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大省,2000年以来,其成品油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高速增长,消费弹性先升后降,消费强度逐年下降。“十二五”期间,预计全省成品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将逐年降低,2015年成品油消费量或将超过1000万吨;需求柴汽比开始由升转降。从供应格局看,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是四川成品油市场的主、辅供应商,社会经营单位和地方炼厂起补充作用。从运输方式上看,主要依赖铁路和管道,公路和水路运输比例较小。为了提高未来的成品油供应安全程度,建议四川省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加快铁路网和成品油分支管线网络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油改气”与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2.
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成品油进口国,印尼成品油市场无疑具有投资吸引力。目前印尼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成品油进口国,也是中国出口汽柴油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印尼靠近亚太地区的成品油集散中心和定价中心新加坡,是各大贸易公司在亚太地区销售成品油的必争之地。从经济上来看,印尼是全球第三大发展最快的经济体,预计未来成品油消费仍将保持快速增加。而亚太其他国家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成品油将出现过剩,这些过剩成品油将不得不在区内和区  相似文献   

3.
2009年增幅达到历史高点后,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增速明显放缓。预计在2015-2017年间,亚太和中东地区会迎来新一轮炼油能力扩建浪潮。亚太地区不仅原油蒸馏能力激增,同时二次深加工转换能力也在大幅提高,并较原油蒸馏能力增速更快。亚太地区的运输燃料,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煤将面临过剩。迄今为止,中国和印度大部分的炼油规划项目并没有被取消,但日本、中国等部分国家与地区有关闭炼厂的计划。如果出口型炼厂还能继续拓展市场,预计未来亚太炼厂利用率将会回升。预计亚太地区在未来仍将是液化石油气(LPG)、石脑油、燃料油、沥青、石油焦等石化产品的净进口地区,同时成为包括汽油、柴油、煤油在内的交通燃料的净出口地区。该地区交通燃料出口国家的炼油商不仅要争夺本土的市场份额,还要争夺国际市场的份额。中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越南、澳大利亚、菲律宾的油品贸易未来会发生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4.
受国际油价冲击,近年来我国燃料油市场日益萎缩,2008年燃料油产量、净进口量和表观消费量同比均大幅下降。2009年国内燃料油市场将继续萎缩,需求将下降约30%。2008年原油的暴涨暴跌以及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使地方炼厂开工率大幅下滑,全年陷入亏损局面。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成品油消费税新政使得地方炼厂燃料油成本每吨增长830元左右,对地方炼厂产生了巨大冲击。未来地方炼厂将面临产业整合,小炼厂面临被淘汰或被大企业兼并的局面。2008年,船用燃料油市场成为相对稳定的燃料油需求市场,其中保税船供油全年销量达640万吨,同比增长60%,成为2008年油市中的亮点。保税船供中转贸易前景光明,未来可能推出的三种新的贸易模式均与保税相关。中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仍需完善,建议成品油消费税价税分离、价外征收;在理顺成品油价格后,逐步实现市场化。  相似文献   

5.
2002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200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718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0.7%。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6940、77万吨,同比增长了15.2%。原油净进口量占原油加工量的比例首次超过31%。含硫原油进口量上升到2410万吨,增幅为2.8%,约占原油总进口量的35%。苏丹成为非洲对华原油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来自苏丹的份额油达到642万吨,增长了29.2%。成品油进口量为2035.20万吨,同比下降了5.1%。成品油非国营贸易未对国内市场产生大的影响。成品油出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070.81万吨、增长了15.6%,其中汽油出口突破600万吨。预计,2003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仍将保持上升势头。成品油进口配额数量为2530万吨,其中非国营贸易为530万吨,配额中大部分仍是燃料油。2003年由于国家新标准16家机构从事非国营贸易,石油进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加剧,但是柴油进口的少量增加还不足以影响国内市场的供需结构。中国石油进口量在不断上升,进口石油的一半左右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而中国缺少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手段,因此石油供应风险在增大。  相似文献   

6.
毕明 《国际石油经济》2012,(11):53-59,110
哈萨克斯坦炼厂存在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加工深度不足等问题,轻质油品收率和质量偏低;加之部分油源依赖俄罗斯原油,炼厂开工率低,导致产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哈国启动了对国内三大炼厂的大规模改造计划。到2015年底改造完成后,预计三大炼厂的总加工能力将达到1900万吨/年,加工深度提高到87%90%,原油全部来自国内,轻质油品质量达到欧Ⅳ、欧Ⅴ标准。中国企业可以在哈国炼厂改造完成前的"空窗期",以来料加工方式向哈国供应成品油,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利用技术等优势,积极参与哈国炼厂的现代化改造。  相似文献   

7.
与2005年同期相比,2006年1-5月中国国内原油和油品产量增长速度放慢,石油进口和石油表观消费量快速增长,但实际消费增长相对稳定,市场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国家在石油上游生产、贸易领域以及节能和开发替代能源等方面出台的新政策,将对未来中国石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预计下半年中国实际石油消费量的增长仍将低于表观消费量的增长;石油供应增长加快,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趋于缓解;石油需求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年表观石油消费量将达到3.53亿吨,同比增长9%左右;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石油价格关联程度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在2015年出现近30年来的首次下降.未来10年亚太地区的蒸馏能力仍会增长但幅度大为缩小.亚太地区炼油富余能力的减少已成定势,可能在2018年转变为炼油能力短缺.与此同时,本区深加工能力则持续提升,油品贸易活跃.预计2023年亚太地区汽油供需平衡将发生转变,LPG供应将会出现更大的短缺.虽然亚太地区中间馏分油的出口预计会在2023年逐步降低,但石脑油的供需仍将保持平衡.中东地区2015年的净炼油能力增长达到新高,今后还会继续增加.由于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增速的下降抵消了中东的增量,整个苏伊士以东地区可能在2020年从石油产品净出口地区变为净进口地区.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攀升,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上半年,国内成品油消费大幅增长15%,国内6%左右的供应增长速度难以满足消费增长。尽管国家通过加大财政补贴保障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但市场仍旧处于供应紧张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为:1)成品油消费的增幅远远高于产量增幅;2)国内成品油产量难以大幅提高;3)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倒挂,进口成品油企业面临巨大亏损。下半年,随着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相关用放慢,成品油消费增幅将较上半年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国内新增炼油产能逐步释放将使成品油供应增幅有所提高,市场供需矛盾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预计2008年全年成品油需求量将达2.13亿吨,同比增长11%,高于2007年6.7%的增幅。  相似文献   

10.
进口原油使用权放开后,山东独立炼厂的原料供应充足而且来源多样,装置产能利用率由之前的40%提升至60%左右,综合炼油利润显著增加,独立炼厂在中国成品油供应环节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的传统市场地位受到挑战.未来山东独立炼厂将加快管道物流设施建设,发展趋势为炼化一体化,同时横向拓展终端零售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