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温州的成功,温州人的奇迹,都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下,温州人敢于和善于开拓市场的结果。“千山万水”地寻找市场机遇,千辛万苦地开拓市场空间,千方百计地增加市场份额,是温州曲折前进、持续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犹太部落 温州人的制鞋手艺历史悠久,到明朝嘉靖年问已是生产朝廷贡鞋的地方,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千万个温州“皮鞋佬”开始家庭作坊式的生产。2003年,中国24亿双鞋有6亿双出自温州,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鞋都”。  相似文献   

3.
陈菲琼  丁静 《经济论坛》2005,(11):25-27
现在所说的“温州模式”有传统“温州模式”和“新温州模式”之分。传统“温州模式”是相对于“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两种农村经济模式而言,指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将其形容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赵伟称其为一种“新古典区域工业化范式”;杜润生认为温州经济是一种自发、  相似文献   

4.
郑元忠 《经济师》1999,(1):87-88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巨大变化是令人瞩目的。回眸温州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以个体私营企业和家庭工业为特色的“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经济格局,还是后来以股份合作经济为特色的“小资本、大幅射”的温州经济...  相似文献   

5.
“温州模式”的演化与“新温州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温州模式”及其演化和发展的趋势进行再认识。认为“温州模式”仍俱生命力,需要继承、发展和创新。探讨构建“新温州模式”的指导思想、框架和路径。指出“温州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实质是中国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房地产是温州人主要的投资项目之一。温州人挟雄厚民间资金的底气,从1999年开始,在包括北京、上海、海南、杭州等地楼市热点区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购房风,“温州购房团”似乎“名震江湖”。但现在,温州购房团似乎一下子沉默了,全国的媒体也少有关于“温州人来了”的报道,而有关温州人急于抛售房产的报道倒偶而见诸报端。这段时间,温州购房者在干什么?他们的资金从楼市中撤出了吗?他们是否在为自己的资本寻找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朱建芳  李振明 《经济师》2003,(4):265-266
文章对温州民营企业的用人策略进行了分析 ,指出摒弃“血缘”、“人合”关系 ,建立专才管理体系 ,提高员工忠诚度 ,是温州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温州模式演化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温州经济增长速度在浙江相对地位的下降、温州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上的“攻城略地”、各地纷纷兴起的温州商城及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温州模式将要在25—30年后消失”的大胆预言,使温州模式和温州经济发展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报刊上有关“温州的衰退已成为继‘苏南模式’终结之后区域民营经济的研究热点”,“温州经济却步”,  相似文献   

9.
黄伟立 《经济师》2006,(4):278-278
富于创新意识的温州人,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机会,以发展传统轻工工业为主,写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成长道路,成就了一大批家族企业的群体,形成了富于特色的温州区域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10.
顾列铭 《新经济》2006,(3):28-29
今年2月25日,40多名温州商人组团来到北京参加“投资北京——温州企业投资洽谈会”,在“炒房”、“炒煤”之后,国企,成了温州民间资本下个涉足领域。一般地说,温州资金进京,三类企业将是资本“瓜分”热点:一是和轻工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二是高科技企业,三是改制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1.
温州,在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史上,实在是太特殊了。它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被誉称为“中国民营之都”,被视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晴雨表”。20多年来,其经济发展速度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始终坚持在外部争论中扬名,在内部不争论中发展,一直居于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行列。长期以来,温州与中国民营经济一道,不断成为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温州模式”到底姓资姓社?温州是否代表了中国民营经济以至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阳巧雯 《经济师》2005,(10):20-21
温州是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其经济发展的模式被称为“温州模式”,倍受世人关注。文章主要探讨“温州模式”和“温州经济探秘游”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希望能对促进温州旅游业、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温州的成功 ,温州人的奇迹 ,都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下 ,温州人敢于和善于开拓市场的结果。“千山万水”地寻找市场机遇 ,千辛万苦地开拓市场空间 ,千方百计地增加市场份额 ,是温州曲折前进、持续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本刊上期“浙江探索”栏目较详细地介绍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看点及信号,我们银行作为“全国十佳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温州金融战线的一个分子,非常支持温州“金融综改”,同时也希望村镇银行都能抓住“金融综改”的契机,在农村金融领域挖掘和发挥应有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诠释"新温州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于2002年第一期报道了中国社科院在“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瑞安市召开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研讨会”的情况后,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许多有识之士对报道中提到的“新温州模式”更是倍加关注.纷纷来电来函询问“新温州模式”的一些情况。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本刊特别约请著名“温州模式”研究专家、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高级经济师撰写了《诠释“新温州模式”及其发展趋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王华兵 《生产力研究》2005,(11):255-257
温州模式是被我国公认的最具活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然而近年来,随着温州遍布全国的“炒房团”、“炒媒团”、“炒车团”等所导致的民资大量外流的现实、温州经济增长速度在浙江相对地位的下降以及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关于“温州模式将要在25年~30年后消失”的大胆预言,使得温州模式的相关问题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媒体上有关“温州的衰退已成为继‘苏南模式’终结之后区域民营经济的研究热点”,“温州经济怯步”乃至“温州模式正日暮途穷”等各种评论不一而足。学术界也对温州模式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在综述当前温州经济发展中相关问题的同时,对温州经济为何如此引入关注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借此能够澄清大家对温州模式认识上的某些误区。  相似文献   

17.
“温州模式”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国内社会各界特别是经济学界对其十分关注,曾出现几次颇具声势的“温州模式”研究热潮,从各个角度和各个层面对“温州模式”给予了深入研究。综观所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观点,“温州模式”作为一种社会综合发展模式是无庸质疑的。也就是说,“温州模式”是温州人民率先运用市场机制、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富民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它具有丰富的内涵,不是固定的模式,而是过程的模式。即“温州模式”是随着温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模式,而是与时俱进的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与以往倍加受到舆论及政府“宠儿”般的追捧不同,温州资本在最近两年时间内遭遇更多的是媒体不断的追讨和决策层的叫停声。但资本总有着自己存在和运转的客观逻辑,在经过原始积累的艰辛和扩张延伸的阵痛过程之后,温州资本还会执着而理性地寻找新的流通渠道。因此,当北京的国有企业第一次向温州资本抛出绣球后,许多人相信“中国犹太人”可能会创造又一段历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原本只是嘈杂而凌乱的老工业区。如今在“三改一拆”和“退二进三”中成为初具雏形的文化创意园,成为“温州制造”到“温州智造”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20.
宏观     
《商周刊》2013,(6):13-13
温州:48%将成高利贷红线 一则“温州拟立法,设民间借贷年息上限为48%”的消息再次让温州金改成为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