及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亟需对内幕交易进行严格监管。文章首先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然后通过建立一个博弈模型来探讨内幕交易的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斯文 《山东经济》2013,(4):88-96
金融危机使场外衍生品市场广受争议,政府监管的缺失被认为是酿成灾难性后果的根源之一。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以此分析市场参与者和政府监管者之间的动态博弈关系,推导出实现博弈均衡所需的各种约束条件。最后,依据模型分析的结论并借鉴国际监管发展的最新趋势,提出完善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证券监管的界限研究——成本收益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可祝 《特区经济》2008,(5):118-120
证券监管应该考虑成本与收益,证券监管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在监管过程中应根据成本和收益的比值来确定监管的边界。我国目前监管范围过宽,增加了监管成本,减少了监管收益,从而影响到监管的效率,应该改变监管方式,进行重点监管。同时为了保证监管的效率,也要从效率和行为方面对监管者进行一定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条件,食品安全不仅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健康,更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些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却层出不穷,食品安全不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质疑的矛头也屡屡指向食品安全监管者的监管失灵。虽然监管者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能、加大监管的力度、提高监管的效率等,有效遏制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但是我们注意到监管者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管缺位、监管错位、监管者被"俘获"等。因此,对监管者而言,不仅应当正视当前监管中的问题,更要根据现状采取防范措施,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尤其是食品安全监管重在预防,监管者更应发挥积极有效的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15.
一、国外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比较 证券市场监管模式是关于市场监管的机构及职责的划分问题。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对于一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自律监管组织咨询委员会2000年的报告指出,政府法律应当明确划分法定监管者和自律监管组织的不同职责。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监管模式有别于新兴市场国家的监管模式,具有共同市场经济自治传统的西方国家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同一国家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也大相径庭或呈现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黄盛 《开放导报》2005,(4):100-102
本文建立了一个博弈模型,分析机构投资者与监管当局之间的博弈。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混合策略均衡,即证券市场中有一定比例的机构投资者有不诚实行为,而政府监管部门也仅仅只能对其中一定比例的机构投资者进行查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静态均衡分析,针对当前我国金融机构违规现象滋生,而金融监管部门监管不力,金融监管机制缺乏效率等问题提出了强化金融监管的处罚力度;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建立完善的监管者激励机制;对监管者实行监督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证券管制效率与声誉缺失:一个基于博弈框架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热 《南开经济研究》2005,(4):81-86,94
证券市场管制效率问题,可以从“上市公司—投资者博弈”这一常常为学术界所忽视的视角中取得一定的理论解答。本文发展了一个无限期重复模型和一个简化的KMRW声誉模型,从上市公司声誉缺失角度入手,认为声誉的建立与维持对于证券市场发展至关重要,也是证券管制政策能否有效的有力指针。并且,由于投资者投资心理作用以及博弈双方局中的战略特征,声誉一旦缺失很难重建,管制当局有必要在教育投资者以及建立企业声誉测量机制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9.
卜亚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76-80
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过程中,存在着学习效应与示范效应,文章通过学习效应与示范效应模型的构建,解释了当前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即创新过度而监管不足;并基于学习效应与示范效应进行银行金融创新的监管机制设计,即监管当局应建立严惩过度创新的强监管者信誉,银行应建立合理的金融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而最关键的是引入考虑监管当局与银行双方博奔关系的预先承诺机制。  相似文献   

20.
贺铟璇  李爱玲 《辽宁经济》2006,(11):58-58,93
本文在Kyle和Karl工作的基础上,假设证券市场被监管以达到证券价格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关于该证券的信息,借鉴了信息论中熵和微分熵的思想,并将其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相结合。来探讨内幕人的最优交易策略和证券市场的价格与监管者制定的防范内幕交易的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